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寶康
我是一名大學畢業生,剛參加工作就遇到課堂改革,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什么說是機遇呢?用齊校長的話說,“你們剛參加工作,沒有什么經驗,不會受到過去的課堂理念以及框架的束縛,能夠按照新課改的要求自由地發揮,這是你們的優勢”,同時,新課改對我來說又是很大的挑戰,一是我沒有課堂經驗,加上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比較欠缺,是制約新課堂改革的主要因素。
“實行新課改是大勢所趨,無論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都要進行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班級的模式,并且新課改把握的好壞一段時間過后就會看出班級之間的差距,好的班級會越來越好,老師會越來來越輕松,差的班級會變得更差,相對的老師管理起來就更難。”這是剛實行新課改時孫校長告誡我們的原話,意思就是讓我們腳踏實地地鉆研課改。
我的課改之路是從觀摩杜郎口小學課堂開始的,說實話,剛開始實行新課改我真是無從下手,于是,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們來到杜郎口小學(對于課改已經自己摸索了好多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模式)觀摩學習,學習他們的課改模式、教師如何進行課堂引導、學生課堂展示語言以及學生個人展示和小組展示形體姿態等等,回來后我們一年級數學組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這一特點,歸納總結了學生課堂展示語言(如“我展示,我傾聽”“誰挑戰,我挑戰”“誰補充,我補充”等),讓學生熟練記住然后應用到課堂中。
我教著兩個班的數學,兩個班的學生情況差異很大,一個班的學生性格比較外向,爭著搶著要到講臺上展示,有的孩子甚至問題還沒想好,就先舉手得到機會后再思考,而另一個班的學生性格偏內向,課堂上希望展示自己的學生比較少,好多孩子對于老師提問的問題都會但是就是不舉手,不愿意展示。在課改實施的開始階段,我按照杜郎口小學的模式上課,先教會學生課堂展示語言、展示動作,幾節課下來,同學們已經能夠熟練地按照要求進行展示,我們班有一個小女孩,平時上課聽講很認真,回答問題也算積極,但是一到展示環節就變得沉默了,有一次展示機會,她沒舉手,但是我還是叫了她來講臺展示,她雖然聲音偏小,但是還是完整地展示完了,回去后她整個人都變了,課堂上每到展示時幾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是課改給孩子帶來的變化,這其中的原因我是后來才知道的,一次放學時跟這個小女孩的家長進行交流,家長說:“孩子最近變化非常大,學習也變得積極了,每天回家都高興地跟我們說她今天又得到在課堂上展示的機會了,多虧了老師給的那一次展示的機會,對孩子進行鼓勵,才有了她現在的變化。”課改實施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展示的熱情提高了,學習變得積極了,但是數學課的課堂效率卻降低了,數學課堂上提問題環節,學生提出的好多問題都與這節課學習無關,屬于沒有價值的問題,這樣就導致效率低下,學生練習的時間比較短,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好多家長也跟我反映過這個問題,做的題目孩子都會,就是不能全做對,比較浮躁,知識掌握得不扎實,做完題目不能靜下心來檢查。針對這些問題,校長開會時做了明確說明,課堂上特別是數學課堂要抓效率,減少無效展示,回歸課堂的本質,“如果你覺得這部分內容沒必要展示,那就不用展示,即使是領導來聽課也是這樣,課堂要真實,不要虛假課堂。”接下來的課堂,孩子們轟轟隆隆的展示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有針對性的展示,通過這樣的展示暴露學生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這樣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扎實了,真是一舉多得。
轉眼間,課改已經實施了四年了,可以說學生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課堂上學生講的多了,老師講的少了;思考問題、參與討論的學生多了,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少了;學生學到的知識大多是通過自己的研究獲得的,是主動學習的,比以往的被動接受掌握得更扎實,更牢固,印象更深刻。
我的課改之路剛剛開始,我還在路上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