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雄
摘 要:教師將音視頻綜合應用作為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和鞏固,進而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經驗。文章以學生畢業歌曲留念的制作案例為例,從分工協作、素材采集、素材合成、視頻集成、作品點評五個方面,對高校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情境的創設進行探討。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情境;音頻;視頻;素材;綜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6-0060-02
現代教育技術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幼兒園教學情境的創設方法,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為此,筆者在該課程的教學中以學生畢業歌曲留念的制作案例作為教學情境,通過完成畢業歌曲的改編及視頻的制作進行音視頻處理的綜合應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分工協作
通過全班討論選擇一首歌曲作為要改編的模板,然后自由組合成若干個小組,各小組的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特長再細分具體任務:歌詞改編、歌曲演唱、圖片拍照、視頻拍攝、音頻處理、視頻處理、后期合成等。任務完成后,以每個人具體完成的任務質量作為考評的依據。分工協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學生與人分享、合作共贏的意識,鍛煉學生在合作中共同進步的意識。
二、素材采集
(1)歌詞改編:選一首適合畢業留念的歌曲作為伴奏,改編其中的歌詞。要求學生改編的歌詞要能體現在校學習、生活等場景,要能反映出學校的環境,要能體現畢業時對學校、對班級、對老師、對同學的懷念之情。(2)圖片素材:根據分配的任務中涉及的內容,利用照相機、手機進行圖片素材采集。要求學生根據歌詞內容進行圖片采集,圖片內容要能反映出在校生活學習的每一個場景,如校園、教室、餐廳、宿舍、舞蹈室、鋼琴室、畫室、操場、體育館等。采集時要求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拍照技巧:快門、光圈、感光度、景深、畫面布局等。采集完成后學生要通過“Photoshop”“美圖秀秀”等已經學過的軟件對圖片進行編輯處理,對多余的畫面進行裁剪,突出重點,色彩要適應歌詞內容。(3)音頻素材:利用手機的錄音功能錄制各小組選定的歌曲。要求學生錄音前要進行試唱練習,可以邀請音樂老師進行指導。同一小組的成員必須要會唱本組分配的歌詞,錄音時各小組要用相同的伴奏音樂,相互協調,音調保持一致,確保音準,并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錄制。音頻采集完成后,學生要用“Audition”音頻處理軟件進行編輯處理,通過變速、變調、降噪、音量調節等一系列處理讓聲音干凈。音頻素材的采集是對學生在校期間音樂學習成果的一次檢驗,各小組成員各顯其能,利用自己熟悉的各種樂器進行伴奏練習,有用鋼琴伴奏的,有用吉他伴奏的。錄音的后期處理更是對學生處理音頻文件能力的一次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經常要用到音頻處理,如健美操考試和比賽、廣場舞比賽、元旦演出、迎新生文藝演出等諸多活動都要用到音頻處理。(4)視頻素材:利用攝像機和手機錄制視頻。學生在錄制過程中要復習視頻拍攝時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領,拍攝時長要與各組所唱的那句歌詞時長保持一致;視頻內容要與歌詞內容相適應;視頻畫面要平穩,不能抖動,盡可能用順光,以使畫面清晰;要注意拍攝的角度。視頻采集后學生要用“Camtasia Studio”“繪聲繪影”等視頻處理軟件進行編輯處理。采集視頻素材,能培養學生用視頻記錄生活學習軌跡的習慣,為多年后的回憶積累素材。
三、素材合成
