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的一些國有大型建筑公司,經常會在國際上承包建設工程項目。近年,國內的國有大型建筑公司的承包模式逐步向高端化發展,同時也出現了投資建設承包運營一體化發展趨勢。建筑公司也會參與土地的開發和一些建筑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在未來,境外工程會面臨較大的運營風險,同時,境外的工程會受到其他國家法律的影響。因此,國有企業在走出去時,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加強對海外工程的研究分析,提高海外工程建設的風險防范能力。
[關鍵詞]國有企業;境外工程;承包業務;發展趨勢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063
1 引言
自2000年,國內政府部門加大推動國有企業走出去,現有大型的央企和地方的國有建筑公司,都紛紛去國外承攬項目建設任務和工程項目。2013年,我國政府提出了“一帶一路”的重大發展倡議,為國內的建筑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一帶一路”需要實現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這對我國的建筑公司來講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公司要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在海外承攬工程項目。
2 國企從事境外工程承包業務的總體狀況分析
2.1 工程業務的收入和合同產值
2006年之后,我國建筑承包商的海外工程業務單子數額逐年提升。2009年,總共簽下近1200億美元的工程建設合同,到2012年總合同額超過了1500億美元,到2019年境外工程營業額高達1723億美元。
2.2 國企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的競爭實力分析
國內有很多大型的央企國企在國際上承接大型的建筑工程,出海的企業大多都是一些實力規模較強的大型國有建筑公司,在國際上的排名也會進入500強。2006年,國內就有近46家國企進入了世界500強,在海外的營業收入逐年上升,2019年海外業務收入增長率達到了近17%,可以看出國企在國際承包市場中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并且國企也是國際工程承包的一個重要力量[1]。
2.3 境外工程承包業務的目標市場分布研究
國內改革開放之后,很多國企紛紛去拓展國際業務,走出國門,在其他國家提供國際工程建設服務。國企已經在全球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程建設承包項目。在2014年,亞非的市場營業額占全球業務總營收的近80%。在歐洲和北美的部分國家,總體的營業額占10%左右。近年,國企在國外的市場拓展有了較大的成績,在歐洲和拉美國家的業務增長幅度都超過了兩倍。在中東和歐洲的一些市場上,國際工程的市場規模也在逐步地擴大。在北歐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也實現了較大突破,并且國有建筑公司通過投資、并購、兼并的方式在海外獲取建設項目,這就扣開了發達國家工程市場的大門[2]。
2.4 境外工程承包業務的行業分布狀況
國企在境外的國際工程建設涉及的行業領域眾多,包含了交通業、建筑業、通信業、化工業、石油業、電力等多個領域。國外的承包工程業務大多集中在亞洲和非洲地區,這些地區相對比較落后,但是資源比較豐富,屬于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由于亞非國家處于經濟快速增長狀態,急需發展,因此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量較大,尤其是對交通基礎設施、通信設施和電力設施需求量較大。有些非洲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和礦產資源,這些國家需要通過開展一些工程建設來擴大礦產開采規模。很多資源豐富的國家,通常會以自愿支付的方式獲得工程建設服務。國企在工程項目建設、成本控制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很多亞洲、非洲的國家經濟相對落后,建設資金短缺,通過使用中國價廉質優的工程建設服務來發展本國經濟,同時也給我國國企帶來了許多國外市場的發展機會。
3 國企開展境外工程承包業務分析
3.1 優勢分析
國企在國內承建了大量的交通設施、房屋建筑、管道、鐵路設施和大橋的建設等超級工程和特大型工程,由于國內的地形比較復雜、幅員遼闊,國企在建設工程時會受到天氣、氣候、自然、地形地貌等各種條件因素的影響,造成工程的建設比較復雜,這就需要工程公司具有解決超大型復雜工程的技術能力和建設經驗。例如,在青藏鐵路工程建設中,由于高原生態比較脆弱,而且處于一種高寒缺氧的環境,在高原地區常年都有凍土,這就給鐵路的建設帶來了許多難題。我國突破了很多難關,提高了自身的經營能力,國企在此期間提高了競爭實力,為后期國企拓展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國企在境外建設大型工程,在資源統籌建設周期和建設成本的管控方面具有極強的優勢。2015年,中國和日本兩國企業對印尼的高鐵項目建設方面,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在建設周期方面,中國企業具有極強的資源統籌和實施項目能力,承諾會在3年內建成高鐵項目。而日本則承諾在3年后開工,在8年后建成。雖然日本給印尼提供的建設資金貸款利率要比中國低很多,但是建設時間較長,就會在整個建設中喪失許多機會,同時也會使項目的建設產生更多的風險。因而,我國國企在該項目獲得了成功,這表明我國企業已經具備了國際上競爭的實力,而且在國際競爭地位逐年上升。
