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
摘要:高等教育工作是對國家內部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的重點和抓手,各類高職??圃盒R趯Υ髮W生進行人文素養特別是思想道德品德的傳播和文化熏陶教育上都要多做一些下功夫,要進一步明確育人的宗旨目標與使命感。基于這一點,筆者認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要把思政專科課程擺到重要地位。優良的思政專業課程研究與開發制度能夠較好地引領廣大中高職院校的學生全面成長。本文針對這一點進行了展開討論,并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形成協同育人合力的必然要求
長期以來,高職教育??茖I課單純只是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專業技能的訓練掌握,各類高職??茖I課程在加強思想理論政治專業教育工作實踐方面"缺位"嚴重,思政教育??茖I課程也一度面臨"孤軍奮戰"的窘迫發展局勢。許多思政專業課程的老師已經普遍認為,思政課程教育與自己的利益完全無關。消解了思政課對于廣大學生的品德育人的引導功效。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種"顯性"和"隱性"的矛盾和問題,那么我們的高校青年就可能會在這種矛盾沖突中逐漸陷入迷惘,進而就會產生對于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嚴重扭曲,這也是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嚴重失職。破解高職院校思政課"單兵作戰"的發展困境,思政課程仍然需要形成強大的院校師生教育合力,構建高職教育院校師生思想理論政治文化教育的精神共同體,這也是當前建設我國民辦高職教育院校的必然選擇。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實然要求
思政課一直以來肩負著對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進行政治思想理論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使命,但效果卻不是十分理想。首先,思政課的教學時間安排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學有效性。據調查,多數高職學校思政課是在晚上,學習的時間為2~3學時,再就是加上高職思政課的輔導教師在高職學校課下與其他高職學生進行溝通的上學時間至多也不一定可能保持超過2~4小時。加上其他各類專業學科課程平均占據整個高校本科課程時間的九成,真正能夠留給學生思想理論政治專業教育的課余時間少之又少。高職專科院校一般在大二和大三不再開設思政課,思想和理論政治專業教育改革工作難以實現"全程育人"。而教育時間的不足則嚴重地直接影響了學校思想生產政治理論教育的教學實效性。其次,思政課的主要教學內容缺乏理論性強、教學方法落后、教學管理手段制度僵化等諸多突出問題都已經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顯然這是高校領導職能作用發揮不夠,加之育人工作職能“缺位”,高校的思想理論政治服務教育的隊伍建設和高校育人效果將大打折扣。
(三)實現立德樹人的應然要求
很多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不良現象,思政教育被嚴重邊緣化。高職院校以促進學生就業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生專業技能,輕視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培養了很多專業技能強但是職業道德素質不高的"專業"技術人才。"德者,才之帥也",一個沒有良好道德素質的人才本身就是"危險品"。隨著我國高新科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崗位被現代機器所用或取代,高職院校技術人才培養的辦學理念也必然需要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適時地發生轉變,由單純培養各類專業科學技術人員向重點培養各類綜合素質較高的綜合型人才轉變。課程思政教育建設理念與高職院校對學生“立德樹人”的要求緊密相互契合,借助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來切實完成我國高職院校樹立思想教育政治和品德育人的雙目標。
二、高職實施課程思政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教師團隊的育人水平
優秀的教師素質是"課程思政"課程建設的核心和靈魂。老師既是教育工作的主體,又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領導者。要想真正實現"課程思政化",就要嚴格地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各個老師,做一個德才兼備、博學多才的老師。專業課教師不僅要具備自己所授的本專業的扎實教學基本功,更要深入挖掘先進教學思想、方法,將思政充分融入到自己的課程教育中。"課程思政"的課程建設需要靠思政教師主動參與指導和實施。構筑一支德才兼備的優秀師資力量是重中之重,也是確保同向育人的最根本保證。高職專科院校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繼續加強對教師的技能培訓、素質培養(例如對新上崗的教師技能培訓、對本專業領域帶頭人技能培訓);其次,要從各種多方面對"課程思政"教育和實踐的教學改革舉辦專題培訓;再次,可以舉辦一場多元化的教師溝通會,讓我們的思政課老師、專科班教師、學生和輔導員能夠通過院校自己搭建的溝通平臺與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溝通和交流,達到師生課堂教學相長的目標,實現"協同育人"的體系。
(二)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智慧課堂構建
面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發展需要,我國目前高職??茖W校畢業生的思想文化素質知識素養層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筆者認為:高職??圃盒=逃枰浞值乩媒柚诟咝0l達的教育網絡和企業信息化網絡傳播媒體信息技術,把課前、課堂和課后以及校園和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等相互結合銜接,形成課程思政工作的立德育人教學聯動機制。在這種課堂評價評估機制中,課堂評估模式有了更多自主創新的發展契機,實踐管理課程課堂探討的教學效能也逐步有了課堂評估的提升契機,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我校思政實踐課程的課堂學習而在探討中也獲得了更多個性化的實踐空問。總體而言,對該高職課程思政的教育模式改革和教學手段升級,提升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朝著專業化、特色化兩大方向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同類高職專業院校學科專業課程教學思政的認識建設勢在必行,但是不同的同類高職專業院校之間,不同的學科專業之間卻往往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技術差異,適合本學科專業、本學科的"課程思政"的專業教學策略,未必在其他高職專業也有可能與之得到有效適應。因此,只有因地制宜的教學研究和設計制定一套由最適合自己的本學科專業院校具體實施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案,才能真正確保"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葉陳勇.從“思政課程” 到“課程思政” :以高職院校汽車車身結構課程為例[J].教師,2017(34):79.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3]于冠華,李敬強.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實現路徑探析:北京物資學院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46-47.
[4]肖尚月,王延輝,孫金才,等.高職“果蔬加工技術” 課程思政教育實踐途徑初探[J].農產品加工,2018(1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