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姍
摘要:現階段,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在方法和策略方面呈現了一些不足和問題,最主要的就是教學的方式單一、內容相對固定,同時在基礎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也更是未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進步,以及使得語文教學難以獲得進步與發展。因此,此次研究即是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希望通過一些創新策略的應用,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和影響,推動學生群體獲得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這是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要求。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有效的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等,還能促使他們對閱讀產生積極情感態度,增強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將文本精華轉化為自己的思想,這樣就能讓學生形成高尚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還具備了適應社會發展的品格。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小學生積累的語言知識有限,自主閱讀能力比較低,語文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逐漸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讓他們喜歡上閱讀,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加入到語文閱讀中去,在扎實語文基礎知識同時,還能豐富學生情感,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閱讀教學方式存在問題,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都是以文本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師先要為學生掃除文本中字詞障礙,然后讓他們自主閱讀文本,教師針對文本提問,如果問題過于機械和死板,學生的思維往往也會受到限制。
另外,同樣一篇文章,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獲得的閱讀體驗和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忽視了學生個性化閱讀需求,閱讀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師強行向學生灌輸文章思想感情和寫作特點,忽視學生對文本感受,學生閱讀興趣會逐漸降低,從閱讀中不能獲得快樂,從而影響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教學目標
閱讀不但是一種學習方式,還是一種學習習慣,為了充分挖掘閱讀教學的價值,必須革新教學目標,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制定一套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并且將這種目標落實到教學目標當中,要讓閱讀教學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對閱讀教學不斷進行創新。比如說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掩耳盜鈴》這篇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和性格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掌握文章中的生疏詞語。其次,讓學生描述一下這篇課文闡述了什么道理。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閱讀能夠非常感興趣,將首要任務放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上,讓學生從閱讀中明白一些道理,比如掩耳盜鈴這就是一種自作聰明的體現,告訴學生生活中不能自作聰明,讓學生從閱讀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最后當學生將這項閱讀指標順利完成的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閱讀進行延伸和擴充,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
(二)實現教學內容創新
小學語文人文性非常強,人文性和素質教育息息相關。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展現人文性,明確授課內容,因為教學內容直接關系著閱讀教學的質量。一旦教學內容在設計上存在偏差,再好的教學方法也無濟于事,對閱讀教學的提升起不到該有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篩選,合理地選取素材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段選取學生能夠接受的素材,將閱讀教學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感受到生活。其次,閱讀教學還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性,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與時代共同進步。最后,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制定適合小學生的閱讀內容。
(三)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我國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引進了更多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語文教師要做到與時代同步,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心理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方式一定要體現出新穎度,整個教學內容要尊重學生之間不同的接受能力,保證課堂內容可以讓大部分學生聽懂,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也要在實踐中探索更多教育方面的知識,全面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帶領學生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好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通過合作來研究這篇課文,體會課文中五位壯士的愛國情懷,當小組研究結束后,教師要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對課文進行講解,這樣會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對閱讀產生興趣,以后在學習中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閱讀教育,創新自身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對閱讀產生興趣,這樣有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開展興趣閱讀活動
興趣閱讀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和動力,這對于學生保持長久的閱讀興趣很有幫助。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各種興趣閱讀活動,促使學生保持閱讀習慣。比如,教師可以開展黑板報的活動,讓學生合作找一篇較為有內涵的文章,學生一起閱讀,總結閱讀經驗,把文章和閱讀經驗結合起來,出一期黑板報。黑板報也有利于好的閱讀班風的形成,對于學生閱讀有潛移默化的幫助。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促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保持長久的閱讀習慣。
三、結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只有合理的進行閱讀教學的引導和帶動,以及基于學生需求提供相對應的閱讀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目的,以及保障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響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探析[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簡生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0(16):126-127.
[3]韓長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A].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