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冠新 賀園園



摘? 要:興化生態宜人,物產豐殷。作為全國聞名的農業大市,農產品的流通成為推動其“三農”工作發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對近五年來興化農產品供給數量、質量及結構做了梳理統計,詳細闡述了農產品供求現狀,厘清了包含物流主體、運輸方式及物流基礎設施在內的流通現狀,最后通過加工轉換等物流環節提出了興化農產品物流發展面臨形勢及存在問題,并給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興化;農產品;物流;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Xinghua has pleasant ecology and abundant products. As a famous agricultural city in China,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is paper, the supply quantity,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Xinghua in recent five years were analyzed.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circulation situation including logistics subject, transportation mode and circulation channel was clarified. The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such as logistics base, transportation,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facilities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Finally, the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such as processing and transformation was analyzed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Xinghua,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Xinghua c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興化位于江蘇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是一座底蘊豐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作為全國聞名的農業大市,水鄉興化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生態宜人,物產豐殷,仲春菜花遍地,盛夏荷花滿塘,金秋稻花飄香,隆冬魚蝦滿倉,是里下河地區著名的“魚米之鄉”,是特種水產養殖高產主產區、特色農產品的優勢生產區、外向型脫水蔬菜產業集聚區,也是特色鮮明的農副產品加工區。打造了“3+N”特色產業集群:千億級不銹鋼、千億級健康食品、百億級機械制造以及醫藥及包裝材料、新能源等多個特色產業集群。
近年來興化市農產品流通模式按照打造農業供應鏈的大思路,依托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廣泛聯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食品加工企業等一二產業企業,統籌農產品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及系統內外企業等相關要素,塑造農產品流通的新格局,不僅有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初步形成了多重經濟社會效益的新型經濟發展平臺。同時廣泛運用互聯網+思維,全力助推農產品進入“云端”,將養在深閨無人識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將特色農產品推向全省、全國乃至海外。
1? 供求現狀
近年來,興化市農產品的種植生產能力、規模不斷加大,品質效益不斷提升。農產品需求同時受人口、收入水平、城市化進程、農產品價格及市場發育程度等因素影響[1]。本文從興化市農產品供給情況和城鄉居民的食品需求結構來描述興化市農產品供求現狀。
1.1? 種植業產品供給情況
1.1.1? 供給數量。種植業農產品供給數量可據歷年全市播種面積和產量來反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49.54萬畝。近五年來興化市水稻、小麥、油菜、玉米、蔬菜等農產品的播種面積及產量整理如圖1所示。
1.1.2? 供給質量和結構。興化市農業品質效益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小麥、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分別為14、21個,新增省級“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9個。種植業農產品供給結構可通過產品的總產量占比來反映。由于近兩年興化農產品統計數據的缺失,選取《興化年鑒(2016)》中各種植業產品的總產量作為反映興化市農產品供給結構。其中興化市主要農產品水稻供給占比較大,高達62.6%。小麥占33.9%。油菜、玉米產量也較高分別為2.4%、0.9%。
1.2? 畜牧產品供給情況
1.2.1? 供給數量。畜牧產品供給情況可依據歷年全市豬、牛、羊及雞、鴨、鵝等肉禽出欄上市和存欄量以及蛋奶品類的產量來反映(如圖2所示),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生豬上市52.86萬頭,家禽存欄739萬只。
1.2.2? 供給質量和結構。數據顯示,2018年興化市建設養殖示范場246個,畜牧生態健康養殖場比重達62.4%,春防、秋防集中監測畜禽免疫抗體合格率均達85%以上。畜牧產品供給結構中,包含生豬、肉禽、羊、奶牛、蛋品、牛奶、兔子,其中肉禽占比較高,達78.0%。供給結構中奶牛(0.3%)、羊(2.2%)供給較低,肉禽(57%)、生豬(26.8%)為主要產品。
1.3? 水產品供給情況
1.3.1? 供給數量。興化特色在“農”,優勢在“水”,以水域為主的非耕地150萬畝,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水生資源十分豐富。統計數據顯示(如圖3所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水產品總產量30.66萬噸,連續29年位居全省內陸漁業縣級之首。
1.3.2? 供給質量和結構。興化始終把水產品質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完成省、市、縣級產品檢測任務628個批次,水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100%。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平臺建設和可追溯企業認定工作。統計數據顯示,水產品供給結構中河蟹占比最高,達53.2%。興化市水產品供給結構中、銀鯽魚、小龍蝦占比較高,達25.2%、15.2%。
1.4? 興化市主要農產品需求現狀
一般來說,農產品價格的變化勢必會影響農民收入和農民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及消費習慣[3]。農產品需求結構可以由農產品消費支出比例來反映,也可間接通過農產品的價格來反映。
1.4.1? 農產品價格現狀。居民的絕對收入水平決定了消費水平的提高。從理論上看,農產品價格波動將通過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影響農村居民的消費[4]。可通過市場農產品的價格間接反映需求結構,2018年11月、12月興化市城區相關市場的各農產品價格算術平均數如表1所示。數據來源《興化年鑒(2019)》。
1.4.2? 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統計數據顯示(如圖4所示),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 756元,農村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為33.5%。城鎮居民食品支出6 275元,消費恩格爾系數為29.6%。
