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關鍵詞:城市書房;全民閱讀;服務優化;模式創新
摘 要:城市書房是一種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模式。作為開放式自助閱讀空間,城市書房在創新城市文化惠民形式,滿足基層群眾個性化、便利化閱讀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山東省淄博市城市書房建設為研究樣本,對如何建好、用好、管好城市書房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3-0103-03
1 背景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城市書房作為公共圖書館傳統服務的延伸與拓展方式之一,在打通城鄉居民與公共圖書館“最后一公里”、滿足城鄉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城市書房的建設已經自經濟較發達地區擴展到了全國各地,且呈現出了迅猛的增長態勢。從總體來看,各地城市書房不僅在規模、風格、藏書上不斷改進創新,而且原有的單純以政府為公共圖書館供給主體的單一格局也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城市書房建設中,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全民閱讀事業的發展。
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工作,不斷完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網絡服務體系,逐步實現了閱讀均等化、社會化、信息化、標準化,較好地滿足了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淄博市在政府主導下積極調動社會力量,截至2020年,共建成20家城市書房,其中建成城市書房淄博市圖書館分館8家,城市書房區縣圖書館分館12家,實現全市中心城區城市書房建設網絡全覆蓋。不僅如此,自2019年以來,各城市書房累計接待讀者已達200多萬人次,流通圖書80多萬冊次,舉辦閱讀推廣活動200余次,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好評,社會效益十分突出。
2 淄博市城市書房建設的主要特點
2.1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2018年9月,淄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印發《淄博市城市書房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提出了在全市范圍建設開放共享、布局合理、規范運營的城市書房,形成全方位多輻射的“城市書網”,打造一批城市文化精神地標,提升城市文化品質,促進“書香淄博”建設。目前,淄博城市書房的建設按照市、區分工負責的原則,由政府職能部門牽頭,通過選址建設、利用現有文化設施改建、動員政府單位利用臨街場所建設的方式,鼓勵社會力量以跨界融合、民辦公助(自助)參建等方式開展。以張店區凱悅城市書房為例,該書房由淄博市圖書館與淄博凱悅歐情西餐連鎖經營公司聯合建設,其中,凱悅公司投資90萬元進行硬件改造和配置,淄博市圖書館投資50多萬元配置圖書、借閱機和信息管理系統等。
2.2 規劃科學,布點合理
選址布點是城市書房建設的關鍵所在[1]。作為閱讀空間,城市書房的生命力來源于在內享受服務的廣大讀者。一個城市書房,即便裝修精致、環境優美,若是讀者寥寥無幾,那么也只能算是一個“文化擺設”,無法真正發揮其提升城市品質、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淄博市在為城市書房規劃布點時,充分考慮城市書房的功能定位,立足打造城市“15分鐘閱讀文化圈”,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務的原則,注重綜合評估行政區域、人口分布、文化傳統、服務半徑、交通便利等要素,選址主要考慮商業區、住宅區、景區、交通樞紐、工業園區等人口密集、需求旺盛的區域,以盡可能多地覆蓋周邊閱讀人群。例如,云泰城市書房設立在淄博銀泰城內,依托銀泰城商圈帶來的客流,書房內總是座無虛席。此外,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還與杭州“世界城市博物館”在杭共建“淄博書房”,將這座淄博市域之外的城市書房打造成了講好淄博故事、傳播淄博文化、展示淄博形象的重要平臺。
2.3 標準統一,管理到位
淄博市對城市書房建設提出了統一標準,要求對閱讀場所實行全方位、智慧化、精細化、一體化管理,能夠滿足紙質圖書與數字資源利用相結合、圖書信息查閱與讀者文化活動相結合的服務模式需求。在外觀造型、室內裝修和總體設計上,城市書房要體現文化建筑的特點,突出簡捷、明快、舒適的風格,如:具備良好的通風、采光和防護條件,配備空調、空氣凈化器、飲水機等,書房的平面布置有序,少兒閱讀區與成人閱讀區合理分離。淄博市各區縣城市書房均采用了RFID技術和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了讀者自助服務以及動態調整館藏圖書。為保證讀者安全,城市書房不僅安裝了高清監控、防盜門禁、殺菌機等,還配備了專職管理員負責書房日常的運營維護。
3 淄博市城市書房運行的現實困境
3.1 城市書房的運維成本有待進一步降低
根據《淄博市城市書房建設標準》,建設一個城市書房的經費概算需要一次性投入(包括各項目系統建設、圖書配置、硬件施工、分館終端接口授權、監管平臺建設等)100余萬元,每年投入(圖書更新流通、寬帶端口入網、地水電暖及人工等)10余萬元,共計110余萬元。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隨著需要建設的城市書房數量的增加,在此方面的資金投入成了一項重要的決策因素。單從建設的角度來看,城市書房前期的固定資產投入相對可控,但由于城市書房在管理機制、體制上存在差異,因此實際產生的后期維護和管理費用往往超過建設標準的概算,這將對財政帶來較大的壓力。目前,淄博市政府部門和各區縣雖已在預算中安排專項經費用以保證書房建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資金缺口。政府財政負擔的增加對繼續建設新書房、保持已有書房的運營水平造成一定壓力,不利于城市書房的可持續發展。