3.2 劣勢分析
有些國企在走出去時,對國外的法律和工程建設行業的規則不太了解,容易產生一些風險。國外的建筑市場規則和國內有較大的區別,并且國外的項目運作和運行機制、風險管控方面存在許多差別。國企在工程建設和規則的使用方面,不太適應國際的發展趨勢,就會造成國企產生較大經濟損失,甚至會喪失對項目的控制權,使國企蒙受巨大的損失。工程的承包市場通常會用國際通用合同文本,但是這些技術的規范大多都是引用歐洲和美國的一些標準。國企在走出去時,需要遵守國際規則,國企在主導國際規則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國際工程建設的標準還是以歐美國家為主,國際市場的運行規則是整個國際項目管理的核心。國企在拓展國際業務時,只有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和國際市場運行規則,熟悉建筑市場的運行準則,才能夠及時地規避一些項目建設和運營中的風險,避免出現決策失誤而產生項目失敗的風險[3]。
國際工程對建設公司的人才和人員的專業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標準要求,我國的國企在承攬國際工程時會面臨較大的挑戰。國企內缺乏國際性的人才,尤其是缺乏核心的領導層、領軍人才。國際工程建設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項目運營管理、風險控制和國際的法律法規,以及一系列的工程建設技術,還涉及當地的建設環境以及建設項目的商務談判和貿易等相關的知識技能。任何一個國企都不能夠具備所有工程建設領域中的所有知識和能力,需要尋求與其他企業的合作。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才是國際工程發展的重要方法。當國企在走出去時,要建立工程合作機制,在機制建設方面還會遇到很多的挑戰。
4 國企從事境外工程業務的發展方向分析
4.1 工程承包模式逐步向高端化發展
目前國際工程向大型化、復雜化方向發展,并且工程項目建設資金比較龐大,國際工程的投資方希望建設單位能夠提供一條龍的服務,并且承擔項目建設的風險,這就會促使國際工程運營模式逐步向高端方向發展。國企要轉變傳統的工程承包模式,逐步去響應客戶的需求。通過應用PPP、BOT的融資模式,來開展項目的承包。我國的一些機電設備在出國時會擁有F+EPC的模式,在印尼雅望高鐵項目上,就是應用的BOT模式,可以促使國際工程建設中的承包模式逐步向高端化發展。
4.2 投資建設承包運營一體化發展
亞非國家的基礎設施比較匱乏,而且這些國家比較貧窮,沒有足夠的資金開展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且這些設施投入運營后,還需要運營管理人才。一些亞非國家缺乏高端的人才,就需要我國國企到這些國家幫助其改善基礎設施水平。同時,國企在承攬國際工程項目任務時,可以投資建設運營的閉合循環來創新建設模式。例如,我國對巴基斯坦開展了投資,該投資的總資金達到了近16.2億美元,包含了修筑東部的一些港口和商業設施、高速公路,并且還修筑了自貿區的地基建設和瓜達爾的國際機場建設等多個項目。項目建成之后,中國有近40年的運營權,這也是我國企業典型的投資建設運營承包的一體化運營模式[4]。
4.3 綜合配套設施的開發運營
近年,我國國企的境外國際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很多國企都會通過做應用配套的模式來開發項目,例如在修鐵路和修地鐵時,會重點考慮地鐵沿線一些鐵路設施的配套。在修建港口時,也會配套及開發一些物流園區,如開發路港、港口,這就給現有的工程建設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也擴大了工程建設單位的盈利空間。例如,國有建筑公司在雅萬高鐵項目上就成功地擊敗了日本的建筑商。中國提出了最優的高鐵建設模式,同時還配套地開發了一些商業設施,在雅安高鐵項目建設沿線車站和一些重要的節點城鎮上實現商業設施的全覆蓋,這樣會帶來更多的高鐵經濟,使整體的高鐵項目建設效益更優。這是對傳統鐵路開發建設模式的一種升級,這表明我國在承攬國際工程時具有較強的能力,而且這種綜合的開發模式也受到投資方的青睞。
5 結語
目前,我國政府部門提出“一帶一路”的重大國家倡議,“一帶一路”也使工程項目承包商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國企要加大推動境外工程業務的拓展,發展更多的國際市場。在更多國家拓展新市場,逐步實現工程承包模式向高端化發展,實現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同時,應用綜合開發的模式,擴大工程項目經營利潤空間,使國有建筑公司能夠穩步地走出去,獲得更大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趙向陽.“一帶一路”對我國企業拓展境外工程承包業務發展機遇研究[J].經貿實踐,2018(12):93.
[2]朱立.“一帶一路”對我國企業拓展境外工程承包業務帶來的發展機遇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8(23):36-37.
[3]董威頡.中國海外工程承包項目公共安全風險法律防范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8.
[4]余江.我國工程承包企業海外經營管理風險及其防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6):23-24.
[作者簡介]潘衛融(1989—),女,漢族,江蘇鹽城人,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