各組完成所需的素材采集后,要對最后的視頻畫面進行規劃設計,開始素材合成。素材采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合成后的效果,教師通過審核各組合成的作品,能掌握各組每個任務分配的具體執行情況,由此可以評價每個學生在完成作品過程中付出的努力程度和完成的質量高低。素材的合成過程也是學生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合成的效果越來越完美,正是他們的錯誤反應不斷減少并且正確反應不斷增加的體現,完全符合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素材合成過程中,每個人所承擔的任務完全被展現出來,任務質量的高低對團隊質量有著質的影響,此時團隊合作精神、相互幫助的關愛、個人能力的釋放在小組中起著制約、啟發、進步、創新的牽制作用。這就使得每個人為了不影響本組的視頻質量而竭盡全力,盡最大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達到完美。
(1)導入媒體素材。各組將采集并編輯處理好的素材全部導入到“Camtasia Studio”“繪聲繪影”等視頻編輯軟件中,按照選定的歌詞和素材出場順序分別將音頻、圖片、視頻導入到不同的軌道中。(2)控制視頻時長。各組所唱的那句歌詞時長必須和伴奏時長相同,出現不相同時必須要重新錄制,所有的圖片、視頻出場時長要進行嚴格控制,必須和音頻時長完全相同。無論是圖片和視頻的內容,還是場景色彩都要盡量與歌詞內容相適應,要能襯托出歌詞所揭示的意境,從聽覺和視覺上給人一種觸景生情的感覺,并且每幅畫面出現的時間不能拖沓,要緊跟音樂的節奏。(3)素材轉場效果。圖片和視頻之間的進場和出場設置轉場效果,每句歌詞的時長有限,所以每句歌詞所配的圖片和視頻播放時間也是有限的,轉場效果時間盡量要短,不能影響素材出現的效果。(4)歌詞字幕制作。各組選定的歌詞要出現在視頻的下方,歌詞的出現可以使用一些效果,出現的時長要在視頻的時長之內。各組可以用字幕的形式,也可以用標注作為字幕,歌詞的字體、字號、顏色、背景顏色、位置、動畫效果等要全班統一標準和格式,不能出現歌詞效果雜亂無章的情況。
四、視頻集成
各組分工完成的視頻合成結束后,全班進行最后的集成,由班長和課代表負責,對各組的作品進行再審核,確保歌曲、視頻、字幕等時長完全一致。視頻集成是對各組作品完成效果進行的一次總的審驗,也是對各組制作水平的一次比較,相互之間的比較有利于產生競爭,產生讓任務完成得更加完美的動力,也會讓各組成員之間有一種必須團結才能贏得勝利的團隊精神。各組通過不斷修改和完善視頻,最后完成的視頻集成更能顯示出集體的凝聚力。
(1)伴奏音樂:將伴奏音樂導入媒體,此時伴奏音樂時長應該與總視頻時長相等,如果出現不相等可以通過調整圖片或視頻長度來調節。(2)片頭制作:片頭要包括歌曲名稱、班級名稱,可以用歌曲前奏作為片頭背景音樂,為片頭設計背景圖片或拍攝視頻,并設計轉場效果。片頭內容要有一定的特色,簡短的一句話、一個特寫場景都能體現出學生對班級、對學校的懷念之情,也能體現出學生對視頻制作的藝術效果的欣賞水平。(3)片尾制作:片尾要包括所有參與制作的同學名單,還要加上一些畢業留言等感人的結束語,最后以一種轉場效果結束。片尾內容的展現能看出學生團隊精神的強弱,也能體現出學生對合作學習的一種態度。(4)視頻輸出:要求以MP4格式輸出。為了能相互傳播作品,各組要把視頻輸出設置為最小幀率。
五、作品點評
視頻集成后在課堂上播放,教師對各組完成的作品分別進行點評,并從歌詞的改編與演唱、圖片的拍照與處理、視頻的拍攝與處理、合成的效果等方面加以分析,按照各組分工的不同分別對每個人給出考評成績。作品點評的過程也是學生欣賞自己經過艱辛努力而形成的勞動成果的過程,是一種喜悅,更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六、結語
總之,教師把完成圖片、音頻、視頻綜合應用的任務作為教學情境來創設,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鞏固圖片、音頻、視頻處理方面的知識,達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完成作品,學生既提升了團結協作的意識,又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這樣,能讓學生之間更加團結,更加珍惜彼此之間的友情,對他們畢業后的實際運用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肖培宗.現代教育技術教程[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1.
[2]袁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2).
[3]胡禮和.現代教育技術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