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偉娟


摘要: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檢驗的臨床意義。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為觀察組,抽取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為對照組。兩組均進行肝功能生化檢驗,對比分析兩組肝功能生化檢查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ALT、AST、TBA以及TBIL水平較對照組高,且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ALT、AST、TBA以及TBIL水平水平明顯高于代償期肝硬化患者(P<0.05);觀察組CHE、CHO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標明顯異常,且隨著疾病進展,各相關指標均顯著升高。
關鍵詞:肝炎肝硬化;肝功能;生化檢驗
肝炎屬于臨床常見的是一種慢性肝病,患者以肝功能減退、門靜脈高壓等癥狀為臨床主要表現,隨著病情進展,會導致患者肝臟組織直接壞死或出現彌漫性纖維增生,繼而加劇肝功能損傷并誘發肝硬化[1~3]。肝炎肝硬化的病情危險程度較高且治療難度較大,因此對肝炎肝硬化患者,盡早確診并實施對癥治療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檢驗的臨床意義,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為觀察組,抽取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8~75歲,平均(61.33±6.59)歲;代償期20例,失代償期30例。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47~75歲,平均(61.45±6.36)歲。
納入標準:(1)觀察組患者根據臨床癥狀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肝炎肝硬化;(2)臨床資料完整且在我院接受治療:(3)年齡≥18歲;(4)神志清醒無認知和溝通障礙;(5)依從性較好;(6)患者和家屬對此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2)合并結核等其他系統疾病者;(3)合并血液系統病變者;(4)生命體征不平穩者;(5)神經性病變者;(6)合并嚴重肺源性心臟病者;(7)存在酒精、藥物濫用史者;(8)合并惡性腫瘤者;(9)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前期做好宣教工作,檢查當天叮囑兩組對象保持空腹狀態,清晨采集其肘靜脈血5 ml給予離心處理(轉速3000 r/min,半徑10 cm,時間10 min),分離血清和血漿后將其置入冰箱中待檢。取血清開展肝功能生化檢驗,其中CHE、CHOAST、ALT、ALP以及TBA和TBIL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并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TBA、TBIL通過免疫比濁法[4]檢測。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對象肝功能生化檢查結果:丙氨酸氨基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膽汁酸(TBA)、總膽紅素(TBIL)、血膽堿酯酶(CHE)和總膽固醇(CHO)。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ALT、AST、TBA以及TBIL水平較對照組高,且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ALT、AST、TBA以及TBIL水平水平明顯高于代償期肝硬化患者(P<0.05);觀察組CHE、CHO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2。
3討論
臨床研究證實,發病早期肝炎肝硬化患者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癥狀,所以極易被患者忽視,同時臨床診斷難度較大,若未在有效時間內確診,極易導致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被延誤,繼而對臨床治療和預后產生直接影響[5~6]。臨床診斷肝硬化的“金標準”是穿刺活檢病理診斷,但此項工作需穿刺取材,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創傷,因此臨床推廣受限。生化檢驗屬于現階段臨床常見的一種醫學檢驗項目,采取受檢者血液后進行離心處理,取血清后開展生化檢測,將檢驗結果和指標正常參考值進行對比,繼而分析受檢者是否發生病變[7~8]。
近年來,在多因素的聯合推動下,我國肝炎肝硬化臨床發生率呈逐年遞增趨勢。肝臟作是人體較為重要的器官,可在進行代謝的同時儲存肝糖,繼而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肝硬化是典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確診和治療方案實施前,需對其肝功能指標進行檢驗,并根據檢驗結果開展治療[9]。
CHE由肝臟合成,屬于水解酶,半衰期在10 d左右。若肝臟發生損傷,血清CHE會有明顯變化,因此檢測CHE即可反應肝臟的具體受損程度。ALB由干細胞合成,與CHE作用相同,若患者出現肝炎肝硬化,肝細胞數量會有明顯降低,因此借助ALB指標便可觀察患者的肝臟合成蛋白質功能TBA可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細胞代謝情況,繼而幫助臨床判斷肝損傷[10]。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ALT、AST、TBA及TBIL水平較對照組高,且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以上各指標水平明顯比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高,而CHE、CHO水平較低(P<0.05)。證實了對肝炎肝硬化患者開展肝功能生化檢驗工作的效果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毅,馬世莉,馮昱.肝功能檢查聯合血生化檢驗在診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21,19(3):134-135.
[2]王愛玲.美康MS-880B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標的臨床價值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20,27(3):314-315.
[3]朱宗國,黃瀾,鐘凱璟.肝功能生化檢驗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觀察及檢出率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5):266-267.
[4]董常峰,馮程,黃婷,等.彈性成像聯合血生化指標評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程度[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8,34(7):623-626.
[5]李鵬,劉杰,吳紅麗.血清Hs-CRP、肝硬度及肝功能指標檢查老年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結果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1):3.
[6]江雅平,周佳,焦莉莉,等.骨代謝生化指標對肝炎后肝硬化并發骨質疏松的預測價值[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20,13(4):8.
[7]郭治偉,梁雪妮,劉志軒,等.腫瘤標志物檢測對老年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21,20(2):5.
[8]朱穎娜,潘海祥,李榮新.血清膽堿酯酶、清蛋白、膽汁酸和總膽紅素聯合檢測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中診斷價值分析[J].黑龍江醫藥,2021,34(3):701-703.
[9]鄭能.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脂聯素,內毒素水平與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生化指標的關系[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8,28(13):3.
[10]董福昌,龍健靈,林麗卿,等.血清纖維化指標聯合肝生化檢測對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纖維化的評估[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8,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