2? 流通現狀
作為全國聞名的農業大市興化,其農產品種植、生產能力和規模壯大,隨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對農產品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農產品的產銷,一頭連著農民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市民的菜籃子。農產品不僅要產得出、產得好,還應賣得出、賣得好[5]。本文通過對農產品流通中的物流主體、運輸方式及流通渠道的分析,描述興化市農產品流通現狀。
2.1? 物流主體
興化市農產品物流主體多元化和組織形式多樣化。興化市農產品物流主體有:國有商業企業、供銷社、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等各類企業,農村生產經營大戶、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發展興化農產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新增農民合作社30家,累計達2 130家;新增家庭農場389家,累計達2 809家;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面積4.8萬畝。54家家庭農場分別創建了省級、泰州市級示范農場以及綠色家庭農場。
2.2? 流通渠道
電子商務是現代農產品重要流通手段之一[6]。興化市農產品流通渠道形成了以興化中國郵政農村電商最大限度地整合企業和社會資源,通過電商與郵政業務結合,線上線下結合,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結合,全面打造郵政農村電商特色發展道路。農產品產業化聯合體通過使經營主體與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的有效對接,以社有龍頭企業+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民作為運作模式。供銷社搭建電子商務服務平臺9個,1號店特產中國·興化館、淘寶網特色中國·興化館等6個第三方農產品興化特色館和運營服務中心等,3個自建電商交易服務平臺正常運行。在拼多多平臺建立“興化助農”店鋪助農益農,搭建由農戶產品直接平臺銷售的B2C運營模式,解決農民農產品銷售難題。
2.3?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
興化3小時交通圈內有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有南通港、泰州港、大豐港等眾多港口,有南京祿口、無錫碩放、常州奔牛、上海浦東、上海虹橋等機場,揚泰機場、鹽城南洋機場距興化城只有40分鐘車程。興泰高速2018年已正式建成通車,未來興化將進入上海“1小時通勤圈”。統計數據顯示,至2018年底,興化市公路總里程3 022千米,擁有營運貨車6 378輛,共有水運資質企業35家,水上營運船舶數達到3 007艘,183.4萬載重噸。貨運量5 755萬噸,貨運周轉量1 398 426.2萬噸千米。全市共有航道53條,總里程959.99千米。2018年興化市全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統計如表2所示:
3? 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當前興化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產業質量發展、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綠色生產”為目標,正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但仍存在物流成本高、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物流體系欠完善、信息追溯較難、物流專業人才缺失與技術不足、產業布局待優化等問題。農產品物流產業正面臨大發展大提質的形勢,急需向現代物流、智慧物流、生態物流轉型升級。
3.1? 完善農產品物流配套設施
農產品流通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特別是隨著農村電商的不斷發展,對農產品物流產業提出了更高要求。興化市農產品的倉儲、冷鏈相對落后,一些儲存倉庫的功能不完善,貨架占地面積大,無法合理地使用空間,儲存貨物的品種受到限制,大大減緩了農產品的倉儲發展。目前興化農產品流通與農村電商和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求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當前興化農產品電商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正向更具創新含金量的健康食品現代產業轉型,急需完善農產品流通配套設施,大力提升農產品物流配套設施的經濟創新力、綠色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3.2? 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農產品從田園到餐桌的運作過程中,會產生相應大量數據,信息傳遞的時效性、準確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產品流通效率,降低鮮活農產品腐爛,減少流通成本。興化農村地區應逐步覆蓋網絡信息技術,尤其是農村農產品產業發展集中的地區,政府應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傾斜,提高網絡覆蓋面;逐步覆蓋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再結合各大電子商務平臺的便利、直觀、高效率、廣泛性優勢,使農戶利用網絡進行銷售,依托各類物流體系源源不斷可將產品銷往各地。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打通農產品生產與銷售之間的鴻溝,促使農產品物流向智慧物流的轉型升級。
3.3? 培養物流技術專業人才
興化近年來流行外出打工、自主創業,從事本地物流行業的人數減少,掌握供應鏈及冷鏈技術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物流相關的實驗研究機構更是鳳毛麟角。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積極引導農業知名龍頭企業、高水平農業加工企業、物流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公開課、公益培訓等對物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同時對外來創業人員及返鄉就業人員提供資金扶持、市場服務等的幫扶;鼓勵專家對農產品生產加工等環節的上門服務等,留住那些具備熟練運用物流技術兼賦有創新管理理念的可塑性人才,吸引人才的同時更要留得住人才。
參考文獻:
[1] 高飛. 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影響因素芻議[J]. 農業經濟,1999(4):7-8.
[2] 楊軍,程申,楊博瓊,等. 日韓糧食消費結構變化特征及對我國未來農產品需求的啟示[J]. 中國軟科學,2013(1):24-31.
[3] 徐振宇,梁佳,李冰倩. 我國城鄉居民食用農產品消費需求彈性比較——基于2003~2012年省級面板數據[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6(5):27-36.
[4] 羅世聰. 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的影響因素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20,36(3):79-82.
[5] 朱寧,秦富. 城鎮居民家庭雞蛋價格承受能力及購買傾向研究——基于主產區與主銷區的調研[J]. 農業技術經濟,2020(11):110-121.
[6] 顧煥章. 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優化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2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