張 莉
(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山西 大同 037004)
宮頸病變是指在宮頸區域發生的各種炎癥、損傷、腫瘤等病變,主要病因在于細菌或病毒進入機體對宮頸造成損傷,嚴重者可造成患者不孕、宮頸癌變等[1]。對癌前病變進行正確診斷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宮頸細胞學對疑似宮頸病變者進行檢查,但是臨床漏診率較高,因此對患者的早期診斷有一定的限制。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可在子宮頸細胞發生病變之前,檢測其是否發生感染,能夠早一步評估癌癥發展的可能性。HPV主要由蛋白殼衣與核心組成,E6、E7是高危型HPV病毒的兩種致癌基因類型,通過其水平變化可對宮頸細胞的病變程度進行判斷[2]。本研究旨在探討HPV E6/E7 mRNA檢測在宮頸病變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48例疑似宮頸病變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回顧性分析展開研究,年齡20~75歲,平均(42.89±8.44)歲。診斷標準:參照《子宮頸癌綜合防治基本實踐指南》[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檢測前3 d未進行陰道沖洗治療者;均有性生活史1年以上者等。排除標準:精神與語言障礙者;有子宮切除病史者;宮頸不完整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并進行HPV E6/E7 mRNA檢測。HPV E6/E7 mRNA檢測使用Panther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進行:收集受檢者的宮頸細胞樣本并使用固定劑進行保存,使用Panther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對標本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 ① 根據病理學檢測結果,統計不同年齡段、不同級別的宮頸病變分布情況。根據病變類型將其分為5種:正常宮頸或慢性宮頸炎(NILM)、宮頸上皮內瘤變1級(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1)、宮頸上皮內瘤變2級(CIN 2)、宮頸上皮內瘤變3級(CIN 3)及宮頸癌(squamous cervical cancer,SCC)。② 比較HPV E6/E7 mRNA檢測與病理學檢查結果、病理學分型檢查結果的差異。③ 分析HPV E6/E7 mRNA檢測診斷宮頸病變的診斷價值,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總受檢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段、不同級別的宮頸病變分布情況 結果顯示,148例受檢者中NILM有74例(50.00%),CIN1有25例(16.89%),CIN2有23例(15.54%),CIN3有18例(12.16%),SCC有8例(5.41%),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不同級別的宮頸病變分布情況[例(%)]
2.2 HPV E6/E7 mRNA檢測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 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陽性74例,陰性74例;HPV E6/E7 mRNA檢查結果顯示,陽性75例,陰性73例,HPV E6/E7 mRNA檢查的陽性率(50.68%)高于病理學檢查(50.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14,P>0.05),見表 2、3。
表2 HPV E6/E7 mRNA檢測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例)
表3 HPV E6/E7 mRNA檢測與病理學分型檢查結果比較(例)
2.3 HPV E6/E7 mRNA檢測診斷宮頸病變的應用價值評價 HPV E6/E7 mRNA檢測宮頸病變的靈敏度為83.78%(62/74),宮頸病變的特異度為82.43%(61/74),檢測宮頸病變的準確度為83.11%(123/148),檢測宮頸病變的陽性預測值為82.67%(62/75),檢測宮頸病變的陰性預測值為83.56%(61/73)。
宮頸病變是指頸鱗狀上皮脫落,脫落面被柱狀上皮及不成熟的鱗狀上皮所覆蓋,主要包括宮頸炎癥、腫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4]。因此,通過早期病變篩查并及時治療,可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HPV檢測作為常用的一種檢查方式,可盡早發現是否出現HPV病毒感染,但其檢查結果易受影響。
E6、E7是高危型HPV病毒的兩項致癌基因,是導致宮頸發生高級別病變乃至癌變的元兇。在病毒感染早期,其基因表達主要處于靜默期,mRNA為低度表達,當HPV出現持續感染時,大量的mRNA可進行轉錄并表達,進而導致E6、E7蛋白表達水平升高,根據其陽性表達結果可較為準確地發現高級別病變甚至癌變的風險[5-6]。本研究結果顯示,148例受檢者中NILM占比較大,且31~40、41~50年齡段不同程度的宮頸病變者較其他年齡段占比升高,表明該年齡段宮頸病變發生率相對較高,且隨年齡的升高,HPV感染的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可逐漸增加,與薛鵬等[7]的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中,HPV E6/E7 mRNA檢查的陽性率高于病理學檢查,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HPV E6、E7 mRNA的檢測結果顯示的陽性結果較為準確,且可顯著減少HPV一過性感染造成的假陽性結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HPV E6/E7mRNA檢測方法下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以及陰性預測值均較高,提示在對于宮頸病變的診斷過程中,HPV E6/E7mRNA檢測下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值得臨床應用,與郭慧敏等[8]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在臨床診斷宮頸病變中,HPV E6/E7mRNA檢測的診斷價值均較高,可更準確、更及時地發現病變組織,進而提高總體診斷價值,在診斷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以減少誤診及漏診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研究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