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霞
【摘? 要】為保證中國畫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教育功能的體現,美術教師需要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加美術教學中的傳統文化含量,增進學生對中國畫作品的了解,發展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中國畫;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8-0136-02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reflection of educational functions, art teachers need to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crease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tent in art teaching,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painting works, and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and creative abilit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Fine arts; Chinese Painting; Effective Teaching
美術學科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備受重視的學科,主要是因為要促進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實現五育并舉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藝術熏陶,而美術無疑是提高學生藝術審美的途徑,特別是美術學科中的中國畫,更是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除了對學生進行美術素質的培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民族精神。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能夠簡單地為學生傳授中國畫的創作技巧,還要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從不同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品為中國畫的獨特魅力。對此,教師要研究中國畫有效教學的多元化策略,對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進行大力創新,學生在品味水墨風采的同時,真正沉浸在富有魅力的中國傳統藝術中。
一、指導鑒賞作品,培養審美興趣
中國畫有著悠久發展歷史,同時在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諸多珍貴藝術品的文化財富,有著很高的鑒賞價值,這些優秀作品中的特有表現形式以及文化內涵,有著極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從中可以了解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在藝術創作中的追求,既能讓學生傳承藝術形式,又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傳承傳統文化。在引導初中生對作品進行鑒賞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在作品研究分析中產生更大的興趣,需要運用創新性的鑒賞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其中以現代教學手段為依托進行中國畫作品的直觀展示,是一種必要的鑒賞教學策略。例如,在引導學生鑒賞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時,教師就可以先借助課件給學生展示宋朝市井生活的影視作品片段,先讓學生對宋朝人的生活狀態有大致的了解,接著展現清明上河圖長卷,讓學生在投影儀的輔助下進行深刻鑒賞和分析了解作品的內容以及作者滲透的情感。為了讓學生的欣賞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邊鑒賞邊思考:畫面的場景分成了哪幾個部分?分別描繪的是怎樣的場景?作者是如何用這些場景表達自己思想的?將鑒賞和思考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利用欣賞課程,提高學生對中國畫構圖、繪畫元素、內涵等的認知,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二、加強作品對照,增進文化理解
在美術學習中,比較方法是應用比較普遍的方法,尤其是在中國畫教學中,想要讓學生更深刻理解中國畫的藝術形象以及文化內涵,就要善于利用對比的方法認識中國畫作品在藝術以及文化領域獲得高深造詣。在中國畫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和西方繪畫作品進行對比,在對照當中理解中國畫,關注寫意性的審美情趣,認識到正是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使中西方繪畫藝術顯現出差異化的形式,增強學生對中國畫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在之后的美術學習中保持更大的動力。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中國畫當中的人物畫時,教師就可以選取李唐創作的《采薇圖》,梁楷創作的《潑墨仙人圖》和西方的人物肖像畫《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進行對照分析。在對比研究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中國畫當中的人物畫作品關注的是對氣韻的表達和呈現,而西方則關注的是寫實性,從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化對繪畫的影響,讓學生在中國畫學習中以及品味和學習傳統文化。
三、注重筆法練習,品味水墨魅力
對于中國畫的學習來說,筆法練習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學生繪畫技能必須要開展的練習活動。在實際的練習當中,教師要避免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訓練,而是重點引導學生品味水墨的獨特魅力,于是教師要盡可能的豐富和創新教學形式,讓練習活動更加新穎獨特與豐富多彩。首先,教師可以先利用趣味性的筆墨游戲,讓學生對參與中國畫筆法練習產生興趣,消除學生恐懼和擔憂的學習心理,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畫的創作是生動有趣的,不同的水墨運用所生成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比如,教師可讓學生將墨汁滴在水中,然后用宣紙吸附墨色,在宣紙上呈現出獨特的水墨效果,用簡單而又有趣的水墨游戲幫助學生理解水破墨、濃破輕、輕破濃。其次,教師在練習中要循序漸進,先從比較簡單容易的構圖練習開始,先讓學生掌握簡單的構圖策略與章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齊白石、潘天壽等畫家的作品,了解他們是如何在繪畫中構圖的,然后掌握基本的構圖方法。最后,教師激勵學生在練習中對相對簡單的中國畫作品進行臨摹,在這一過程中感知筆墨色彩與神韻。在臨摹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特別指出臨摹不一定是要求自己的作品和畫家的作品多么相似,而是要體會筆墨神韻,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創造力。
四、引導互動討論,鼓勵自主學習
在初中美術中國畫教學當中討論課程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教學課型,這一課程的設置能夠有效彰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也可以讓學生在探討中加強合作,在開放性的學習平臺當中獲得更大的發展,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在討論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也要激勵學生互相學習,在討論中分享和總結。教師需要將討論課堂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可以放飛思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自主發展空間,減輕學習中的壓力和負擔,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例如,教學中國畫的表現手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成學習小組,然后組內探究中國畫創作當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哪些。為了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除了要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還要借助書籍與網絡平臺收集相關的資料,最終得出更加全面的答案,引導學生構建良好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五、激勵創作展示,實現合理點評
初中生的自主意識強烈,想象力十分豐富,同時還愿意在學習當中進行積極創作和踴躍表達,這些都給教學活動的創新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為了發揚學生的精神,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創作作品的平臺,并讓學生在作品創作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并在創作完成之后對各自的作品進行講解與展覽,在彼此的點評和交流中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藝術鑒賞和創作水平。例如,在為學生布置了以表現秋日為主題的水墨畫創作任務之后,教師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對秋日的理解融入繪畫作品當中,接下來則組織展示活動,點評學生的作品,也讓學生互相評價。考慮到初中生性格好強,希望獲得肯定性評價,于是教師在點評時要加強鼓勵和肯定,在給出建議時,則運用比較委婉的方法保護學生的自尊和熱情,讓學生在創作以及展示過程中獲得更大的自信,順利達成中國畫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在評價中獲得啟發,找到努力改進的方向,在之后的中國畫學習中有更積極的表現。
初中美術學科承擔著培育學生審美能力和文化藝術修養的責任,有效結合美術學科的特征以及教育功能,挖掘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是初中美術教學優化調整的必然選擇。在課程改革的深化實施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師不能把美術課程當作輔助課程,而是一門重點課程,對學生進行藝術修養以及審美素質的熏陶,有效滿足素質教育的開展要求。在中國畫教學中,為了達成課程目標,教師需要深入研究中國畫的有效教學策略,改革教育理念,增進和學生的深度互動與交流,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同步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何靜.初中美術課程中國畫教學方法新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