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轉眼已到初三,班里的“活寶”霏霏同學依然不急不慌,早讀依然會因為睡過頭而遲到,作業也依然會忘在家里,上課還是時常偷懶和走神,更讓我感到無奈的是,盡管我道理說盡,他的成績依舊穩定地保持在年級的下游水平。
然而一次籃球比賽,讓我發現了不一樣的霏霏。在他的帶領下,場上的五個學生分工明確,努力拼搶,最終取得了勝利?;@球場上笑容燦爛、自信滿滿的霏霏,和平時懶散懈怠的那個霏霏簡直判若兩人,我真希望他能夠把對籃球的興趣和自信轉移到學習上來。于是,我把霏霏比賽的照片拿給他,告訴他,自信、向上的學生,籃球可以打好,學習也可以很棒!霏霏表示愿意在學習上努力一把。
學習興趣的激發和維持需要學生在學習場景中獲得快樂。為了讓霏霏在課堂上感受到快樂,讓他的努力成為激勵和維持努力的動力,在歷史課堂上,我會為他“量身定制”問題,并及時給予認可。一次,我們探討“大國崛起的啟示”。其他同學闡述觀點后,我鼓勵霏霏也分享自己的想法,他有點猶豫,表示不知道自己說的對不對。我鼓勵他:“我們的探討沒有對錯,言之有理就可以。”他說:“我覺得大國崛起各有各的原因,但崛起之后為世界做了什么很重要,如果崛起之后到處欺負人,那還是別崛起了!”我眼前一亮,馬上對霏霏進行了表揚:“霏霏從一個新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認識,是從大國崛起后的影響的角度去思考的,而且上升到了價值觀層面,這就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霏霏聽到我的認可,臉上立刻有了光彩,還帶著些許得意。下課后,他找到我,繼續和我探討。探討結束,我笑著對他說:“這樣的你和籃球場上的你一樣自信!”之后的課堂上,他更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了,雖然還有不足之處,我仍然會耐心引導,及時給他肯定。
接下來,我和其他任課老師商量,要讓霏霏在更多的課堂上感受到快樂和自信。也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若能讓他養成努力的習慣,我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信、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是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