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敬
摘 要: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農村教育工作深度的重視,讓更多農村少年能夠享有接受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權利,但是大多農村初中學生存在缺乏學習動力的狀態,并且這種厭學的現象日益凸顯,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國民文化素養的提升,使國家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戰略受到了阻礙。本文從農村初中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的現狀,不同方面的原因以及應對策略展開探索分析,了解學生動機,進一步完善農村教學方法。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學習動力;解決對策
引言:
在國家實施義務教育的戰略下,農村教育是我國科教研究的一大難題。即便學校招生人數不斷的攀升,但是義務教育不是單單做面子工程,只做數據就可以了,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達不到標準,厭學輟學,違反班規校紀的現象在日常的農村中學中十分常見。這類缺乏學習動力的情況,是決定我國中學教育的重要因素,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內因和外因,了解實情,總結經驗,并提出增強農村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管理方案,是當下中學教師務必重點突破的難題。
一、農村初中生學習動力缺失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因素
在農村就讀中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文化素質較差,無法到城市中就學,所以選擇在農村就學,而其他文化素質較高的學生已經通過考試被城市中學錄取了。本身無法在城市接受更加高水平的文化教育,加以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素質基礎低下,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相比去大城市就讀中學的同學,難免產生自卑心態,自暴自棄和厭學的心理。
(二)家庭條件因素
農村的家庭條件相對城市來比,條件較差,這就需要家里的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供家里的孩子上學。但是外出打工會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況,作為剛剛從小學升初中的兒童,自我管控能力較弱,需要父母的撫養管教。還有其他單親離異家庭,部分家庭甚至有家庭暴力,放養式管理,認為孩子在農村上學沒有了前途和希望,于是對孩子的發展教育不管不顧,因此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行為品德都造成了危害。成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不但無法有效的學習,反而一步步使孩子喪失了學習動力。
(三)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本身的教學模式跟管理系統落后于標準水平,課堂環境較差,教材課本老舊,教學設備技術跟不上現代發展,加上教師的授課方式單一,缺乏靈動性,缺乏課堂交流互動,枯燥的教育方式和片面的追求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不僅難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導致學生衍生厭學心理。
(四)社會環境因素
當下社會中,大部分人對農村或山區學生存在不正確的看法,認為農村教育看不到出路。雖然隨著國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社會就業對學生學歷的要求不斷攀升,但生活中大部分基層工作對學歷和技術沒有過高的要求,這使部分農村中學生覺得苦苦上學,不如早日步入社會打工來的實際,于是就產生了逃學輟學,混社會的想法。
二、研究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對策
(一)努力創新辦學觀念 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班集體組成了學校,學校管理著班集體,學校領導需要策劃新型管理方案,教師需要改進高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計劃,不僅抓重學習成績,更要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分發展。時刻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作為一切教學改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農村教學模式。
(二)了解學生實際情況 精準引導學生學習
學校和教師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領悟明確的學習目的。需要教師努力去做存在厭學情緒的學生,這類群體的心理建設工作,使用豐富的管理手段,在不斷細心,樂此不疲的教導下,改正這類學生的學習心態。利用從古至今成功者的真實經歷教育學生,讓學生明白只有當下努力學習,就一定能在未來取得成功。給學生灌輸正確的學習觀念,認真聆聽學生意見,摒棄落后教學模式,對癥下藥,提出多種多樣的方案,科學合理的實施制定計劃,多層次,高效率的提升學生學習態度。
(三)注重學生核心地位 實施科學的教學方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重點把握學習在教學計劃中的核心地位,通過日常的溝通交流中,在學生心中建立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開展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重拾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只有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跟學生更加深入的交流,制定貼切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清楚目標,看清自身情況,引導學生自我改正,自愿配合教師教學,逐步產生無窮的學習動力。
(四)促進家校交流合作 共同培育管教學生
家庭父母和課堂教師對學生學習成長的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作為父母,應付積極配合學校老師的教育工作,在生活中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厭學思想,給孩子的價值觀灌輸積極好學的思想,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教師則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多多記錄一些學生們在學校中的真實寫照,在家長群里多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協作教育,學生表現好的地方進行表揚獎勵,發現違反班規校紀的現象及時糾正并教育整改,相信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正確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
三、結束語
教師需要在日后的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然后研究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生活中加強對學生的性格特點的了解,課堂上增多與學生們的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們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相信在政策鼓勵下和政府的支持下,家庭的配合下,學校的改進下,由此高效的解決學習動力缺乏的現象,提升教學水平,做好教育工作,做到以學生為出發點,在每個學生心中樹立好學的意識,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正偉, 賈小斌. 山區農村初中生學習動力缺失及對策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29):208.
[2]王佩珠. 初中生學習動力不足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J]. 學周刊, 2020, 000(015):P.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