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旭平 徐文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鮮明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利用故事,讓它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上大放異彩?筆者從故事的豐富來源、把握呈現(xiàn)時機以及鼓勵創(chuàng)編等方面進行探討。
博采眾長,豐富故事來源
從教材中采擷。無論是低段教材中的“副版繪本”,還是中高段教材中的“閱讀角”“故事屋”,都有許多精彩生動的故事。教師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入故事的意境,用童眼解讀文本,便能極大地激發(fā)他們內心的情感。
從孩子身邊發(fā)現(xiàn)。為了讓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思考,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點燃他們的激情,不斷豐富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以五年級上冊《讀懂彼此的心》為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播放輕柔的音樂,用深沉的聲音引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名孩子說出了與父母之間的故事,令人感動。其他孩子也感同身受,說出了一個又一個平時不敢說出口的故事。
吸收有價值的社會故事。教師亦可以挖掘有價值的社會故事資源,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盡可能廣泛和深入地接觸、了解社會。以六年級下冊《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為例,當講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時,教師可補充在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該組織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在課堂上引入真實又有時效的社會故事,能夠讓孩子們對社會產生全新的情感體驗與認識。
把握時機,巧妙呈現(xiàn)故事
激趣導課,讓故事激活課堂。導入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效的導入能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通過教師講故事或與學生談論故事進行導入,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形成良好的故事學習的心理場。在輕松、和諧的故事中,學生們不知不覺便進入談故事、講故事、學故事的氛圍中,使課堂充滿了故事味。
撥云見日,讓故事點亮課堂。當平淡的語言、單一的畫面無法深入之時,當學生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時難以頓悟之時,故事的呈現(xiàn),總能起到不一般的作用。道德與法治課的開放性使其教學內容豐富多樣,也易出現(xiàn)學生理解膚淺的情況。教師如能適時地呈現(xiàn)具有針對性的故事,便有助于引領學生深入學習,讓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悟,認知得到有效的發(fā)展。以三年級下冊《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為例,學生雖然知道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后果很嚴重,但這種認知并不深刻。于是,教師圖文并茂地呈現(xiàn)了一個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強化學生心中的感受,并通過角色移位等方式,加強學生心理體驗,使學生深刻地感悟到遵守交通規(guī)則就是珍愛生命。
畫龍點睛,讓故事升華課堂。在結課前,用一個故事作為這節(jié)課內容的總結,并將相應的德育要求蘊含其中,這樣的形式不僅學生愛聽,也有利于知識的鞏固。以一年級上冊《健康過冬天》為例,教師在總結環(huán)節(jié)播放了一則動畫故事《丁丁不生病》。丁丁是個善于照顧自己的孩子:每天起床會根據天氣情況選擇恰當?shù)囊路栽绮蜁r能做到均衡營養(yǎng),飯前便后都能認真地洗手……學生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由丁丁想到自己,對生活中健康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
有的放矢,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
依據教學,改寫故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會對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感到惋惜。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依據他們心中的道德標尺,重新改寫故事。在學生們的筆下,故事中的主人公會擁有一個全新的命運。改寫故事,對學生而言,不僅是認識上的轉變,更是道德層次上的提高。
依據需要,撰寫故事。盡管教材內容豐富,對學生現(xiàn)實狀況下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進行了最大化的預設,但由于對象、環(huán)境不同,教材很難面面俱到。因此,作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與教學的需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撰寫故事,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對教學內容形成有力補充。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紅墾學校)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