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鳳玲 張鳳娜 張瑞鴻 張婷婷
(1.哈爾濱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01;2.中國華融華僑資產管理公司,北京 100033)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黑龍江省2017 年的雪鄉宰客、亞布力事件看起來是個案,但是,因為有“投資不過山海關”、“開門招商,關門打狗”、“招商引資 JQK”等流言蜚語的存在,人們會想當然地將上述事件看作是整個黑龍江省營商環境的縮影,并由此聯想到黑龍江省整個營商環境,這對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都將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優化黑龍江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已經迫在眉睫。
與先進地區相比,黑龍江省的營商環境在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等三方面還需加大改進力度。民營企業在新營商環境面臨的發展壓力主要源自兩個層面,即政策環境、市場環境。
2015 年,黑龍江就出臺了《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全省發展環境的意見》,2016 年重新修訂,為優化全省發展環境提出了指導性意見。2016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就明確要求“深入推進法治建設,著力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2016 年11 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指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根本,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以創新轉型為引領,至《2020 年全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黑龍江省2020 年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實施方案》等方案的實施,全省基本形成規則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力、暢通高效的內貿流通體系和比較完善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偏弱,企業數量不多、整體規模較小、管理方式粗放、技術創新不強。這兩年,黑龍江省大力實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黑龍江企業家發展計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取得新進展,民營經濟總體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
2017 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 的51.8%,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71.4%,稅收占全省51.6%,民營科技型企業占全省92.9%。2018 年前三季度,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3.1 萬戶、企業6.7 萬戶,民間投資增長11.5%。
針對民營營商環境欠佳的現狀,黑龍江組建成立省市縣三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一手推動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一手查處整治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近年來打出改革組合拳,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痛點、對照體制機制短板,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全面推行“一把手走流程”,全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打造線上線下“一張網”,推行政務服務“只進一扇門”,一項項硬招和重錘開始重塑營商新環境。省級先后公開曝光部分窗口單位政務服務不暢等典型案例12 批,各地共問責6843人。推進流程再造、壓縮時限,市縣兩級事項由96459項歸并整合為9371 項,共減環節36171 個、減前置件38654 個。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據統計,2018年,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4.42 萬戶,增長7.3%,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平均滿意率大幅提升。
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偏弱、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及科技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依舊存在,迫切需要打出政策組合拳。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仍有不少民營企業受自身能力或實力制約,或因信息不對稱及市場準入等障礙,在投資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抑制了其投資意愿及發展轉型。
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指出:“黑龍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仍然是體制機制問題。”正如萊索托經濟學實驗結果所示,制度性交易成本高會掣肘地方政府的信譽,影響企業投資辦企業的意愿。契約制定及執行需要中介組織參與,如專業的資金擔保機構以及成熟的企業信用評價機構等。中介組織的大范圍存在會減少摩擦,降低信息搜尋成本,緩解融資歧視。這正是良好的營商法治環境建立的基礎。但現實中存在尋租謀利、“一刀切”執法等做法,這都說明了營商法制環境有待完善和健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等業務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環節多、速度慢、周期長、政務服務不便捷等問題。應在民營企業開辦、注銷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辦稅、不動產登記、進出口審批等方面需簡化政務服務流程、精簡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間、降低辦理成本,進一步在履行職責上下功夫。
民營企業由于受規模、經營管理水平、財務制度、有效抵押資產等方面的限制,在融資渠道、融資期限和融資方面,大型銀行更青睞國企,中小金融機構索要的融資價格較高,而且,民營企業獲得中長期貸款的幾率較低,導致其中長期貸款比例低,存在一定程度的期限錯配。

圖1 東北地區私營企業就業人數
民營企業對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技術骨干的吸引力不夠,導致我省民營企業人才匱乏。從圖1 可以看出,黑龍江省私營企業就業人數整體是下降趨勢。2013年我省私企就業人數為217.31 萬,為近9 年最高點,而在2015 年,出現拐點,就業人數由上一年的175 萬,下降到47 萬,降幅達到73%。相比而言,遼寧也在2015 年出現拐點,但后續就業人數增長幅度較大,很大程度填充了前期下降的空白。同樣,在私營企業就業人數上,吉林在2014 年超越我省后,就一直居于我省上方。我省人才吸引力下降可見一斑。
依法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給民營企業安全感和自由度,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商業監管法規的出臺與完善必不可少,同時產權保護制度的建立同樣重要。出臺針對性更強的惠企政策,致力于創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切實加強法治建設,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重拳整治突出問題,讓各方面都看到黑龍江營商環境的積極變化。
1.制度創新。通過制度創新提升營商環境,金融制度創新服務民營經濟,深入探索地方營商環境法治化體系建設,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審批不出區”、“最多跑一次”,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力支持中國(黑龍江)自貿區創新改革。
2.政策支持。以民營企業需求為導向,多加油門、少踩剎車,及時出臺解渴、管用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精準度、協調性、有效性。
完善政策執行方式,不搞一刀切、避免簡單化,推動政策落地落細落實,讓民營企業增強獲得感。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深化黑龍江營商環境建設。在法治的護航下,標本兼治,讓民營企業安心投資、順心辦事、舒心創業,營商環境重塑,龍江振興可期。
建立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頭。實行一企一策、專人專班,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深化入企服務,建立政府與企業家雙向溝通常態機制,洞察民營企業在融資、用地、環保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組織開展民營企業稅費政策落實情況檢查,深入整治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項目推介、跟蹤調度及后續服務長效機制。開展政府失信違諾專項清理,建立政府和工作人員失信記錄,打造誠信政府形象,帶動社會誠信建設。
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尤其是政務誠信建設,多措并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營造良好投資營商環境。新官理舊賬的過程中,要按照有利于市場主體的因素去考慮,讓他們增強對黑龍江的信心,讓黑龍江真正成為一片投資興業的沃土。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降低要素成本、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圍繞民營企業需求創新金融產品,降低企業杠桿率,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降低我省民營小微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稅費負擔。應進一步優化流程、縮短時限,實質性降低企業交易成本。
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激勵,為各類人才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支持民營企業引進用好各類人才。
學習借鑒。移植成熟經驗,復制先進標準。借鑒浙江“最多跑一次”模式,推行“馬上辦、一次辦”;學習北歐瑞典、挪威等同緯度地區在搭建發展平臺、促進人才流動等方面經驗。黑龍江省與廣東省、深圳市對口合作,學習先進地區經驗。
做強特色。黑龍江是中國大糧倉,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室”,中國人每9 碗飯就有1 碗來自黑龍江。黑龍江農產品綜合加工轉化率是53.6%,比全國低12 個百分點。所以,在精深加工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把綠色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打造成第一支柱產業,把原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組織問卷調查,注重傾聽民營企業呼聲,以企業滿意度檢驗營商環境是否明顯改善。持續整頓作風,加大曝光力度,對嚴重破壞營商環境、損害企業利益的典型案件隨時曝光,深入整治不落實、不研究、不作為、不在狀態、不守紀律等五類突出問題。對擔當作為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提拔一批業務精、作風正、敢擔當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