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輝
【摘 要】 隨著教育界的不斷呼吁和努力,相關部門出臺了新的課程標準改革方案,其中明確指出要豐富現有的教學體系,除了要加強文化課教學以外,也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教育的目的除了要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以外,也要幫助塑造學生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課程教學的多元化發展趨向。本文重點探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藝術素養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 藝術素養
教育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文化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卻逐漸偏離了原點,不僅文化知識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且許多綜合素質課程的課時都有不同程度的被侵占狀況,這就使得不少學生盡管學習成績優異,但是三觀卻存在明顯的問題,這樣所謂的“人才”在進入到社會以后,恐怕只會成為一種隱形的威脅而存在,因此必須進行改革。
1. 革新教育理念,擺正自身位置
當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仍舊存在許多問題,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師生關系的定位存在偏差,學生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互利的關系,這的確也在教學大綱中有明確的規定,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許多教師認為自己高于學生,因此心安理得地壓制學生的意見表達,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具體的課堂教學都以自己的想法為核心,教學方法也簡單粗暴,絲毫看不到任何的教學藝術存在。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喪失繼續學習的信心。首先,教師應當擺正自己的心態,正視師生平等的事實與趨勢,主動讓渡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尊重;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適當的指導,避免學生陷入無序化的學習狀況,幫助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定位有清晰的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程并不是其他文化課程的補充和附庸,而是單獨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專注于本課程的發掘與探索,而不是刻意地與文化課程做銜接。比如說在學習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和諧與夢想”時,教師要放下成見和固有認知,拋開師生關系高低的束縛,針對其中有關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內容,教師和學生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從一個最基本的中國人出發,抒發自己的真摯情感,激發彼此之間的共鳴之聲。
2. 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過往的教學實踐當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一直被學生認作是比較枯燥無謂的課程,盡管其與文化課程相比有著更加廣闊的教學空間和自由,但是由于教師所奉行的教學方法太過陳舊單一,把原本應該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變得死氣沉沉。實際上,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許多內容都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發展所息息相關的,學生有必要進行了解。想要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必須探索更多的教學藝術,讓更加先進、人性化的教學方法進入課堂。首先,教師要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適度的改造,不是改造其內容而是表現形式,徹底摒棄過去那種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法,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來探索更加貼近于學生本性的教學表現途徑。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肢體動作和教學語言,在課下適當地花費時間和精力來研究生動有趣的語言和動作。比如說,在學習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利用圖像、視頻以及動畫來為學生呈現更為豐富的內容。除此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些有關學習內容的情景小游戲,讓學生在參與和歡笑中無形地加深對知識的認識。
3. 讓學生在交流中加深理解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理解能力上還不夠成熟,也不具備基本的藝術基礎,因此不可能在課堂中涉及到太過于專業的內容介紹,所以說,本文中所講到的藝術素養更多的是希望能夠透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產生對于更多藝術內容的興趣,并將其作為學生緊張學習生活之余的一種調劑,讓學生能夠得到及時的放松。所以說,適當的交流是極為必要的,前文說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有對藝術的接觸,但這種認識是零碎的、淺薄的。通過交流,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介紹所見過的藝術景象和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原本只有一份認識的學生在交流過后就擁有了多份認識。前文講到,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無法獲得自由表達的權利和機會,因此只能接受教師所表述的觀點,但道德與法治課程則不同,比如說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公民權利”時,這些權利雖然在法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但一般的民眾很少對其有詳細的了解,學生也不例外。通過討論,學生可以知曉自身的權利以及義務,從而在之后的成長與發展中自覺遵循。
4. 總結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礎是原本的思想政治課,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就在于,除了要安排最基本的思想政治內容之外,道德與法治課程還為更多元素的加入預留了空間,這就使得這一門課程可以被有效地改造和擴充,能夠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其養成健康的三觀和道德觀念,為其健康地成長與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高維,顏蒙蒙.統編教材與國家認同——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國家認同教育內容研究[J].教育學報,2020(3):34-43.
[2] 蔣國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誠·明"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35(7):28-34.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課題名稱:《鄉鎮中學藝術素養教育面臨的困境和提升途徑研究》課題編號:FJJKXB2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