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麗
摘要: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可以通過作業清晰的把握學生對課上知識點的把握情況,所以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必須在關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同時,關注數學課外作業的設計、布置、批改和輔導。要嚴格控制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數學作業對學生數學學習的促進作用,必須在數學作業的優化上做文章,做到既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關鍵詞:減負增效? 數學家庭作業? 優化策略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已引起了國家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減負”已成了教育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減負增效”應切實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教師要經過自己的篩選,使學生接觸到新穎、典型的數學作業題,遠離“題海戰術”,提升他們對數學作業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學生探索與實踐活動的主要載體是形式多樣的作業練習,作業是培養和檢驗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載體和途徑。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作業更為有效,教師必須明確作業是課堂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搖籃,不能把學生綁縛在死記硬背,大量算題之上,要更新觀念,重視疏導。
一、目前中學數學課后作業的基本現狀
長期以來中學數學課后作業在設計上存在著重數量、輕質量,重內容,重理論、輕實踐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要將提高作業設計能力,加強作業布置與評價作為當前優化作業環節的重要抓手。
二、中學數學作業的優化策略
(1)因材施教,作業要突出層次性。①作業量的分層。對作業量增減的依據是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對其發展的要求。內容簡單、容易掌握的就少布置或不布置,切忌重復布置簡單重復性強的機械性作業,這會極大挫傷學生寫作業的興趣。比如罰抄數學概念,公式,大量的抄寫作業未必能讓學生將其真正理解。對于學習能力強、態度認真、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以不留作業,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發展其他愛好,他們有更多的自由發展時間和空間。對于學習能力弱、態度不認真、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可適當增加作業量。這樣,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研究學生,分層布置作業,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作業。②作業難度的分層。作業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遵循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原則,給學生一個可以選擇的范圍。在基礎性作業的基礎上,可實行分層選擇性作業。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或學習方法欠佳的學生,老師可以精心篩選、設計彈性作業,讓他們做專項作業、模仿性作業,體驗作業成功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在保證作業質量后,逐漸使他們與其他學生的作業同步同量。因此,在作業設計中要摒棄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充分給學生留出自主選擇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激發興趣,作業形式要體現多樣化。作業的內容不要僅限于教材,作業形式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課后作業不應只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環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并積累大量的愉快經歷。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可以是總結性的,也可以是習題式、閱讀式的;可以是手寫的,也可以是電子版的;可以是常規作業,也可以是活動性(如課堂參與、社會調查或實踐、辯論演講或表演等)。①精心設計,注重趣味性。在設計作業時,要讓學生在創造性的活動中增強知識和能力。即使布置機械識記的作業也要盡量為其披上一件“糖衣”,誘發學生們對作業產生沖動,從而自覺地完成。如學習《在數軸上比較大小》時,我先讓學生按高低排隊,不斷變換原點的位置,讓學生體會數軸上數的大小關系。②作業應與生活緊密相連,多角度設計問題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入生活。生活即教育,數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把數學作業僅僅封閉在課本內,切斷學生與家庭、社會的聯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業應該把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連接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的紐帶。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的習題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測量學校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學生有的獨立操作,有的相互協作,設計了多種方案進行計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的作業既有助于學生消化鞏固知識,又可培養綜合能力,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優化作業設計,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作業不再是負擔,而是展示自我的一種載體。
(3)注重評價,重在激勵。清代學者顏元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對于數學作業的評價應關注以下幾方面:第一、關注學生作業的正確率。第二、關注學生們的實際水平。第三、關注學生做作業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第四、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要站在學生的高度上,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作業,從中尋找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到舒展,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秀。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優化多樣,精心設計,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都獲得輕松愉快和成就感,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豐富課余生活,發展個性。
參考文獻:
[1]金彩芳.初中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創新[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5):137-137,145
[2]楊彬.如何提高學生對課后作業的興趣[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七卷)[C];2014年
[3]張坤.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后作業教學[J].新課程(中),2011(6):147-147
[4]鐘艷芳.初中數學的問題解決教學[J] .中學教學參考.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