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玲 鄧雪松 李國利 熊 書 胡 玲 黃海兵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醫學部直屬黨支部,萬州 404121)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我支部以市級樣板支部建設為載體,以促進黨支部各項建設的全面提高為目標,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開展創建工作,突出政治標準,強化基層黨組織陣地意識、堡壘意識和斗爭意識。
創設“34567”黨建機制,以新機制為引領,著力創建“五型”黨支部,打造基層黨建特色服務品牌,創建市級樣板支部(見圖1)。
三主導:一是以政治建設為有效主導;二是充分發揮黨支部對黨建工作的主導作用,嚴把政治關,按照制度執行各項議事決議;三是以工作職責為主導開展工作。
四引領:一是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引領,執行上級黨組織和支部決議,堅持民主集中制,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引領,鞏固主題教育成果,開展在線課程建設、雙語教學、課程思政、“執考”對接等方面的相關工作,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專題研討會,將工作進一步實化,促進主題教育成果深化落實;三是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為引領,堅持開展“三會一課”,豐富學習形式;四是以主題黨日為引領,開展集中學習、民主議事、志愿服務、組織生活等,每月固定一天開展主題黨日,做好年度規劃,豐富形式,并按照計劃執行。
五促進:一是促進黨員發展工作與日常管理工作;二是促進黨員同志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三是促進優良黨風、校風、教風、學風的形成;四是促進黨支部全面掌握黨員思想動態;五是促進黨員處置措施和退出機制的完善。
六推動:一是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積極參與學校重要事項;二是推動“立德樹人”機制順暢運行;三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活動開展;四是推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五是促進師生在課堂教學、論壇講座中堅持正確政治立場、方向、原則和道路;六是促進宣傳推廣工作,挖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并進行宣傳引導。
七構建:一是構建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二是構建部門學術小組;三是構建創新創業類和志愿服務類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四是構建預警機制,防止各類錯誤思想文化的侵蝕;五是構建“黨建工作建設團隊”“課程建設團隊”“科研建設團隊”“教學比賽團隊”,以團隊合力,促進各項工作開展;六是構建完善困難教師關心幫扶機制;七是構建師生交流平臺,對問題形成追蹤管理機制,及時整改和處理。

圖1 “34567”黨建機制
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務實型、廉潔型“五型”支部。
創建“學習型”支部:打造黨員活動室、學習園地,開設黨員學習專題展板,開展黨員讀書分享活動、支部書記“領讀活動”,等等。
創建“服務型”支部:開展談心談話、建立困難職工幫扶制度、構建“線上線下”交流平臺、設立書記信箱,以暢通渠道,服務師生。
創建“創新型”支部: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創新項目申報、創新團隊組建、創新創業比賽等方式,開展創新創業工作。
創建“務實型”支部:將黨建工作與事務型工作積極融合,黨建引領,積極開展重要任務的推進。
創建“廉潔型”支部:組織法律法規專題學習、開展“以案說紀”活動,推進廉潔文化建設。
倡導光盤行動,將節約理念融入課堂。積極開展制止餐飲浪費活動,將珍惜糧食理念融入授課過程,開展“思政”教育。
主要開展了3 個系列活動,分別是:走進醫學殿堂,領略醫專文化;悼念疫情逝去英雄,默哀大體老師;“醫路紛彩”系列活動之“人體解剖繪圖大賽”。通過一系列活動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升華學生對醫學事業奮斗終生的理想。
結合疫情開展了開學“思政”第一課活動,選取遺體捐獻、新冠肺炎防控等真實案例,制成“微課”視頻,激發學習熱情,全面提升醫學生職業使命感。
提升黨建工作成效,全面提升各課程“思政”育人水平。
深入交流“課程思政”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踐,逐步形成基礎醫學“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局面。
2020 年我黨支部榮獲市級“課程思政”示范案例1 項,獲批市級重點“思政”專項1 項、“思政”項目兩項。以“思政”項目作為載體,在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春風化雨。
堅持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題報告會,對抗疫期間的先進事跡進行報告,使黨員同志們精神上受到洗禮。
樹立師德師風正面案例典型。疫情期間,兩位教師“線上網課”典型案例被區級電視臺宣傳報道,獲校級“師德標兵”第一名。
構建課程“金字塔”體系,推進課程建設,涌現出了多名先進典型,獲國家級在線課1 門、市級課程9 門、重慶市高校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優秀示范案例1 項、“重慶市在線課程建設管理先進典型”“重慶市在線教學創新應用先進典型”“智慧教學之星”等稱號各1 名。
開展科研創新工作,涌現出了重慶市“巴渝學者”“重市級骨干教師”“市級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發揮了榜樣力量。
以課程建設、內涵建設、“課程思政”項目為引領,引導黨員在市級、校級中心工作中充當先鋒表率。
通過我校的重慶市科普教育基地生命科學館、重慶市抗腫瘤工程中心平臺,以“創新創業,我的想法我做主”“服務民眾,健康科普到萬家”的創新創業類和志愿服務類活動為載體,走進社區、走進農村,將技術及健康科普知識送到家門口。
開設每月星級黨員評選活動。根據黨員的表現及工作業績,評選出月度“星級”黨員,有效激勵其他黨員和群眾積極開展工作,爭優創先,起到正面引導作用。
學習引領星:具備很強的黨性意識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堅持學習,能夠將學習成果應用于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去。
先鋒模范星:熱愛教育事業,在一定領域起到帶頭模范作用,能帶動團隊成員開展工作。
管理服務星:服從組織安排,主動積極完成各項任務,密切聯系群眾,熱心為黨員群眾解決問題。
廉潔從教星:愛崗敬業,作風扎實,嚴守師德,堅持廉潔從教。
科研創新星:在科研工作中表現突出,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院中的作用尤為重要,醫學生進入校園首先接觸到的課程便是基礎醫學課程,為讓學生“走好第一步”,扣好醫學路上的“第一粒扣子”,由解剖教研室牽頭開設了“醫路成長”醫學人文系列講座,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伴隨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為專業課打下基礎。
每學期開展一次環境美化大賽,在比賽中納入學生評委,促進教師做到“四個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通過比賽,既美化了環境,又增加了凝聚力,還能引導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均衡發展,讓學生深層理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融入“家國情懷”。
在每個黨小組都設置黨員讀書學習角,定期開展學習分享活動,增強凝聚力。通過線上線下知識競賽,加強理論引導,使之內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