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東 高文義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需要人才技術的強有力支撐,鄉村工匠作為一支活躍在鄉村建設市場中的中堅力量發揮了舉足輕重的技術支撐和實干支撐作用,不斷加大鄉村工匠培養力度,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勝利推進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用。本文分析了鄉村工匠的職業含義及戰略定位,闡釋了鄉村工匠培養在鄉村振興中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鄉村工匠培養質量的科學路徑,為推動鄉村工匠培養成效,推動鄉村振興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鄉村工匠;鄉村振興;經濟發展;作用;路徑
前言
2021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文件并強調了“加快鄉村工匠培養”的戰略要求,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建設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鄉村工匠作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主力軍在鄉村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作用,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鄉村工匠作為在鄉村建設實踐中成長起來的能工巧匠,他們是擁有一定技能專長,能夠解決鄉村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破解鄉村建設中的瓶頸難題的鄉村振興實干人才,更可稱得上鄉村振興四大支撐戰略“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的首要力量,是推動鄉村經濟不斷發展不斷提升的關鍵力量所在。因而不斷研究鄉村工匠培養的科學路徑,深化鄉村工匠在當前鄉村經濟發展、鄉村振興事業中的關鍵性作 用,對于引導好鄉村工匠職業力量長大和技能水平提升,更好地促進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現鄉村振興奮斗目標就顯得愈發重要,是當前時期應該重點研究和剖析的重點課題內容。
一、鄉村工匠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歷史定位和職業內涵
鄉村工匠是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是傳承“不斷進取追求卓越、胸籌全局長遠規劃、追求美好砥礪奮進”精神的國家棟梁。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不斷完善健全鄉村人才培養機制,強化提高人才服務鄉村激勵力度”的總要求,為鄉村振興人才支持工作指明了方向。以鄉村工匠為代表的鄉村人才適逢鄉村振興事業如火如荼開展的大好機遇,在新時代被賦予“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實干擔當”的歷史重任,因而他們更會在新時代的召喚下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鄉村振興建設事業做出他們不朽的貢獻。
祖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培育了數以萬計的能工巧匠,魯班、蔡倫、馬均、張衡等歷史名匠都在古代鄉鎮建設中發揮了他們無與倫比的聰明才智,為歷史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歷史評價鄉村工匠承擔著“民間奇巧之匠心巨作”的重要任務,可謂“實踐科技的推行者和集大成者”,是古代工程史進步和發展的關鍵力量。在新時代,鄉村工匠作為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攻堅力量,其職業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不斷的努力學習和創新建設,實現鄉村建設的日新月異變化和鄉村繁榮昌盛的藍圖繪就”,“以技術的創新和敬業的事業心創造出美麗鄉村、綠色鄉村、人文鄉村的富裕沃土”,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強民富鄉匠心夢想而擔當實干、砥礪前行。
二、鄉村工匠培養對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鄉村工匠培養對當前新時代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和深遠的促動意義,成為鄉村振興事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具體說來,其重大意義和影響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鄉村工匠是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的人才保障
