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聰霞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的生命線,它貫穿教學的每個環節。優化課堂提問需要注重問題的啟發探究性,要緊扣教學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差異,更要講究問題的趣味性。通過優化課堂提問,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能促進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進入高中歷史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提問;優化策略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在核心素養時代,初中歷史課堂也正在慢慢發生變化,教師的教學技能要和教學觀念一起更新和完善。眾所周知,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教學技能之一,它貫穿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課堂提問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師教學水平的試金石。為了適應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時代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反思,我們該如何優化課堂提問?
一、提問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
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有目的性,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尤其是每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做到有的放矢。教師緊扣教學內容,依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精心設計問題,認真聆聽,及時點撥,及時反饋,指導學生如何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一切始終圍繞教學目的。設問要切中要點,不應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浪費過多時間,不能無的放矢。
例如,學習《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一課時,2011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所以教師應該明確本課重點和難點均是商鞅變法,可適當補充戰國時期的典故來輔助教學,但如果花大量的時間提問學生關于典故,如“唇亡齒寒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是春秋時期還是戰國的典故?”這些問題和本課有關系但不是核心和重點,學生的已有認知不一定回答得出來,教師可以直接講述典故內容或讓學生課后自主查閱,不適合花大量課堂時間來進行問答,本末倒置,最后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也無益于實現教學目標。
二、提問要突出啟發探究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探究欲望,如果學生只需要回答“是”“對”,“不是”“不對”,或者直接翻書就能找到現成答案,只需要舉手把答案讀給老師聽就能完成任務,這種提問就沒有什么思考價值了。表象來看,學生可能在踴躍舉手,回答的也沒錯,但本質上沒達到鍛煉歷史思維的目的,不利于培育核心素養。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并不是“透明人”,教師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提出的問題要有探究性,要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更美味的果實。
例如,在講授《百家爭鳴》時,教師可在導入環節出示孔廟相關圖片,設計如下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把孔府、孔廟、孔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把孔子列為世界文化名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什么?”這樣以探究性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導入本課,學生在學習“孔子和儒家學說”這塊內容時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在課堂小結時回到開篇的探究性問題,學生在論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孔子列為世界文化名人的理由時,通過闡述孔子的生平及其創立的儒家思想的內容和對世界文化的影響,既鍛煉了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也學習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以天下為己任,關心國家發展和人類命運的崇高理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又如,學習《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一課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就是“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在這個問題上就可以通過相關文字史料和圖表引導學生思考漢武帝即位之初面臨怎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形勢。比如利用課本課后活動提供的圖表,提問:“請同學們閱讀《西漢初期的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表,分析西漢初期中央面臨什么問題?”學生據此分析歸納漢武帝面臨的政治問題,以此為基礎,接著提問:“漢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這樣就激發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本課的第一個重點———“推恩令”的實施。
三、設置的情境要富有趣味性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興趣是教學的基礎,教師在任何一個階段里都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必須注視學生的反應是否自然發生,如果自然發生則被稱為注意目的教學本身就是有趣的。”課堂提問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完成教學目標和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這個過程離不開學生的興趣,通過興趣點設計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促進學生對問題的領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如在學習《宋代經濟的發展》時,課前播放李玉剛《清明上河圖》歌曲和北宋商業繁榮的系列圖片,創設歷史情境,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接著,課件展示英國史學家湯因比和中國文學家余秋雨的語錄。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余秋雨說:“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教師提問:“宋代究竟有什么樣的吸引力?今天讓我們跟隨一個小人物李阿牛一起回到宋朝,探秘宋代為什么會讓一些中外史學家和文學家如此向往。”學生的學習熱情隨之被點燃,為創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打下基礎。在講宋代商業時,教師提問:李阿牛準備去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逛逛,你建議他去哪些城市?(學生回答:開封和杭州)教師繼續提問:在一天中,李阿牛什么時候考察市場比較合適?請說明理由。(學生回答:早上和晚上。因為宋朝經商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這樣在本課中設計一個小人物的角色,設計了幾個生活場景,以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為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也可以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歷史情境中興致盎然地學習到豐富的歷史知識,在興趣中鍛煉了歷史核心素養和歷史分析能力。
四、結束語
如何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這必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師要不斷追求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努力提高教學技能。課堂提問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提問如同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很多教學方法在實施時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提問來解決問題,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也都可以通過教師提問來進行。
參考文獻
[1]易勇.歷史教學中的提問技能[J].中學課程資源,2007(8).
[2]葉月娥.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教育科學,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