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婷
【關鍵詞】龍膽瀉肝湯加減;替硝唑栓;陰道炎;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
陰道炎是臨床上婦科的好發病及常見疾病,由于目前多方面因素的出現和影響,近些年來陰道炎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故應重視并加強臨床治療。陰道炎是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大多數為各種病原菌侵襲致病。陰道炎的定義是陰道受到各種病原菌侵襲、感染后發生的局部炎癥反應,其常見致病菌包括白色念珠菌、陰道毛滴蟲和各種細菌等[1]。陰道炎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燒灼感、白帶分泌異常及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癥狀,嚴重時可明顯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陰道炎可發生在女性患者的各個年齡階段,尤其是育齡女性,亦可反復發作、感染。目前臨床上治療陰道炎通常使用抗菌素等西藥治療,但抗菌素的過度使用常會導致病原菌耐藥性增加且復發率較高,療效并不理想。我國歷史傳承下來的中醫將西醫定義的陰道炎解釋為一種“帶下異常病癥”,是由于體內各臟器或不同系統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調節障礙或紊亂,從而導致患者出現中醫說法上的癥狀,如濕熱、濕毒及陰虛等[2-3]。由于目前抗菌藥物的濫用及耐藥性的出現,常規抗菌素的應用及治療效果受限,臨床上研究發現可結合傳統的中醫治療方式,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此次為進一步探討龍膽瀉肝湯加減聯合替硝唑栓治療陰道炎的療效,本文將進行深入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本院收治的80例陰道炎患者進行統計,時間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將8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所有患者年齡23~49(37.75±7.34)歲。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4~46(36.53±5.73)歲,患病時間為5 d~2年(6.34±5.82)個月;觀察組陰道炎患者年齡為23~49(37.56±6.87)歲,患病時間為7 d~2年(6.35±5.7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4]:(1)所有患者均經病原學檢查,確診為陰道炎,且符合陰道炎的臨床癥狀和臨床表現;(2)患者配合治療良好,依從性較高;(3)患者具備完整的臨床治療資料。
排除標準[5]:(1)患者對龍膽瀉肝湯等中藥成分存在過敏反應;(2)患者合并嚴重精神系統疾病,無法進行良好的配合治療;(3)患者合并腫瘤等其他嚴重婦科疾病;(4)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階段。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均使用替硝唑栓(湖北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15,規格1 g×6粒)陰道給藥,1 g/枚,1枚/次,隔日1次,連用2次為一個療程。
1.2.2 觀察組
采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聯合替硝唑栓治療。中醫學上通過中醫辯證法將陰道炎癥分為濕熱下注型、濕毒蘊結型及陰虛夾濕型等。替硝唑栓的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龍膽瀉肝湯主要配方包括龍膽草12 g、澤瀉10 g、當歸12 g、甘草6 g、山梔10 g、雞冠花12 g、黃芩10 g及生地15 g。根據類型不同進行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例如:濕熱下注型的患者在主要配方基礎上加減土茯苓15 g及魚腥15 g,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的功效;如果患者是濕毒蘊結型,那么可以添加減銀花20 g、白花蛇舌草15 g,從而起到清毒祛濕的功效;如果患者是陰虛夾濕型,那么可以添薏苡仁30 g、知母10 g,用來降火補腎。每劑藥煎2次,每次出湯300 mL,每日1劑,1個療程共12天,告知患者治療期間忌辛辣、刺激食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陰道炎患者不同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如下。治療顯效為患者的陰道炎癥狀消失或明顯緩解,白帶基本恢復正常;治療有效為患者的陰道炎癥狀有所改善或緩解,陰道分泌物比治療前略有減輕或好轉;治療無效為治療后患者的陰道炎癥狀未見緩解,且(或)癥狀加重進展。總有效率=顯效例數與有效例數之和除以總例數的百分比。(2)不良反應表現涵蓋惡心、嘔吐及陰道瘙癢等。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均采用SPSS 21.0系統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n(%)]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表示。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陰道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2.5%較對照組患者的75.0%高,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2.2 兩組陰道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對比
對照組陰道炎患者中4例出現惡心,3例出現嘔吐,1例出現陰道瘙癢,不良反應的發出現率為20.00%(8/40);觀察組陰道炎患者中,惡心患者1例,嘔吐患者1例,無患者出現陰道瘙癢,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2/40)。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P<0.05)。
3 討論
陰道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也是影響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指由于病毒或者細菌的作用,使得患者的陰道內微環境穩定狀態失衡,陰道炎誘發的因素較多。外陰瘙癢、燒灼感、白帶分泌異常及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癥狀是陰道炎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和臨床表現,嚴重時可明顯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陰道炎可發生在女性患者的各個年齡階段,尤其是育齡女性,亦可反復發作、感染。目前臨床上治療陰道炎通常使用抗菌素等西藥治療,但抗菌素的過度使用常會導致病原菌耐藥性增加且復發率較高,并不利于疾病的有效治療。
我國傳統的中醫認為陰道炎這種“帶下異常病”是白帶量分泌異常,分泌量逐漸增多且出現異常顏色、氣味的改變,同時伴或不伴其他系統的相關癥狀。中醫學上還認為,陰道炎癥是濕毒入侵子宮內從而導致的內生濕毒,火氣旺盛,損傷脈絡,最終導致血氣功能失調,患者癥狀則表現為帶下量多,伴有色黃或膿性氣味,或呈豆腐渣狀,陰道燒灼感或瘙癢,口干舌燥,舌紅苔黃或脈速[6]。
而且由于女性極易出現情志不舒暢,郁結于心等,從而病情遷延導致患者疾病愈加難以根治。在王改青[7]的研究中,結合患者疾病類型和具體癥狀應針對性用藥,治療陰道炎才能表現出較為良好效果。龍膽瀉肝湯的功效包括清熱、解毒、祛濕等,在明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對其他原因造成的疾病均有針對性的療效。龍膽瀉肝湯可綜合各類中藥成分的治療效果,達到清熱解毒、舒經活絡的治療效果,有效治愈患者疾病。在使用替硝唑栓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增加抗菌藥物致病菌耐藥性[8]。此次研究中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在陰道炎患者治療中,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治療安全性較好,治療的同時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明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可知,聯合方法治療陰道炎過程中,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明顯緩解患者陰道瘙癢等不適癥狀,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