鄉村振興以“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為宏觀發展目標,以“鄉村富裕、鄉民淳樸、鄉業興旺、鄉鎮發達”為中觀努力方向,以“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主要工作動力,而鄉村工匠作為鄉村人才的主流,則是農民中的杰出代表,是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是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干將,決定著“鄉村振興服務三農事業的成敗”,決定著農村經濟騰飛、農民增收富裕、農業提質增效的目標實現,為鄉村振興建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在多次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上強調和批示:“必須積極培養本土人才,培養一支知農村、懂農術、愛農民的專業化、工匠化隊伍,不斷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發展”。諄諄教導,更加突出了鄉村工匠培養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人才保障作用和基礎性意義,成為指引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方向性策略。
(2)鄉村工匠是鄉村經濟騰飛發展的助推器
鄉村經濟騰飛發展離不開投資建設的拉動效應,而鄉村工匠則是鄉村經濟投資建設實施開展的主要力量,決定著鄉村投資的質量成效和品質功能。沒有精益求精的鄉村工匠在建設中揮汗如雨加班加點建設,沒有鄉村工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改進鄉村建筑技術和改良建筑方案,就不會有“美麗村莊”、“特色小鎮”、“現代機械化莊園”的建成投產運營,更不會帶來鄉村觀光旅游收入、現代農業收入的增產增收,因而將鄉村工匠比喻為“鄉村經濟騰飛發展的助推器”可以說是實至名歸,恰如其分地形容了鄉村工匠在鄉村振興中投身鄉村經濟建設、為鄉村建設作出不朽貢獻的巨大作用,成為鄉村振興經濟騰飛的有形推進力量。
(3)鄉村工匠是民族技藝傳承發揚的中堅力量
中華民族幾千年工匠精神流傳下來許多雕龍刻鳳、精雕細琢的絕技和技藝,如故宮瓦匠、木工、石匠、油漆繪畫等工藝絕活的傳承都是通過一代又一代鄉村工匠在研習實踐中傳承下來,使祖國的技藝瑰寶得以代代相傳,民族建筑瑰寶生生相息,不斷在世界建筑史上創造出民族文化的輝煌篇章。鄉村工匠作為最了解鄉村實用建筑技術的工作者,他們潛心收集民間流傳下來的實用技巧和技術,不斷在新時代鄉村建設中加以應用和改進,使古老的民族建筑技藝在新時代散發出新的光彩和耀眼魅力,為優秀文化傳承、弘揚中華文化自信發揮了重要的推進作用,留住了“鄉愁”記憶,成為民族建筑文化傳播弘揚的中堅力量。
(4)鄉村工匠是科技革命與時俱進的促動力量
科技發展也帶來了鄉村建設技術的質的飛躍,鄉村工匠不光在沿用經典民族傳承工藝方法的基礎上去開展鄉村建設,還要不斷吸收現代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的創新經驗,從而不斷改善鄉村建設的品質,提高鄉村建筑品味,推動鄉村建設投資的高質量發展。“裝配式建筑在鄉村建設中的應用集成技術”、“土木結構房屋綠色施工技術研究”等新技術、新工藝在鄉村建設中予以借鑒應用、完善標準都需要有實戰經驗的鄉村工匠參與研究和實踐推廣,通過他們的實踐應用及時修正鄉村建設標準中不切實際的地方,更好地提升鄉村建設標準的適用性和效率性,為鄉村建設技術革命發揮了與時俱進的促動作用,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振興投資發展的經濟效益性和社會效益性提升。
三、鄉村工匠培養的科學路徑
鄉村工匠的培養務必堅持“政府主導、頂層規劃、適應需求、長效堅持”的原則推進,才會在創新培訓方式的過程中收到良好的培訓效果,為鄉村振興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鄉村工匠作為一項系統性提升工程,只有在科學的路徑下開展起來才會煥發生機,提高培訓活動的適用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昌都市住建局實施的鄉村工匠培訓活動主要沿著以下路徑來開展:
(1) 積極對接培訓政策,不斷完善培訓管理制度
鄉村工匠培訓必須在好的政策指引下才能產生良好的培訓效果。昌都市住建局自2021年國家鄉村振興一號文件下達后就積極對接人力資源部門、財政發改教育等部門對接出臺鄉村工匠培訓管理政策,制定了《昌都市鄉村工匠培訓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文件并頒布執行,為建立鄉村工匠昌都培養模式、管理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昌都市財政部門對鄉村工匠培訓設立了專門的支持政策,從而從根本上為鄉村工匠培訓提供了資金保障;行業部門對鄉村工匠的報名條件、教育方式、考核辦法、證書效力及使用注意事項做出了科學的安排和部署,使鄉村工匠培訓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提高了鄉村工匠培訓的效率性和規范性。
(2) 加強師資隊伍選聘,不斷創新培訓方法方式
要想工匠技能提升快,全憑教師教學傳幫帶。為了確保鄉村工匠培訓效率的不斷提升,昌都市住建局狠抓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選聘具有農村建筑實踐經驗的教授、專家組團進行講解,同時請聽課學員結合自身學習體會對教師授課內容進行打分評價,將鄉村工匠授課內容考核納入教學管理當中,迫使授課教師不斷研究工匠技能提升實際需要,講解出緊密契合農村建設需要的實戰性的新技術新方法,從而有效提升了鄉村工匠培訓的授課質量和學員們的消化吸收能力,促進了鄉村工匠培訓品質的不斷提升。
同時鄉村建設的大舞臺促使鄉村工匠培訓不僅僅拘泥于三尺課堂教學,而是更多地與特色小鎮建設、生態莊園建設等實際建設內容相結合,在觀摩實踐中不斷提升對鄉村建筑新工藝的感性認識和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相長、共同提升的效果。
(3) 深化工匠繼續教育,不斷筑牢學習長效機制
