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
摘要:根據我國衛生體制改革的具體國情和現行食品監管體制存在的問題,分析了環境變化和以健康為導向的目標,并提出了進一步改善藥品的建議。
關鍵詞:食品;公共衛生監管體系;存在問題;對策
分類號:R155.5
前言: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的食品機構逐步完善了法律法規,加強了體制結構,這為提高食品質量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證。但是,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已引起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通過深化我國食品衛生制度的改革,我們需要解決該制度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客觀分析,并提出完善食品監管制度有效性的建議。
一、食品控制和其他公共衛生監測系統的問題
1.監督支持系統保護不足會影響法律責任的履行
衛生檢查局是政府控制的國家執法機構,負責確保各種職能的執行。但是,各級政府的財政投資與衛生監管機構的實際監督工作之間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調查顯示,由于長期缺乏投資,很大一部分衛生監管機構仍然依靠測試和其他費用來支持運作。衛生監督和履行其法律義務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同時,執法人員的身份沒有得到有效澄清。目前,我國大多數的衛生監管機構仍然是公共機構,其身份與執法機構的身份不符。此外,缺乏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研究表明,目前全國范圍內約有100,000人受到健康監督。根據法律責任的實際需求,全國所有衛生檢查機構應配備約16萬人,占實際需求的50%以上。此外,衛生監管機構住房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落后,無法滿足業務監管的要求。
2.食品質量監督長效機制有待完善
在減少對認證食品的監管過程中,不能保證食品的生產質量。認證已成為改善公司交通運輸障礙執法的現實。例如,在公司一次性建設投資的基礎上,通過質量控制的持續改進已成為食品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逐步的監督和多元化的監督措施,在短期內實施了最重要的控制點,并取得了良好的監督效果。在引入法律技術規范之前,食品公司必須定義資格必要的法規,并提供完整的信息。如果將閾值設置得相對較高,那么科學認證過程將客觀地消除落后的中小企業。同時,它可以發布有關食品生產的新法規,管理認證條款的有效性,并要求進行審查和抽查。在某個階段,可以提高食品的整體質量。但監管必須確保它得到有效和一致的實施。建立和發展食品產業和相應的食品管理技術,規范或形成有效、積極的激勵機制,有賴于食品供應管理機制的建設、推廣和不斷完善,保證和提高食品質量。
3.上下級責任組織的監督體系不明確
我國現行衛生法律法規中,上下級責任組織的監督體系不明確,分級管理不明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不充分,而現行衛生監督組織工作規范中存在許多內容重疊,使得許多具體的監督工作成為一大難題,尤其是縣級單位。此外,由于職責不清,加上收支平衡、地方財政收入、部分實際工作不平衡,企業很難將其與層級結構區分開來。上級和下級沒有明確的管轄權,利益監督屢屢出現推諉、爭吵等問題。這不僅影響了公共衛生監督的有效性,也損害了監督執法機構的社會形象。
二、針對我國食品等公共衛生監管體系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加快公共衛生法的立法
公共衛生立法的一般法律是以國家法律法規為基礎,國家法律體系是兼容互補的,國際通行做法是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相適應,我國的衛生監督法律體系也是兼容的,舊的委托執法制度已經取消。在監督過程中,要明確責任和權力,建立公共衛生監督機制,增強公共衛生行政的權威性和認識性,增強監督的威懾力和效率。
2.完善部門間協調機制,共同實現食品安全責任
SPS協議出臺后,加拿大、丹麥、德國、愛爾蘭、荷蘭等7個西方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逐步嘗試改革國內產品安全體系,將兩個以上部門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能和資源配置到一個部門或機構,建立全國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涉及多個部門,大部委的改革將食品監督管理局納入衛生統一管理。要在現有基礎上,監測和完善衛生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實現分工協作,全面監管食品安全。
3.改變行政組織體制,實行垂直管理模式
公共衛生管理監測系統接管同級衛生行政機構的人權管理、行政權力和管理。垂直監控部門沒有管理者和下屬的關系,只有業務咨詢的職能,不利于統一協調和配置人力、財力、物力、信息和技術資源的監管體系。世界上一些發達的聯邦衛生主管部門都是直接授權,實行縱向和縱向管理模式。它具有獨立的人員、資金和管理權限,不受體制外其他因素的影響,如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保證了行政監督制度的科學高效運行。在國家層面以下應采取縱向一體化。地方和地區衛生監督機構所涉及的行政管理(市、區)是由地方衛生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有效范圍和經費分配原則直接分配,并由財政撥款,這是將工作人員分為若干官員。這充分證明了地方的作用和區域衛生監測機構的協同作用,做好上下級銜接工作,全面發揮執法效能。
4.加強制度建設
加強食品監督管理機構和人員有效、可持續的管理體系建設,這不僅僅是一個法律法規體系和法律監督責任的落實,同時也是一種權利監督機制。當前,在食品監測的情況下,更需要依靠外部約束和社會監督,加強對監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約束,強化問責機制,不斷提高警戒效果。
三、結束語
食品衛生監督雖然是公共衛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體系不同,構成和功能也不同于公共衛生監督體系。食品等公共物品在衛生監督體系中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公共衛生監督體系發展的角度進行梳理,加強食品等公共衛生安全的措施,從而提高我國的食品衛生安全。
參考文獻:
[1]楊振濤.從食品安全現狀淺析我國公共衛生管理[J].食品界,2021(02):115.
[2]胡蓮翠,張曉麗.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受害者的賠償策略研究——以食品安全事件為例[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03):203-206.
[3]曾鵬,劉細發.從食品安全現狀淺析我國公共衛生管理[J].理論與改革,2013(05):130-132.
[4]王漢松,陳文,孫梅.我國食品等公共衛生監管體系改革和發展歷程[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09,2(02):40-43.
(泰安市岱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泰安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