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創業競賽在高職院校進行內涵建設過程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只有有序地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才能更好的進行人才培養,才能為社會培養真正意義的一線技能型人才。本文結合目前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競賽的現狀和突出問題,并根據自己從事創新創業競賽工作多年的經驗,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從學生自身、指導教師、高校和企業方四個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競賽效果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競賽;效果
分類號:G717.38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競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安徽省舉辦的大型創新創業競賽包括: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安徽省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等,在全省大學生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宿州職業技術學院也進行了廣泛的動員和宣傳,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以往有明顯的提升,本文從近年來學生的參與、教師的指導、學校的引導和企業的認可四個方面分析創新創業競賽目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為高職院校提升創新創業競賽效果提出意見與建議。
一、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競賽的必要性
創新創業競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創業知識的學習進而培養創業意識,并通過相對應的實操不斷提升創業實踐能力,并通過創業方案的設計、創業團隊的搭建和創業策劃書的撰寫形成初期創業思維,最后通過創業計劃書的專業描述來完成競賽。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專業運用能力。本著立足就業、積極創業的原則,學生在此過程中,將專業知識和社會需求進行深度融合,并提升了分析社會問題、解決社會痛點的能力。 另外,創新創業競賽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體現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對于培養高級一線技能型人才有較明顯的推動作用。
二、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競賽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所提升,但專業性不足
根據調研了解到,近年來,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的積極性有明顯提升,從最初的路過和看一看,到試一試,各個專業的學生參與的人數和比例均明顯上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2016年“昆山花橋杯”安徽省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暨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創業組金獎,并在2017年和2018年的相同比賽中均獲得創業組銀獎。另外,學生在參加創業實訓和創新創業競賽階段均表現出認真的態度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比賽過程中也呈現出力爭上游、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反過來對教學活動也有促進作用,對于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不足和短板,通過競賽使學生有進一步的反思,對于完善理論知識和提升綜合能力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但是,在此過程中也暴露出學生的不足,主要是專業性方面的欠缺,學生在競賽初期選擇創業項目時,很容易把目光投向所謂的社會熱點,而沒有把自身的專業和創業項目的選擇進行很好的匹配,作為在校學生,自身的專業優勢沒有在創業項目中得到很好的體現,這樣在進行進一步創業項目培育的過程中,往往會捉襟見肘,感覺項目沒有深度可以挖掘,自身的項目和其它團隊的項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自身項目想深挖社會價值,但是團隊成員往往沒有相對應的專業能力。[1]
2、指導教師的專業性和實踐性不足
據了解,創新創業競賽指導教師的專業性不足、實踐性較欠缺。一方面,大部分競賽指導教師都是各種專業的任課教師,接受正式創業培訓并取得創業指導師資認證的人數較少,在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競賽的過程中,雖然專業的理論知識較扎實,但是專業知識和社會需求、專業能力和項目整體的把控不匹配。導致在項目選擇初期信心滿滿,但運行到中后期明顯對于商業運營的把控失去方向,在競賽中失去專業優勢。另一方面,大部分指導教師參與社會實踐較少,從學校畢業走向學校任教,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實際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對于企業的運營和社會的需求沒有深入的了解,這樣對于學生的指導會有誤導和缺失。[2]
3、學校組織活動形式單一
通過調研,很多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形式單一,基本上是接到省市相關比賽文件,單一的組織一次競賽活動,并沒有系統性,在一些高校甚至連比賽的宣傳動員階段都很粗糙,只是為了完成任務組織一次競賽,將創新創業比賽搞成了演講比賽。沒有專門的部門或者機構來進行系統性的管理,沒有對學生的培訓、指導教師的培養進行持續性的輸出,也沒有對于有創業意識和參加創業比賽獲獎學生的進一步跟蹤調查。
4、企業認可度不高
據調研了解,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創新創業競賽校賽時沒有企業評委的參與;部分學校請到了企業評委在校賽時擔任評委,但是僅僅是校賽時請到評委點評。學生在參賽初期進行項目選擇時沒有企業人員的社會化指導,所選擇的項目和商業模式往往會出現問題:項目過時、項目不適合大學生創業、項目不可持續等;而且指導老師也沒有與企業聯系,不了解商業模式的選擇、運營模式的架構設計與企業實際情況是否匹配。這樣導致在競賽階段,企業方見到商業計劃書、聽到選手闡述之后,發現比賽方案可以孵化的比率較低,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有較大偏差的尷尬情況。[3]
三、提高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競賽效果的幾點建議
1、提升參賽學生的專業性和可持續性
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的主體是在校學生,因此加強在校學生的專業性和可持續性是重中之重。首先學生應該有清晰的定位,把自身的專業特長和競賽進行緊密的聯系,盡可能尋找與自身專業相匹配的創業方向和創業項目,正所謂做熟悉的事事半功倍;其次,指導老師和專業課教師在日常教學和實訓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把創業的意識和實踐活動融入專業教學中去,把企業的真實需求和學生實際相融合,并不斷發掘學生的興趣,把真正有創業意識的學生引導到競賽的路徑上來,有利于持續的跟蹤培養;另外,學校要加強和企業方的對接,因為學生和指導老師的資源有限,學校方應該利用一切資源加強和企業方的聯系,在日常教學、教學實訓和競賽宣傳等階段引入企業方和學生進行接觸,使學生對于企業的真正運作流程和商業特點有零距離的接觸,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創業項目選擇和創業項目培育上有更強的自信心,并在持續培育項目上有可以聯系的企業資源,對于校方來說,這也是持續跟蹤學生創業效果的有效路徑。
