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必修課,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學校都只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教學,較少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可以有效彌補以上缺陷。本文就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方法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動手實踐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對于人才資源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往的技能單一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落后,各個行業都亟需大批量綜合性人才,實踐技能與理論技能在企業招聘過程中都是被重點評估的水平因素。因此,采取科學的措施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對于學生日后的個人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就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尤其對于初中生而言,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更需要進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征
相對于其它傳統文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既能培養學生的內在素質,也能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本領,符合當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其具體的課程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性特征
綜合實踐活動課,顧名思義教學重點是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實踐性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充分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不僅可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通過實踐來驗證所學理論。所謂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經歷,從中獲得更多的思考和驗證機會,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學習框架。
2.開放性特征
開放性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另一特征,具體表現主要有兩點:一是該門課程不受學科限制,除了本門課程以外,其它文化課程也可以結合綜合實踐課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如物理、化學課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語文課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文情境還原,生物課可以帶領學生融入自然環境、認識自然界的各類生物,歷史課可以采取參觀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二是該門課程沒有空間和時間限制,無需局限于傳統的教師教學,可以自由選擇室內還是室外活動,也不局限于課堂中還是課后,學生可以隨時進行體驗。
3.自主性特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重點在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主積極性,所以,具有自主性特征。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需結合課程內容教學要求,設定合理的實踐情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和糾正作用,具體的操作則由學生獨立或者分組完成,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
4.綜合性特征
綜合性是綜合實踐活動課比較突出的特征。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與理論教學不同的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往往不會向外拓展。而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完成一個實踐項目需要的不僅是一種知識,而是要將各類理論知識綜合應用到實踐活動中,與此同時,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建立知識體系,并通過實踐獲得全面認知。
二、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方法
1.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愿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各科教學中,都無法忽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實踐活動課程也不例外。從當前我國初中實踐課的開展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對于實踐活動的興趣關注點存在偏差,喜歡實踐課程的原因主要是覺得可以擺脫枯燥的課堂,而對于實踐活動本身的開展意義認識不足,所以課程開展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確立一個情境主題,讓學生以情境為中心展開一系列實踐活動,避免實踐內容過于隨意。如在學習傳統文化時,開展一期以“剪紙”為主題的情境活動,事先將與剪紙文化有關的信息資料整理成PPT,在活動中進行展示,然后再結合這些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悠久的剪紙文化,包括可剪紙的符號類型及代表意義等,最后讓學生親自剪紙,這樣學生對于剪紙文化就會有系統的認識,而不會簡單地認為剪紙就是剪著玩。
2.結合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歷
任何一門課程的開展,最終都是為了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更是如此。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當盡量選擇與生活實際相貼近的主題,一方面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充分體現實踐課程的實際價值。如在學習傳統節日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節日特征開展相應主題的實踐課程,以端午節包粽子為例,讓學生自己動手包,并品嘗味道。這種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日常生活的不易,體諒父母養育孩子的辛苦,同時還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期間再融入對端午節由來的介紹,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3.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要鼓勵和支持學生發散思維,除了研究既有的實踐內容,還要大膽進行創新實踐,敢于提出不同想法,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學習“百合花折紙”一課時,常規的百合花折法是折出三瓣花,但是有些學生可能還想折出四瓣花甚至六瓣花。對于有非常規思維的學生,教師應當多給予支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嘗試,而不是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對于有創新性的作品教師要重點展示,還可以讓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和現場演示,并讓大家對創新作品進行品評。這樣可以讓其他學生看到與眾不同的實踐結果,有利于突破學生單一固化的思維。
4.通過評價增強學生動手實踐的信心
教師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活動評價機制,通過問卷調查或者網絡投票等方式,讓學生對實踐活動中每個人的表現或制作的作品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而且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有個全面的認識。如可以開設手工制作或編織的勞動技術培訓,對學生制作過程中的表現或作品給予評價,讓學生在科學的評價中展示才能,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5.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面向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現實和未來的需要,把學生生活的現實世界的要求和科學世界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整合起來,引導學生關愛自己、熱愛生活、關心自然、關心社會。如組織“我為社區出把力”這一活動主題,就是讓學生從自己生活的小區中發現問題,調查小區環境的狀況,尋找造成小區環境差的主要原因,并尋找改善小區環境狀況的對策。通過探究活動,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能力,學會了怎樣開展活動研究,同時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懂得環境衛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靠大家共同來保持,這樣的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對于提高初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差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不能固定不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爭取讓實踐活動的主題盡量貼合生活實際,并且盡可能地擴展實踐空間,鼓勵學生多創新實踐,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陳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下初中勞動與技術教學方法[J].當代教研論叢,2019,(12).
[2]稅紅.關于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J].最漫畫·學校體音美,2018,(15).
[3]劉永祥.淺談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開展[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06).
[4]張福娟.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