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巧
關鍵詞:少數民族、旅游文化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南、鄉村振興
簡介:鄉村文化建設振興繁榮是社會主義鄉村現代化戰略構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眾多,各個民族成分都會有他們自己的獨特優秀的文化,具有相當豐富的鄉村文化資源,如何真正使這些獨特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真正發揮到最大的社會作用,促進民族鄉村文化進一步振興發展繁榮也是當前需要研究探索的一些重要問題。本文對少數民族旅游文化產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幫助云南鄉村振興,希望發揮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發展少數民族旅游文化產業
(1)加快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加大資金投入,組織專家學者搶救、挖掘、收集、整理黎族藤編技藝、黎族竹木器樂、黎族民間故事、苗繡、黎陶、黎歌、黎族特色飲食、少數民族村名志等。為進一步建設民族文化產業提供資源基礎。重點培育一兩個民族文化標志性產業,打造民族文化產業品牌。
(2)大力推進旅游業與民族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旅游業和文化產業都是創意產業,其綜合發展是旅游文化領域的碰撞,需要各方的協調和參與。關鍵是打破行政區域障礙,建立健全旅游業與文化產業綜合發展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有效整合省級民族文化資源,優化旅游業空間布局,支持參與投資的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3)以活動文化為主,以物質文化為輔,開發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相關旅游從業人員表示,在將篝火晚會、歌唱等民間體驗納入旅游產品后,游客對旅游體驗的滿意度大大提高。因此,在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中,應注重活動文化體驗,以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改變過去自我娛樂的老路,創造一種既能展示苗族文化,又能讓游客親自參與娛樂體驗活動。
(4)加強民族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擴大專業人才隊伍,培養省級以上民族文化傳承人和專業人才。創新繼承人培訓方式,打破民族意識障礙,鼓勵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學習,擴大民族文化傳承人隊伍。提高現有繼承人的繼承水平,對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表演者和具有重大創新創業進步的傳統工匠給予相應的政策和財政補貼,支持繼承人自主創新創業。
二、少數民族非遺的開發
第一,注意繼承的主體。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在繼承問題上的引導作用。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比較完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過程中,地方文化部門要充分利用和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傳承主體的導向作用和積極性。二是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主體要切實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身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為己任,積極承擔傳承任務,強化主動傳承;最后,在解決繼承主體問題時,要區別對待群體繼承和繼承人繼承。
第二,注意繼承的對象。在創新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具體過程環節中,要始終需要注意加強各級對各種非物質優秀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等的合理區分,把握各類非物質傳統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各方面要素,保護挖掘和弘揚傳承真正最優秀的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基因。一方面,要求政府文化主管相關部門等在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科學評估時應加強資質審查;另一方面,要求文化傳承之人能夠不斷努力提高的自身歷史認知,充分全面了解和傳承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此外,與時俱進,在保持傳統風味的前提下創新內容,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性,使其更符合時代潮流,更有利于產業化,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三,注重機制的有效性。首先,要研究進一步地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傳承保護機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現在已經有法理可依,各項制度也比較完善。但是,基層工作,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整理與科學保護,有其重大特殊性。因此,文化事業主管等部門仍應進一步及時調整完善當地非物質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管理和保護等機制,尤其是基層工作主管有關部門也應盡量能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嚴格地落實執行上述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同時,要通過及時妥善采取多種措施努力解決在這方面發生的重大文化問題,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活動的健康有效開展。
第四,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保障措施,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確保資金??顚S?第四,注意發展對象的差異化。由于少數民族生活區域不同,他們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很大差異。同時,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因民族淵源和發展進程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在開發利用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關注它們的差異性,對不同類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不同的開發利用方式。只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盡可能保持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才能開發利用好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五,注意發展的步驟和層次。少數民族居住在不同的地區,發展水平不同,現有的發展條件也不同,這就要求在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過程中采取不同的措施,注重開發利用的步驟,劃分低、中、高的發展階段,在制定規劃、找準基本定位、開發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充分考慮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利用現狀。要根據不同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特點和目前的開發利用程度,制定不同的利用方案,切記“一個標準”、“一刀切”。
三、結論
隨著新一輪鄉村社會振興政策的持續發展,鄉村社會改革必將再次進入到快速穩定發展新階段。作為全國最顯重要、最具地域代表性特點的旅游鄉村資源,少數民族地域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和旅游景區的整合開發仍將逐步成為帶動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進程的有利支撐。因此,合理有效開發云南省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和振興旅游業無疑將成為各地振興旅游業鄉村文化建設的一大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張立.我國鄉村振興面臨的現實矛盾和鄉村發展的未來趨勢[J].城鄉規劃,2018(01):17-23.
[2]賀雪峰,董磊明.中國鄉村治理:結構與類型[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03):42-50+15.
[3]林永新.鄉村治理視角下半城鎮化地區的農村工業化——基于珠三角、蘇南、溫州的比較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15(03):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