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山 王春玲
摘 要:“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文章分析勞動與技術教學的意義,探討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創造力培養的措施:改變學生對勞動與技術課的認識;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勞動與技術;創造力;教學模式;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55.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3-0066-02
素質教育的推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教學勞動與技術這門課時,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技術,并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給予高度重視。本文主要對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學生創造力培養進行探討。
一、勞動與技術教學的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勞動與技術這門課作為一門必修的課程,逐漸顯現出它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勞動與技術這門課往往不受學生的重視,并且勞動與技術課時也在不斷縮減,甚至存在被主課霸占的情況。當前,一些學生缺少吃苦耐勞、勤儉樸素的良好品質,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學生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很受寵愛,長輩極少要求他們做家務。因此,教師要通過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勞動的不易,進而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二、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創造力培養的措施
1.改變學生對勞動與技術課的認識
在勞動與技術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性質,充分發揮勞動與技術課的優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狀況以及所處地區的農村生產實際情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農業知識和勞動技巧,增加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并通過培養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愛農意識。
除了改變學生的勞動意識,教師也應轉變教學理念,強化科技興農的意識。古人云:“學而優則仕。”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這就導致一些學生雖然身在農村,但是對勞動卻極其忽視,認為僅僅依靠農業無法改善貧困的現狀。當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認為升學無望時,就會出現隨波逐流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在中招的志愿報名欄中,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會選擇報考普通高中,極少數的應屆畢業生會報考技校,報考農業學校的畢業生則寥寥無幾。而在“對所學的哪門課程感興趣”的問卷中,對于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感興趣的學生少之又少。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思想對于學生的影響十分明顯,因此改善學生對勞動與技術課的認識至關重要。針對這一現象,相關教育部門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到農業生產基地或者畜牧業養殖區進行參觀和學習,讓學生通過參觀和學習意識到科技給農業帶來的改變,并感受到農業創造的價值,從而加深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對勞動的熱愛以及對科技的熱愛。
2.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我國的中招考試不考勞動與技術,因此,部分學校對于這門課程的開展并不重視,部分任課教師在教授這門課程的過程中也提不起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受這種惡性循環的影響,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教學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開展。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擺脫這種惡性循環的狀態,教師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興趣,通過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勞動與技術課程的積極性。
(1)故事激發興趣法。教師可通過選取與學生經歷相同的畢業生的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勞動與技術課程第一章烹飪技術的內容時,教師可選擇曾經在某知名酒店擔任廚師的本校畢業生來現身說法,或者由教師轉述該名畢業生的優秀事跡。教師要通過身邊人的故事,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勞動與技術課程,讓學生了解擁有一技之長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2)實物激發興趣法。在勞動與技術課程中,教師要通過實際的成品,激發學生的動手興趣。例如,在講述編織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一些編織好的玩偶、手套、圍巾等毛衣制品帶到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并鼓勵學生學會編織技術。這樣,教師通過講述編織技巧以及將編織作品贈送給學生,能使學生對編織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將編織成品的練習作為一種輕松愉悅的休閑方式。
(3)簡筆畫激發興趣法。在學習生活中的常識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書本上所繪畫的內容并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教師將書本上的簡筆畫轉移到黑板上,學生則會對新穎的教學模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動物性原料——豬肉”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書本上的簡筆畫轉移到黑板上,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豬的顏色以及豬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這樣的提問方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
3.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勞動與技術課程的主要學習方向是對技能基礎操作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際操作,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在教學窗花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剪紙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將自己的剪紙作品擺在講臺上,由大家投票選擇最優秀的作品,并給予物質性的獎勵。這樣比賽的模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對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活動結束后,有些學生會由紙花聯想到花卉的種植。這時,教師可以針對花卉的特點,講解如何栽培花卉,并邀請有種花經驗的同學分享經驗。這種互動的方式,能使課堂氛圍更加愉悅,讓學生了解到更多花卉的種植知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4.讓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在勞動與技術課程中,教師可運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充分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目前的“應試教育”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自己有很多奇特的想法,也不愿意積極地表現出來。而通過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再畏首畏尾,可以將自己內心大膽的想法融入藝術作品中,激發自己的創造力。目前,一些人盲目追求時尚潮流,缺少自身獨有的個性,因此,讓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個性是勞動與技術課程追求的教學目標。
一些學生會擔心自己創作的作品過于特別,被同學嘲笑、不被老師認可。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并通過創作出來的作品展現自己內心獨特的靈魂。教師還要針對學生創作中的閃光點,給予高度評價和贊賞,使學生獲得認同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而當學生展示自己創作的作品時,教師要仔細欣賞,而不是以現實為模板進行衡量。只要是學生用心創作的作品,都應當是優秀的作品,都應該得到教師的稱贊和表揚。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一些學校和教師對勞動與技術課程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一些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因此,教師要改變學生對勞動與技術課的認識;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成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唐嵐.項目教學在初中勞動技術學科中的應用——以“創意香袋的制作”為例[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05).
[2]陳瑩,季孟雪,江西,等.大數據時代下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案例研究——以長春市五十三赫行中學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4).
[3]徐衛星.讓勞動與技術教學成為創新能力培養的沃土[J].內蒙古教育,2015(08).
[4]呂苗苗.如何在勞動技術課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J].基礎教育參考,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