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菲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為了培養更多的商務日語專業人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商務日語專業,每年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畢業生。但實際上,畢業的學生不少,就業形勢卻不樂觀,有的學生不能勝任崗位工作,有的學生甚至選擇從事其它行業。企業方面也因為缺乏高素質的應用型商務日語人才而無法很好的開展相關業務。造成學生不好就業、企業缺乏人才的局面,主要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滯后,針對學生的培養仍舊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對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培養不足。基于此,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商務日語專業結合社會需求,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創新,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為其他兄弟院校的日語實踐教學提供思路和參考。
(一)教學方式單一。商務日語專業要培養學生的日語交際、應用文寫作、商務技能等能力,需要采用多元的教學方式達到培養目標。但實際上,商務日語的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的情況,導致學生對該課程沒有興趣,參與度不高。教師的教學設計更新不及時,面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使用同一個教學設計,不能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整個課堂幾乎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對于學生能掌握多少知識關注不足。教師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即便是理論知識,學生也不會掌握的很好,實踐能力就更談不上了。
(二)教學主體不明確。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雖然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渠道,但依然難以撼動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商務日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課堂記筆記,課下復習,搞題海戰術,能通過期末考試,但只靠考試成績在未來的就業中是沒有競爭優勢的。不能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靠被動的接受知識是無法提高實踐能力的。
(三)教學內容過于單調。商務日語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依據教學大綱開展的,講授的內容主要是語法、詞匯。但是作為大學生來說,在接觸日語知識的時候,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更希望了解關于商務日語背后的文化知識,而這部分內容恰恰在課堂上是欠缺的,單一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沒有了求知欲,本來對這門課程感興趣的學生也會因為教學內容的單一不能進行深入的學習。
(一)重塑商務日語課堂教學功能。從本質上講,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是課堂教學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課堂應該是知識傳輸、技能培養的重要場所、是學生腳踏實地探求真知的地方、是師生交流互動,探討知識的場所。因此,為更好的發揮課堂實踐教學的效果,我院組織商務日語專業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先對教學主題進行匯總,由教學主管人員進行討論后確定教學的主題內容。商務日語教師定期的進行課堂教學討論,確定課堂教學的內涵及內容。分析各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亮點,為其他教師提供教學經驗,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都是按照教師的節奏被動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甚至沒有自主思考的時間,只有不斷的死記硬背來掌握知識,課下靠復習來慢慢的消化課堂所學的知識。教師的提問本來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隨堂提問可以大致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有的教師提問后,為了節省時間,就直接給出答案,學生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知識難以真正的內化。
(三)優化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式是提高商務日語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方式。我院商務日語專業教師經過相互交流探討,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方法。教師對新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后,再根據知識點的特點來合理的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起到學生積極參與商務日語教學的作用。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商務情境,讓小組成員進行角色扮演來完成一個實際的工作流程。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真正的掌握商務流程,包括溝通的技巧、談判的準備、報關的流程等,對于知識掌握更牢固,將職業流程內化于心,既樂于學習,又能提高崗位實踐能力。在課堂氣氛的帶動下,一些學習不是特別積極的學生也會逐漸的參與進來,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四)加強實踐教學。商務日語的實踐性很強,因此,需要理論與實際并重,知識傳授與實踐教學同步。實訓課是商務日語校內實踐的主要方式,應該改變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割裂的現狀,激發大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其動手能力,培養其崗位實踐能力。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設置難度不同的實訓內容,讓大學生都真正的參與到實訓過程中。對于大一階段的學生,實訓課的開展主要是鍛煉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商務流程,大二、大三階段的學生要設置綜合性的實訓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通過在課堂教學前,商務日語專業教師進行探討交流,確定教學主題,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方式,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開展實踐性的教學,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提高了,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同學之間的探討交流多了。班級內多數學生的商務日語基礎知識掌握的很好,積極的參加實訓教學,崗位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