3.2 城市書房的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有別于專業化運作的圖書館和市場化經營的實體書店,從浙江省溫州市開設第一家城市書房算起,我國城市書房建設的時間不到7年,目前各地的運營尚處于探索階段。城市書房又是各地根據城市特色和讀者需要自主建設的,因此缺乏相關可借鑒的成熟管理模式[2]。筆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城市書房建設在各地的支持度很高,群眾對書房的需求也很旺盛,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經驗和專業、穩定的管理團隊,再加上部分群眾文明閱讀的意識不強,暴露出一些管理層面的短板。例如,一些讀者秩序意識淡薄,在書房內從事與閱讀無關的事情,閑談喧鬧,降低了其他讀者的閱讀體驗感;一些讀者認為城市書房提供的是公共服務,不像營利性書店需要付費購買,不注意保護圖書,造成圖書污損較為嚴重;還有的讀者隨意丟棄雜物,甚至破壞電子閱讀設備,導致城市書房內部環境不夠整潔完好。以上種種不僅讓原本就緊張的管理員人手更加捉襟見肘,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城市書房的運維成本,甚至降低了廣大群眾對城市書房的社會評價。
3.3 城市書房的服務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
與傳統的城市圖書館相比,城市書房提供的服務表現出不間斷性、自助性、人性化的特征[3]。城市書房服務的不間斷性表現在其需要為市民提供較長時間甚至是24小時的服務,以彌補公共圖書館閉館后的服務空白。自主性則要求城市書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一站式”自助服務,減少對人工管理的依賴。人性化是指城市書房在營造良好閱讀環境的同時,也要為讀者提供溫馨周到的服務和可讀性強的藏書。目前,淄博城市書房建成以后主要交給屬地文化管理部門、合作單位等負責運營。受人力物力投入、考核指標、重視程度等因素影響,不少書房在館藏圖書品質和服務功能上還有待提升。有的書房雖然圖書更換較快,但群眾想看的優質新書較少;有的書房沿襲了傳統圖書館單一的服務模式,雖有充足的場地,但較少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和閱讀推廣活動等,出現文化資源閑置的現象。
4 城市書房創新發展的優化路徑
4.1 加強合作,調動更多社會資源
城市書房作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重要組成部分的基本屬性,決定了其參與治理主體的多元性。為保障城市書房的公共屬性和建設標準,滿足公眾的多樣性需求,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政府有關部門要綜合運用“政府主導、企業協同、民眾參與”的治理模式,在保證政府投入力度的前提下,加強與社會各方力量的合作。政府應結合各區域范圍內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責任分配,如:發揮屬地管理的優勢,簡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參與城市書房設計建造的申報審批程序,提供政策優惠;依托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志愿服務組織,發動讀者開展書籍捐贈活動或以志愿者的形式參與書房管理維護,提升群眾在書房建設中的參與感,形成群眾文化自覺與城市文明發展的良性互動。
4.2 改進創新,提供更多文化服務
城市書房之所以受讀者歡迎,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與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截然不同,獨具特色[4]。個性化和差異化越來越成為城市書房保持生機與活力的主要因素。在推進城市書房建設時,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從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角度出發,持續對供給內容、對象和方式進行創新,具體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指導書房在功能設計、藏書內容、服務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及時調整圖書分配策略,進而產生有效的引流效應。二是將臨近中小學的書房打造成青少年館,將景區內的書房打造成地方特色館等。三是推進跨界融合,積極與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展開合作,打造多元化、品牌化的文化活動。四是采用“閱讀+休閑”的文化綜合體運營模式,將閱讀環境與前沿風尚相結合,為讀者提供書畫交流、講座沙龍、親子教育等特色服務,增強群眾黏性,使城市書房成為群眾追捧的城市文化“第三空間”。
4.3 持續發力,產生更多帶動作用
作為助力全民閱讀的重要陣地和有效載體,城市書房在營造社會濃厚閱讀氛圍方面大有可為。城市書房可以利用自身“小而精”的特點暢通群眾參與選書、薦書、購書的渠道,突出閱讀的精準化、個性化,不斷提升群眾閱讀滿意度;可以充分利用移動智能終端定期及時為讀者推薦優秀書目資源,為其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渠道。此外,各市、區還可以借助融媒體平臺及時向社會進行宣傳推廣,開設閱讀欄目,努力提高“身邊圖書館”的社會知曉度,讓更多群眾從中受益,不斷引導和帶動更多群眾參與閱讀、享受閱讀。
5 結語
作為引領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舉措,城市書房在打通全民閱讀“最后一公里”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今后的發展中,城市書房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在品質和標準上精準發力,不斷深化內涵,體現人文關懷,融入地方文化,形成主題特色,為建設“書香社會”貢獻應有之力。
參考文獻:
[1] 謝作力,林微微,錢永寬.基于溫州城市書房服務模式的創新實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8):90-92.
[2] 滕偉.城市書房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9):81.
[3] 黃安妮,陳雅.我國城市圖書館“城市書房”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9(8):21-25.
[4] 黃佩芳.我國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特點與模式選擇[J].圖書館,2019(3):90-94.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