2、提升競賽指導教師的專業性和實踐性
各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競賽指導教師基本上是各種專業的任課教師,接受正式創業培訓并取得創業指導師資認證的人數較少;另外,大部分指導教師參與社會實踐較少,從學校畢業走向學校任教,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實際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提升競賽指導教師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法:一是選派一批有基礎有積極性能持續開展創新創業競賽培訓的中青年教師,參加正式創業培訓并取得創業指導師資認證,不僅可以提升本校學生競賽培訓的專業性也可以承接社會培訓(如青年農場主培訓等),為相互的交流提升提供良好的師資力量。第二,選派有能力有闖勁的中青年教師下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特別是本地區的優質企業可以加強聯系,把學校優質的師資力量帶到企業內,服務區域經濟,更重要的是教師在企業內進行實際的企業運營對教師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本質的提升,進而促進指導競賽的能力。第三,聘請企業人員來學校介紹企業需求和社會熱點,這種方式最重要的是企業人員的穩定和可持續,這樣在校學生可以直接接觸第一線的用工需求,對就業和創業可以起到雙重作用。
3、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指導
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指導,本質上講是指從內容上與教育教學相聯系。創新創業競賽作為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可以和教育教學緊密聯系,例如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網絡營銷調研和短視頻營銷的知識,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舉辦短視頻營銷比賽,具體要求可以參照省技能大賽的標準,這樣學生在教室內學習的內容就可以在創新創業競賽活動中得到實踐操作。另外,高職院校應重視創新創業培訓的規范性,成立專門的部門或者機構,如創新創業指導中心,持續開展工作。把創業培訓、創新創業競賽、創業實踐活動和畢業生創業跟蹤等,作為系統性的工作來進行規劃和開展,這方面可以參考本科院校把創新創業指導中心建設在團委工作范圍內,由團組織引領創新創業。這樣不僅對創新創業競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學校的內涵建設也有較積極的提升效果。
4、多種方式提升企業方認可度
據調研了解,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創新創業競賽校賽時沒有企業評委的參與;部分學校請到了企業評委在校賽時擔任評委,但是僅僅是校賽時請到評委點評。學生的創業項目最終目的是與社會對接,與需求對接,創辦企業。但是如果學生在參賽初期進行項目選擇時沒有企業人員的社會化指導,所選擇的項目和商業模式往往會出現問題,比如項目本身不適合大學生創業,在解決用戶痛點的商業模式選擇上出現偏差等。企業方作為一直在一線接觸客戶和消費者的機構,掌握著第一手的資料,對社會和消費者需求的把控要更加嚴謹,有企業方參與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的指導,會避免學生走很多彎路,學生的創業方案也更會得到企業方的認可。
提升企業方認可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由企業方專業人員來直接參與指導學生,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專業知識是很完整的,但是缺少社會實踐,缺少與客戶消費者的直接接觸,很多時候更容易想當然,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客戶的想法,很難抓住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這樣在撰寫商業計劃書的過程中,很容易“紙上談兵”,不能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就無法提供與客戶需求匹配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有企業方參與指導,學生可以掌握第一手真實的信息和資料,在聚焦產品上少走彎路,真正從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嗎,思考產品的設計。第二,服務區域經濟,高職院校辦學定位基本上是服務區域經濟,以宿州市為例,周邊農產品資源豐富,碭山酥梨、符離集燒雞等特色農產品豐富,相關的深加工企業資源也很豐富。由企業方來參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對于學生項目的選擇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利用周邊特色農產品資源開展短視頻營銷,并使用直播平臺,來展示符離集燒雞的制作過程和文化,展示碭山梨花的美景,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創新創業競賽項目的水平,也促進服務區域經濟的效果。第三,以創新創業競賽促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往往是抓就業,忽視創業。但是如果以創新創業為抓手,學生在企業方的指導下,有質量的完成了創業項目的選擇,創業計劃書的撰寫,并真正在此過程中有提高,那么對于學生和企業方的關系也會更加緊密,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和就業的數量和質量,另一方面,學生也會將專業知識和創業項目引入本地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即使學生在外地就業或者創業,她們也會因為在校時緊密的關系和感情,源源不斷的把資源輸入本地企業,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和本地企業來說是雙贏局面。
本文結合高職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競賽的必要性,和目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的突出問題,并綜合運用各種分析方法,分別從學生自身、指導教師、高校和企業方提出了提高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競賽效果的幾點建議,如果根據這些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行實踐操作,相信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活動的效果和質量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鑫,楊浚 .高校共青團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競賽模式研究[M].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09-20
[2]何細平,謝英倫.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組織模式探究[M]. 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5-16
[3]宋琳琳,姜笑君.平面設計類課程與大學生創新培養的結合實踐[M].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9-19
作者簡介:汪珂 (1983-02-)男 ,漢族,安徽省宿州市人,碩士 ,講師 ,研究方向: 電子商務 。
基金項目:該論文為2019年宿州職業技術學院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一般)(基于“以賽促改、以賽促學”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szy2019zlgc26)階段性成果。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