鄉村工匠培訓決不是一蹴而就的短平快的事,而必須堅持“持續學習、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學習”才會獲得持久的技能提升,否則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下,一朝學習一年停頓就會被新工藝新技術遠遠拋棄在行業發展的道路上。因而昌都市住建局對鄉村工匠培訓及時制定了“證書年檢、繼續教育、學時注冊核驗” 的管理制度,有效規范了鄉村工匠每年的繼續教育學時及當年的繼續教育課程,確保了每期教程都是當前鄉村工匠迫切需要提升的新技術新知識,確保了鄉村工匠技能更新提升的效率性和及時性,建立了鄉村工匠每年均參加學習的終生學習長效機制,保證了鄉村工匠知識結構長學常新、與時俱進。
(4) 規范證書使用效力,不斷提升培訓市場價值
鄉村工匠考核證書得到社會和鄉村建設市場的認可才會發揮它價值引領的促動作用和行業資質認定的管理效應,促進鄉村工匠稱號的含金量提升。為有效帶動鄉村工匠培養市場認可度,昌都市住建局明確規定“鄉村建設項目具有鄉村工匠的施工隊伍具有加分權利”,從而使得鄉村工匠人才和鄉村工匠證書成為施工隊伍在昌都市鄉村建設市場競標的香餑餑而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通過的鄉村工匠在鄉村建設中發揮的技術引領作用,也更使市場認可了鄉村工匠的社會價值,提高了鄉村工匠培養項目的含金度和認可度,進一步規范了鄉村工匠證書應用的市場化和規范化程度,為鄉村工匠自身價值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完善工匠晉級機制,不斷調動工匠創造積極性
鄉村工匠的技藝水平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千篇一律眾曲同工的,而是根據個體的差異在實踐和學習過程中不斷差異化發展的(有迅速提升的,也有停滯衰退的)。因而昌都市住建局在工匠培養過程中,汲取差異化培養的要求,對技能水平不同的鄉村工匠實行分級考核機制,考核通過頒發不同等級的鄉村工匠證書,從而確保了對不同水平的鄉村工匠評價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同時市場也根據證書等級的不同支付不同的薪酬待遇,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優秀鄉村工匠的創造性
和積極性,在重大鄉村建設項目中解決了許多急難險重的技術難題,推動了鄉村建設的快速發展和經濟騰飛進程。普通的鄉村工匠也在差別化政策紅利下奮起直追,調動了向優秀工匠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促動了鄉村工匠整體水平的提升。
四、鄉村工匠培養的成效分析
一年來昌都市住建局通過科學開展鄉村工匠培養工作,為昌都市各區縣培養了一大批“負責人、懂技術、愛昌都、作貢獻”的鄉村建設骨干力量,在鄉村建設的主戰場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主力軍作用。全年經過鄉村工匠建設的特色小鎮、農田水利設施項目、鄉村養老中心項目、旅游服務中心項目一次驗收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優良品率達到75%以上,得到了各區縣人民政府和受益村戶的一致好評,節省質量返工損失成本上千萬元,通過提升鄉村農牧民工匠技能解決就業500余人次,農牧民通過學習成為鄉村工匠后實現人均增收1萬元,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踐表明,昌都市住建局大力推廣鄉村工匠培養工程,實施差別化、市場化、規范化鄉村工匠管理工作,有序引導鄉村工匠技能提升、收入增加的做法是卓有成效,值得推廣和學習借鑒的。
五、 結束語
鄉村工匠培養是一項功在新時代、利在新征程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我們用心、用情、用力去謀劃、組織、實施好這項工作,才能使它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發揮出無與倫比的功效和作用,才會在鄉村經濟發展中起到領頭羊和主力軍的攻堅克難作用,為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目標實現做出標榜史冊的功勛貢獻。住建人擔當做好鄉村工匠培養工作,一定會使今后的鄉村建設事業和鄉村經濟發展邁入一個更高的成功境界,為打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一硬仗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和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曾琦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途徑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0(11),37-41.
[2]張麗娜,楊曉敏,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J】,《城鄉建設與發展》,2020(4),232-233.
[3]曹曄,鄉村工匠培育的現實性與途徑【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5),21-25.
[4]鄭風田,農村需要鄉村工匠式人才回歸【J】,《新城鄉》,2019(6),35-39.
[5]石燈明,打造鄉村工匠,助力鄉村振興【J】,《新湘評論》,2020(4),34-37.
作者簡介:郭志東,高級經濟師,正高級工程師,結構工程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天津薊州人,天津市薊州城投公司審計部長,第九批援藏干部項目資金組聯絡員,昌都市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長(正科級)。主要從事農房經濟管理、技術培訓及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