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卿 李勤勤
摘要:新課改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道德修養、實踐能力、情感品質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重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至關重要。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兼顧發展學生語文能力與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提高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既要以部編版閱讀教材為核心,也要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篇目數量,與此同時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樂學、善學。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社會責任、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實踐創新等方面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立足教材閱讀,落實學生核心素養
部編版教材把立德樹人作為編寫的根本理念。教材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等。教材的設計就是以重視學生語文素質發展為主的。因此,立足于部編版教材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等核心素養的提高。教師應積極組織教學,做好對學生價值觀的滲透教育工作。
部編版教材以雙線組合來設計教學單元,一條線索是語文要素,另一條線索是人文主題。“語文要素”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學習策略等各種基本要素,以語文能力為核心,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人文主題”則強調文化的滲透,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整個初中語文教材的單元結構,特別是人文閱讀主題的安排情況,有清楚的認知,進行整體的把握。如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安排了三篇小說,分別是《故鄉》、《我的叔叔于勒》、《孤獨之旅》。三篇小說或涉及少年成長話題,或從少年成長的視角觀察社會百態,閱讀這些作品可以加深學生對社會人生的理解。三篇小說所涉及的社會、家庭、自然等人物的成長環境,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探究。三位少年,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和成長歷程:閏土成人的悲苦代價;杜小康經歷孤獨和風雨后的成長蛻變;孩童的若瑟夫成人后能否經受住金錢的考驗?三位少年的成長經歷引發了我們更多的思考,也留給了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除此之外,《藤野先生》和《紀念白求恩》中滲透著愛國主義教育;《皇帝的新裝》通過反面案例告訴我們誠信的重要性;《老王》閃爍著人性的溫暖與善良……
作為初中生,其核心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尤為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部編版教材中的文本,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核心素養教育,為培養正能量的祖國接班人而奮斗。
二、拓展課外閱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閱讀實現文學學習的有效拓展,陶冶初中生的情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拓展課外閱讀,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閱讀潛能,使課內外閱讀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基,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服務。可以考慮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
首先,教師可以從課內閱讀向課外拓展延伸。例如:在學習了部編版教材中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課后,可以請同學們搜集與主人公——海倫·凱勒有相同命運的杰出人物及其事跡(張海迪、霍金、奧斯特洛夫斯基…),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同時也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使同學們像海倫·凱勒等杰出人物學習,學習榜樣人物不怕苦、不畏難、敢于向殘酷命運挑戰的精神。又如:在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課中,文章以酒店小伙計這一看客的視角敘述故事。看客是魯迅先生筆下常見的形象,可以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魯迅先生的《示眾》《藥》等小說。看看其中描寫了怎樣的看客形象,他們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從而思考魯迅先生寫形形色色的看客,主要想表達什么。甚至可以引導學生以《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形象》為題,寫一篇小論文。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廣闊性,深刻性,批判性。
其次,推薦學生閱讀適合的中外經典名著。經典閱讀,能夠奠定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高度,影響一個人精神品格的發展,理應視為中學生課外閱讀中的重要方面。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中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能成長為鋼鐵戰士。《西游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其中孫悟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面對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代表了正義的力量,表現出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小王子》是一部充滿詩意的經典童話劇,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告訴人們童真的重要性,傳遞著愛與責任。《愛的教育》用最樸實的語言傾訴著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每一種愛都純潔而又熾熱。使讀者從中學會分辨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成為一個正直有毅力的人,勇于承擔學習和生活中的責任和義務。學生通過閱讀這些經典名著,可以了解一個時代,更能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有利于學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塑造。
課外閱讀對于學生大有裨益,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開放性,培養其社會責任感,使其具有良善的美德。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需要拓展性積累和情感的投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把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以教材為依托,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結合閱讀實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生活處處皆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之法,運用于課外閱讀實踐中,拓寬語文學習的外延,使學生投身于生活實踐之中,在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碰撞和交流中提升與升華。在組織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活動的選擇與設計,形式應多樣化。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達到學生樂于參與和愉悅身心并提高學生素養的目的,使課內外聯動,促進學生全方面素養的提升。
可以開展閱讀比賽,閱讀知識競賽,讀書心得交流等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探索建構一個開放的語文閱讀新體系,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資源,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增加學生閱讀的機會,把學生的視野和閱讀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也可以開展閱讀演講比賽、閱讀辯論賽等活動,學生通過聲音把書面文字轉化為生動靈活的語言,為閱讀增添活力和生命力。演講和辯論等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特定情境之中,加深對所要表達主題的理解,提高學生深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活動可以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觀察、聆聽、表達、合作、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等能力,有利于學生感情的交流和表達,對學生知識的積累、閱讀能力的提升、人文素養的培養、良好人格的塑造以及優秀文化的傳承等方面,都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以部編版課內教材閱讀為核心,以課外閱讀為輔助,由課內到課外漸次延伸。同時,打造為閱讀保駕護航的精彩讀書實踐活動,讓學生隨時隨地參與閱讀行動,形成同經典對接、與時代同步、觸類旁通、視野開闊的閱讀效果,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