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靖
在“聚·寬”理念指導下,學校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摸索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共同體課堂”模式。
1.學生共同體
建立學生共同體,使學生能夠在做中學、樂中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的能動性和群體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團隊效應,彼此相互教育,使之共同成長。
第一是學習交流,互學共進。四位學生一個小組,通過游戲、自學、互學等,使每一個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中,使每一個學生不落單、不掉隊,激發(fā)每位成員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會參與、善思考、懂合作、樂分享。第二是情感關懷,知心共情。學生共同體也是情感關懷聯(lián)盟。共同體伙伴可以進行情緒的傾訴、聆聽、釋放,進行同理心的關懷和勸誡,避免情緒的積累爆發(fā)。第三是科技創(chuàng)新,集思共研。學生共同體可以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充分發(fā)揮每位成員的優(yōu)勢,匯聚各自的奇思妙想,討論生成科創(chuàng)的新方向和創(chuàng)新點,通過實踐模擬研究生成科技創(chuàng)新產品或科技成果。第四是社團實踐,分建共享。不同的學生共同體參與到不同的社團中,進行組織策劃、實踐探索,擔負應有的責任,得到不同的收獲。然后,進行成果展示共享。
2.教師共同體
建立教師共同體,使他們形成互學互助的精神依托,達成共商共進的教育教學認知。
第一是價值趨同,品德高尚。熱愛教育,關愛學生,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教師共同體擁有這樣的教師觀,才能有信心、用愛心、持恒心地教書育人。第二是同儕互助,學識扎實。通過教師共同體的協(xié)同教研、相互借鑒、經驗共享,使教師成長為專業(yè)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知識視野開闊的優(yōu)秀教師。第三是理想高遠,信念堅定。教師共同體的堅定信念就是成為一名好教師,在知識上鉆研,在教法上打磨,在理念上精進,在育人上創(chuàng)新。第四是教育守正,思維創(chuàng)新。教師共同體的每位教師在堅持“正”的基礎上善于創(chuàng)新,教學形成特色,育人形成特點,教研形成特區(qū)。
3.家長共同體
建立家長共同體,幫助家長深化對家庭教育的認同和理解,促進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的形成。
首先,參與學習,淡化說教。身教勝于言教。家長即使不能學習相應的知識,也要讓自己進入學習狀態(tài),創(chuàng)造一個家庭式的學習氛圍,這樣,孩子才能靜心和安心學習。其次,服務生活,淡化成績。家長不僅要負責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做好營養(yǎng)均衡的飯菜,還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不要動不動就以成績說事,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說謊、作假。再次,理解政策,淡化推測。家長要借助媒體或講座主動學習和理解招考政策,對孩子作出正確的指導,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支持和幫助,贏得孩子的信任。最后,激勵過程,淡化結論。聰明的家長總是激勵孩子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妄下結論。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所以,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到“愛有量,斥有度”。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