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芬
摘 要:新課標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特別是整本書的閱讀。但學生自主閱讀是一種淺層次的閱讀,對于較長篇幅的長文,學生接受能力有限,閱讀效果有待提高。因而,教師的及時引導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呼蘭河傳》閱讀指導為例,談教師如何從“厘清情節,感知形象,感悟主題,品味語言,適時拓展”這五個方面入手,奏好長文閱讀指導的五部曲,在提升學生閱讀廣度的同時,引導學生走向閱讀的深度。
關鍵詞:長文閱讀指導;新課程;深度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到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應在100萬字以上?!?/p>
在此背景之下,教師要充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特別要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但筆者發現,學生自主的閱讀往往是一種淺層次的閱讀,如果教師不及時跟進,不做好進一步指導,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則學生的閱讀始終停留在一種泛泛而讀的層次上,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沒有特別明顯的幫助。
因而,筆者以學生較喜歡的長篇小說為切入口,嘗試在學生閱讀長文的時候,及時跟進,適時指導。下面,筆者主要以引導學生閱讀《呼蘭河傳》這篇小說為例,從“厘清情節,感知形象,感悟主題,品味語言,適時拓展”這五個方面入手,談談如何奏好長文閱讀指導的五部曲,在提升學生閱讀廣度的同時,引導學生走向閱讀的深度。
一、 多種方法,厘清故事情節
一部優秀的小說,往往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但小學生在閱讀小說的時候,他們只關注部分感興趣的情節,或者只局限在故事內容上,對情節的發展過程和小說全貌的認識比較籠統。部分孩子甚至無法把握重點情節,也無法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在導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嘗試用一些方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幫助學生迅速厘清主要情節。
(一)概括列舉,抽出主干
在指導學生閱讀《呼蘭河傳》這部小說的時候,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首先,出示《窗邊的小豆豆》和《草房子》這兩本書的目錄。讓學生猜猜這兩本書的書名。接著,讓學生看著這兩本書的目錄,說一說,這兩本書每一章大致寫了什么內容。
之后,出示《呼蘭河傳》的目錄,提出學習要求:本書共七章和一個尾聲,蕭紅沒有列出標題。你能根據你的閱讀,模仿《窗邊的小豆豆》《草房子》,以小標題的方式,為每一章寫一個目錄名字嗎?
完成目錄設計之后,進一步提出要求:文章中寫了很多的人物,寫的比較詳細的有“我”“祖父”“有二伯”“馮歪嘴”小團圓媳婦等這些人物身上,發生了很多的事。你找到了哪些事呢?也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來介紹一下。
把一本厚厚的書,讀成一個個小標題,并列舉了一個個簡要的事件,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大體梳理出了故事的情節,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通過畫圖,直觀展現
除了以概括列舉的方式梳理故事情節之外,還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一步把故事情節、人物關系、主要事件進行整合。把整本書的全貌畫在一張圖上,也能快速梳理情節。
當然,還有很多小說不僅情節豐富,而且曲折動人。這時,運用折線圖,同樣能梳理情節。比如,閱讀《愛德華的奇妙之旅》這本書時,就可以讓學生繪制愛德華的旅行情節圖。教師導讀時,引導學生在旅行情節圖上,標出愛德華每到一個地方的心情變化,并標出它的幸福指數,再將各個幸福點連接起來,形成“幸福指數”折線圖。如此一來,就非常巧妙地把整本書的情節,轉化為直觀的圖表,把抽象的小說構思具體化。這樣,學生也能直觀感受到什么叫“一波三折”。
二、 不同角度,感知人物形象
高年級學生通過課內學習,接觸了很多寫人類的文章。學生初步具備了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神態等描寫,感知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但課內文章篇幅短小,文中人物一般個性分明,非黑即白。但長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相對較為復雜,性格多變,學生理解有難度。因而,教師也要嘗試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來品析人物。
(一)聚焦主人公,發現矛盾處
《呼蘭河傳》各個章節既有關聯,又可各自獨立成篇。其中,有幾章描寫了幾個形象鮮明的人物。例如,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描寫了有二伯和馮歪嘴子。在導讀時,教師可出示描寫這幾個人物的片段,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語言、神態,感受體會人物形象。
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發現這些人物性格很復雜,比如,有二伯勤勞、勇敢,忠于祖父,但他也偷東西,好面子,同時很麻木。而馮歪嘴子呢,他不屈服于命運,勇敢追求愛情,有擔當;但他也逆來順受。這兩個人物有好的一面,同時也有不足之處,你覺得矛盾嗎?”在學生充分質疑討論之后,最后引導學生發現,長篇小說中的這些人物,性格是多元的,這樣的人物形象更真實飽滿。
(二)品人物群像,尋找共同點
《呼蘭河傳》除了描寫了這幾個主要人物,還描寫了一大群呼蘭河小城的普通人。小說第五章,在小團圓媳婦之死中,就寫了一大群人對其死亡的不同反應和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小團圓媳婦出入老胡家、被打之后、被洗澡”人們的評價、反應,完成表格,然后讓學生談談這群人是否有共同的特點。
通過對比,學生不難發現這些人身上有著迷信,愚昧,愛看熱鬧,麻木不仁等共同的問題。
長文閱讀,能使學生通過不同角度,進一步學會感知人物形象的復雜性,并學會感知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三、 不同維度,感悟文本主題
《呼蘭河傳》這部自傳體小說,描寫了蕭紅童年時代呼蘭河小城的風貌,表達了蕭紅對祖父的懷念,對自由的向往,批判了小城民眾的愚昧與落后。但事實上,學生很難感受這么深刻的主題。他們往往被文中“我”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所迷惑。所以,教師必須適當引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小說主題。在導讀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作者生平、社會背景感悟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