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萍


摘要:目的:探討噪聲工業環境對工作人員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01月至2021年6月到我單位醫療機構進行職業健康體檢的噪聲作業工作人員100例,根據其體檢相關資料,分析噪聲工業環境對工作人員聽力的影響。結果:100例噪聲作業人員中,聽力異常24例,占比24.00%;心電圖異常5例,占比5.00%;血常規異常5例,占比5.00%;高血壓13例,占比13.00%。24例聽力異常中,純音測定異常者4例,噪聲聾者7例,高頻聽闕升高者13例。年齡越大,聽力損傷率越高;工齡越長,聽力損傷率越高。結論:噪聲作業環境的工作人員很容易出現聽力損傷,且與年齡、工齡密切相關,相關人員需加強職業健康體檢,如發生異常及時接受治療,減少噪聲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
關鍵詞:噪聲作業環境;聽力損傷;職業健康體檢
職業性噪聲是一種影響范圍非常廣的生產性危害因素,長期暴露在噪聲之中,人們會出現耳聾、聽力下降以及耳鳴等不良情況[1~2]。。企業在重點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重視職工的身體健康情況,為了充分了解噪聲崗位職業健康的實際情況,從根本上保護好噪聲崗位的作業人員,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3~4]。本研究以到我單位醫療機構進行職業健康體檢的噪聲作業工作人員100例,分析噪聲工業環境對工作人員聽力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01月至2021年6月到我單位醫療機構進行職業健康體檢的噪聲作業工作人員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28~58歲、平均(34.24±2.65)歲,工齡1~18年、平均(7.28±2.14)年。
納入標準:所有工作人員均從事噪聲作業人員;作業人員同意并簽署實驗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正在參與其他研究者;自愿或其他原因主動要求退出實驗。
1.2 方法
以我國衛生部最新頒布的《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與《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標準為基礎,對本次所參與研究的噪聲作業人員實施職業健康體檢,主要的體檢內容包括既往史與職業史詢問、五官檢查、血糖、肝功、尿常規、血常規、心電圖檢查、內科常規檢查、耳科檢查以及純音聽閾測定等。
1.3 觀察指標
根據所有噪聲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結果,分析作業人員的性別、年齡以及工齡等與聽力損傷之間的關系。(1)噪聲聾的評定標準:作業人員職業性噪聲工作史>3年,純音測定結果為感音神經性耳聾,伴有聽力降低以及耳鳴等情況,經《作業現場職業衛生學》進行調查評估除噪音之外,有其他因素所導致的聽力損傷。(2)純音測定異常的評判標準:噪聲作業人員的雙耳(500 Hz、1000 Hz、2000 Hz、3000 Hz、4000 Hz及6000 Hz)聽閾時,任一頻率和任一耳所測定的聽力結果>25 dB。(3)高頻聽閾升高的評定標準:受檢人員的雙耳(3000 Hz、4000 Hz及6000 Hz)聽闕時,任一頻率及任一耳所評定的結果>25 dB。(4)聽力損傷的評定標準:噪聲作業人員在某一個頻率上聽閾均大于正常的聽閾分貝值。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噪聲作業人員健康體檢結果分析
100例噪聲作業人員中,聽力異常24例,占比24.00%;心電圖異常5例,占比5.00%;血常規異常5例,占比5.00%;高血壓13例,占比13.00%。24例聽力異常中,純音測定異常者4例,噪聲聾者7例,高頻聽閾升高者13例。
2.3 年齡與聽力損傷的關系
年齡越大,聽力損傷率越高。見表1。
2.3 工齡與聽力損傷的關系
工齡越長,聽力損傷率越高。見表2。
3討論
伴隨著城市化的逐漸發展,噪聲污染率也隨之增加[4~5]。從事與噪聲環境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內會長期與噪聲相接觸,很容易出現聽力損傷情況,從而引發不良反應,如頭痛、失眠、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以及耳聾等,對人們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都有不良的影響[6~8]。噪聲性聲創傷目前已經成為公認的世界性七大公害之一,長期接觸噪聲環境對聽覺系統所造成的損傷已經得到臨床證實。本研究結果表明,100例噪聲作業人員中,聽力異常24例,占比24.00%;心電圖異常5例,占比5.00%;血常規異常5例,占比5.00%;高血壓13例,占比13.00%。24例聽力異常中,純音測定異常者4例,噪聲聾者7例,高頻聽閾升高者13例。年齡越大,聽力損傷率越高;工齡越長,聽力損傷率越高。說明噪聲作業環境的工作人員很容易出現聽力損傷,且與年齡、工齡密切相關,相關人員需加強職業健康體檢,如發生異常及時接受治療,減少噪聲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
綜上所述,針對接觸噪聲工人的聽力損傷情況以及實際的作業環境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非常必要。建議相關行業積極宣傳聽力防護的相關知識,組織工人定期進行聽力測試,在平時的工作中佩戴好相應的聽力防護用具并互相監督,降低聽力損傷率。
參考文獻
[1]劉正,唐麗華,陳玉潔,等.生產性噪聲接觸作業人員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及聽力損傷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21,28(11):1375-1377.
[2]劉周,謝貝貝,陳丹,梅勇.某乘用車制造企業噪聲職業暴露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J].環境與職業醫學,2021,38(10):1134-1139.
[3]馬煒鈺,譚夏優,何易楠,等.某飲料制造企業崗位噪聲暴露及職業性聽力損失情況調查[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21,39(5):554-557.
[4]張顯燕,孫章皓,徐子涵,等.職業性高強度噪聲對人耳各頻段聽力受損情況的研究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21,48(3):420-422,434.
[5]王旭.某市某企業噪聲作業人員職業健康體檢結果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3):233-235.
[6]安惠萍. 2012—2016年甘肅省某礦區企業噪聲作業現狀與工人健康狀況[J].職業與健康,2019,35(1):32-36.
[7]黃大敏,劉雙花,楊雙蓓,等.百色市噪聲作業工人健康現狀及血壓、聽力影響因素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20,37(3):515-520.
[8]黃洪波,駱青林.2016—2017年噪聲作業環境對企業工人聽力影響及相關疾病分析[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9,18(3):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