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畢生致力于我國的教育事業,為后人留下了 500 多萬字的宏篇巨著,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學習了陶行知先生創造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后,我深刻地感受到,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他會用最無私的情感,最博大的胸懷,去清除悲傷的瓦礫,推倒絕望的斷壁,點燃希望的火種,詮釋生命的真諦。陶行知先生憑著那份永恒的追求,憑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為我們點起了一盞指示燈,指引了我們前進的道路。
一、一視同仁,持之以恒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的人生信條,也是他畢生教育實踐的寫照。他愛平民、愛窮人、愛農民,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偉大的愛的大師”。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愛我們的學生,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當然“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對成績優秀的學生人人都喜愛,但是我們要更愛班級的后進生,給他們更多的溫暖和尊重;“愛”要以理解,尊重為基礎。只有這樣的愛,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愛”,才能愛出師生間的“師生誼”,愛出社會主義社會新型的師生關系,愛出“愛滿天下”的陶氏風范。
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實踐中體現出來的偉大的師愛,不但對今天的教育現實有著強烈的針對性,而且與目前黨和國家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息息相通,也正因為如此,今天的我們每一位教育者應重溫陶行知有關師愛的論述,感受他那對孩子的一顆晶瑩的愛心,不但應該,而且很有必要。
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但作為教師,應該有一桶什么樣的水呢?宋代思想家朱熹曾說過這樣的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作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這桶水理應不斷有活水注入,教師的知識應該在不斷的更新與充實中,這樣才能適應教學需要。
陶行知先生曾講過:“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師之樂,無教學之苦,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陶行知先生把教師的工作稱作是創造的工作,他說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為造就這樣的人才,教師就必須在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我們不能把教學內容變成一個個公式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有些時候在我們的課堂為了讓學生很快的弄懂知識,我們只是走過場似的讓學生合作學習一下,探究一下,就迫不及待的把結論告訴他們,抄給他們,讓他們去讀去背。那些偉大的數學家冥思苦想得出的結論,不知耗費了多少的精力才得出的結果,我們的學生用不到一分鐘就能知道,這難道就能說明,我們的教學真的很成功嗎?并沒有,反倒是在抹殺它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它們一個個帶進毫無生趣的世界里。
同時,在如今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成為學生的合作者。不僅是身體走下來,心靈也要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講的:“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我們深信這種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教師在課堂上不是絕對的,不是高不可攀的。教師只有確立與學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與學生共同成長,與時代共同成長。
三、滋潤童心 培養愛心
“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于創新。”隨著教師教學經歷的拓展,部分教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精神狀態、工作狀態、生活狀態都處在慣性與低迷之中,看不到教育前景,缺乏職業規劃,得過且過地揮霍著青春。失去了陶先生所說的“人格的長城”,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
陶行知還說:“只要是為老百姓造福,我們吃草也心甘”。這是何等崇高的人生觀,又是何等徹底的奉獻精神!陶行知不但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先生不僅自己有奉獻之心,而且還反復強調教育學生要有奉獻之心。他認為“最重要的教育是‘給的教育,教小孩拿出小小的力量來為社會服務。”先生正是以他這一顆偉大的愛心滋潤著無數顆童心,培養出無數的愛心。這樣的愛心,不也正是我們今天一些教育者缺乏的嗎?
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像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何時,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對于我來說,我喜歡上課,喜歡課堂上用一言一行牽動幾十雙眼睛的感覺,這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同樣,當我在教研中有新發現,這種滿足也令人心醉。這么多年來,對學生的愛一直激勵著我,它已然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三尺講臺,照樣可以釋放青春的激情,踐行生命的價值,縱然兩袖清風,縱然清貧如水,縱然浮華散盡,但我知足。
教育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我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當一個個內在的生命充滿和諧,當充滿自信、精神高貴的教師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也發展了自己,在幸福愉悅的教育生活中,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便成了令人陶醉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