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肖華
【摘 要】 本文以教師自身實踐從多個角度、多方位地論述了在科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傾注教師情感,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科學理念的實現,從而促進學生情感、價值觀的發展。通過鮮活生動的例子,表述了惟有使師情于生,生親其師,才能培植出他們對科學學科學習的濃厚興趣,才能實現科學教學中的情感價值觀目標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 情感教育? 科學教學
教育家夏丐尊曾這樣形容情感教育:“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池之水,任你四方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所說的是我們在教書育人時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情感交流增進師生間友誼,激發學生個體的情感價值觀的發展,從而實現科學教學中的情感價值觀目標。為此,結合本人多年的科學教學經歷,談談如何將情感教育融于科學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提煉升華
本人發現在《科學》教科書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情感、價值觀的教學。
1. 對學生進行生命意義的教育。在第三冊《科學》中,安排了“精神因素對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影響”的開放性探究活動,需要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走訪心理教師或心理醫生,對同學等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取證,并對獲取的資料進行整理,完成探究報告。
2. 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提高的教育。如第四冊第三章“植物與土壤”安排“當地水土狀況調查”的探究活動,要求在條件許可下,選擇一項或幾項進行研究:走訪當地環保部門,了解當地土壤污染狀況的原始資料,了解當地水體富營養化的原始資料,作出評估,提出對策。通過調查活動,了解當地水土狀況,練習信息獲取的方法和處理能力,體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產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積極情感。
3. 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情懷教育。如第五冊第三章設計了“我國江河上水電站建設的情況”的調查,要求學生自主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的查閱來獲取資料,了解我國建造的水電站,運行狀態,有什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把它標注在地圖上,并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調查報告。
通過這些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學習許多綜合性的知識,了解許多課堂無法傳授的知識,對于拓寬學生知識面,了解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都有積極意義。
二、做好三個“一”,啟動、激發學生學習情感
在我看來,教師在科學教學要深入思考“三個一”,即“設計好一個切合新課內容的引課例子”“完美展示一次演示實驗”“人人參與的一次學生實驗”。初中學生對科學課中的趣味性實尤其感興趣。引課好比一臺戲劇的“前奏曲”尤為重要,我們經常說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通過引課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提高了學生的興奮性,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習活動提供了愉悅的氛圍,喚醒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實驗,對于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對科學課程的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舞臺。實驗前他們都會激動萬分,都會懷著希望得到成功的期望。因此,在實驗前,我充分講清實驗的重要性、安全性和相關規則,教育他們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如測量液體體積時量筒的讀數,俯視時會引起讀數偏大,仰視時會引起讀數偏小,這樣測出的固體體積會偏大或偏小。在我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學會了操作、觀察和記錄,成功地完成了初中階段的第一個實驗,讓他們感受到第一次實驗成功的喜悅,并極大地啟動和激發了他們學習科學的積極性。
三、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創設情景,情理相融,使嚴謹的科學知識染上濃郁的情感色彩,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易于學生掌握知識,促進學生的學習情感的發展和智力的開發。教學應該做到此起彼伏,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適時地可穿插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歡聲笑語。如在講“慣性現象”這一節時,我講了一個笑話:在一個擁擠的公共汽車上,汽車正在勻速行使,突然在行駛的前方跑出來一條狗,司機急忙剎車,一位男子撞到了他后面的一位女士身上,這位女士氣憤地罵道:“流氓!瞧你這德性!”這位男子說:“不。這不是德性,這是慣性。”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科學知識。
四、用心去愛學生,用愛去換得學生的進步與提高
多數學生開始學習《科學》這門課時,都有相當濃厚的興趣,但隨著學習進程的延伸以及難度的提高,需要背誦和記憶的知識點增多,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生減退,甚至全無。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該理解他們,平時要多加關注,主動、親切地走近他們。通過觀察和談心,可以發現他們身上都要或多或少的閃光點,教學中多肯定與表揚他們,消除他們與教師之間的心里鴻溝。很多時候教師一句贊揚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會心的微笑、一個肯定的動作或一次低難度的提問,都可以在無形中感化他們,逐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愛上上課,學習成績也自然提高了。
我確信嚴謹的科學教學也需要情感投資,而這情感的投入表現在點點滴滴的瑣碎之中。用心去愛學生,激蕩學生的靈魂,提高學生學習的幸福感,轉換為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吳惠強.一線教師與教育科研[M].新疆大學出版社,1996.
[2] 陳志偉.中學科學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