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瀚
摘要: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優化,我國的人工智能領域也呈現出十分迅猛的發展趨勢。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國各大高校必須對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本文主要分析高校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策略,從而為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和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目前,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成為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引領者。但是在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其專業人才的儲備嚴重不足。因此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高校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從而為社會和企業輸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灌注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人工智能的人才現狀
近年來,人工智能已經逐漸被應用于各個領域的發展實踐中,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應用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優化各個產業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目前,各個國家都陸續出臺了一些關于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方針政策和戰略計劃,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我國也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切實加緊了人工領域的規劃和布局。在2017年3月,人工智能被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1]。由此可見,人工智能領域已經與國家的整體發展息息相關,因而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已經成為了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就我國當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現狀而言,其整體情況并不是十分樂觀,并且很多高校還沒有開設專門的人工智能專業,因此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門必須對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并根據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構建科學合理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從而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不斷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儲備。
二、高校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打破專業壁壘,培養復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覆蓋面較為廣泛,涉及到多個學科的專業學習,同時也對學生綜合能力具有較高層次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各大高校必須結合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打破傳統的專業壁壘,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交流,從而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在此過程中,各大高校要構建科學合理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并切實提高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使學生們能夠全面掌握人工智能的理論知識以及科技前沿技術,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和數學能力,有效促進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不斷發展[2]。
(二)加強校企合作,優化育人機制
高校是培養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對人工智能的理論研究以及技術進步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但是部分高校在培養培養人工智能領域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對當前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企業的切實需求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其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缺乏良好的實踐性,這給人工智能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針對這種情況,各大高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切實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多維合作,不斷優化自身的育人機制。首先,各大高校要切實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將企業專家合理引入到課程的教學實踐,并讓這些企業專家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中,邀請企業專家擔任實踐環節的指導教師,并向學生們分享一些企業的優秀案例和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實力[3]。其次,高校老師也要深入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中進行專業鍛煉,從而切實提高老師的科研能力和專業水平,使得老師們能夠對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并根據其發展趨勢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進一步優化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
(三)建立創新創業平臺,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代社會,我國的市場已經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人們的創業積極性,營造了一種“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社會環境。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已經成為了高校構建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任務。首先,各大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當地企業建立人工智能產學研合作聯盟,并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將課本知識與工程實踐有效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其次,高校還可以切實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與當前的一流企業聯合創辦人工智能的創新學院或者科學實驗室,從而為學生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研究平臺,并定期舉辦一些應用型學術競賽以及人工智能項目研發等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四)優化人工智能的師資水平
老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啟發者,對于學生專業知識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但是在我國高校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工作實踐中,其整體的師資力量以及頂尖人才的引入并不是十分理想,這為高校人工智能領域優秀人才的培養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各大高校要根據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不斷完善高水平人才的引入制度,從而切實提高人工智能教師團隊的教學水平。與此同時,高校也要不斷加強現有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切實拓展現有教師的知識視野,有效提高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從而為社會輸送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結語:
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當代社會,各大高校必須對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打破專業壁壘,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強校企合作,優化育人機制,建立創新創業平臺,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師資水平,從而為我國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劉春艷,王野,崔艷群,鄭峰,朱玲玲,杜沖.高校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3):190-191.
[2]張海生.我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問題與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2):37-43+96.
[3]周益民,張栗粽,陳文宇.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9(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