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芳,顏麗芳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廣東 清遠 511510)
健康評估是全日制護理專科生的必修課程之一,集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醫學人文知識于一體[1]。我校本門課程的教學模式多為“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傳統化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單一,課堂較枯燥乏味。若一直使用傳統教學法,容易讓學生對課堂產生厭倦心理,難以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及積極實踐的教學空間[2]。運用Seminar 教學法進行教學時,學生能更主動、理性地分析問題,與帶教教師積極探討并努力思考解決辦法,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3]。為檢驗Seminar 結合信息化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健康評估課程教學中,前半學期采用傳統教學法,后半學期采用Seminar 結合信息化教學法,借助網絡MOOC 資源以及超星學習通等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以探討新型教學法是否能對課堂教學產生良性影響。現將教學組織實施過程及結果匯報如下。
選擇2018 級護理學專業三年制6 班大專生60 人,在前6周采用傳統教學法,設為對照組,后6 周采用Seminar 結合信息化教學法,設為實驗組。
選取的學習教材為第4 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主編劉成玉,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法,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為主要學習模式。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演示、板書、教師講授,強調重、難點,學生在課堂上聽講并抄寫筆記,完成課堂及課后作業。
1.2.2 實驗組 采用Seminar 教學模式結合信息化教學法教學,教師選取臨床案例,編寫成教學案例,如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缺鐵性貧血等。案例后附相應的思考題布置給學生,讓其動手尋求答案。課前把60 名學生隨機分為6 組,授課前1 周教師將案例及下周上課的內容通過超星學習通發給學生,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中,學生組內討論,小組成員輪流發言,表述自己對此病例的認識,組內交換意見。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把課前布置的問題答案發送到信息平臺,再進行組間互評,對比自己小組的優、缺點。評分結束后,由教師總結,并給予評價。最后,教師再補充學生討論時的知識遺漏點,強調本節課的重、難點,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將課件及相關教學視頻通過學習通以投屏方式在多媒體上播放,實現講臺與學生手機端同步,學生可隨時在手機上與教師進行互動。課后,學生還可以在手機端反復查看課件及視頻,以鞏固學習知識。教師在平臺可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任務完成度,并進行作業的發放、批改、總結。
觀察學生上課的參與度,包括每次上課的到課率、每組學生的發言次數。課程教學結束后,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滿意度調查。學生的期末試卷內容由省內統一命題,考試方式為閉卷,在計算機上進行考試。在改卷任務的分配上,客觀題由系統自動閱卷,每位教師負責1~2 道主觀題,匿名改卷,每張試卷的批閱由5 位教師共同參與完成。待分數出來后,比較各班的不及格率(<60 分人數所占比例)、中等率(60~69 分人數所占比例)及優良率(≥70 分人數所占比例)。采用SPSS 23.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方法使用χ2檢驗。
教師每節課均用超星學習通對學生的到課情況進行簽到統計,從課程開始到結束,除了有特殊原因,如病假、事假外,學生到課率是100%,個人討論發言的參與度100%。
使用問卷星對學生進行匿名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本課程的教學效果、知識掌握度、課堂氣氛及學習收獲等。結果顯示,在比較傳統教學及新型教學方式后,大部分學生認為新型教學方式的課堂學習效果更好,知識掌握更牢固,更愿意選擇Seminar教學模式結合信息化教學法教學,見表1。

表1 學生使用Seminar 教學結合信息化教學法教學的評價
2018 級護理6 班健康評估的期末考試成績不及格率明顯低于同年級的其他班級,成績在優良水平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班級,處于中等階段的學生比例高于全年級的平均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018 級護理助產專業健康評估期末考試成績統計分析
健康評估是護理專業的核心學科,是溝通基礎與臨床的課程,但該課程內容復雜,知識點分布較零散,需要記憶的內容繁多,是我校歷年及格率較低的一門課程。學生對這門課程普遍有懼怕心理,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表示對知識的掌握感覺信心不足。若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易產生厭學心理。使用Seminar 教學結合信息化教學法后,用信息化手段考勤,學生用手機簽到、搶答,體現了課堂參與方式的多樣性。本門課程學生到課率是100%,個人討論發言的參與度100%。與傳統教學法比較,大部分學生認為Seminar 教學結合信息化教學方式的課堂學習效果更好,知識掌握更牢固,更愿意選擇Seminar 教學模式結合信息化教學法教學。
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接受度并不一定能與教師的期望一致,因此教學方式需要不斷改進。使用Seminar 教學結合信息化教學法教學后,2018 級護理6 班的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同年級其他班級(P<0.05)。此結果體現出學生對健康評估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優于同年級其他班級。國外研究者表明,使用Seminar 教學結合信息化教學法教學,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僅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當他們以后到了臨床,再次面對同樣的真實臨床情境時也會表現得更加自信。
Seminar 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開放式的平臺中暢所欲言,學生作為課堂的參與者,積極發言,陳述自己的思考和判斷,積極思考與參與討論。教師扮演著引導者和推動者,與學生一起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4]。Seminar 教學結合信息化教學法把課前學習活動和課堂活動有效結合,可以提高課堂質量及課堂滿意度,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本研究顯示,在健康評估教學中開展Seminar 教學結合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