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蘭

摘要:目的:研究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于我院進行分娩的初產婦3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接受系統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初產婦母乳喂養情況以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結果:觀察組母乳喂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各項新生兒護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初產婦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明顯提升初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增加初產婦對新生兒的護理能力以及自我護理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系統化健康教育;初產婦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能力
母乳是最適合新生兒的食物,也是新生兒最能夠消化吸收的食物。母乳喂養還能有效促進子宮收縮,加快產后恢復,減少大出血的發生[1~2]。很多初產婦缺乏這方面的相關知識,拒絕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這不僅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對初產婦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3]。本研究旨在研究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10月于我院進行分娩的初產婦3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26.78±5.42)歲;觀察組年齡23~35歲,平均(26.35±5.5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初產婦接受常規健康教育。
觀察組初產婦接受系統化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門診產檢時:在初產婦進行檢查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以及途徑將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以及重要性對初產婦進行科普,并對初產婦的喂養方式進行指導和講解。同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相關的自我護理能力知識以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知識。(2)入院后:在初產婦入院后,采用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初產婦的健康知識掌握度進行調查分析,對于初產婦掌握較低的方面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及指導。同時對初產婦進行新生兒的沐浴、喂養以及嗆咳等緊急情況的處理等現場示范,將相關的新生兒護理知識進行總結并對初產婦進行講解。指導初產婦如何應對新生兒的各肢體動作所表達的含義,以及生理性黃疸、體重下降等現象的處理方法。(3)產后:當產婦在分娩過后,給予產婦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勵初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在初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的過程中,將錯誤的操作指出并糾正。飲食方面可適當的補充營養豐富且具有催奶作用的食物,如豬肝、豬腳等,保證初產婦攝入充足的維生素。保持初產婦的心態平和穩定,做好相關的護理指導,叮囑家屬多給予初產婦陪伴,促進初產婦產后的康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初產婦母乳喂養情況以及新生兒護理能力。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觀察組母乳喂養率為73.33%(11/15),人工喂養率為6.67%(1/15),混合喂養率為20.00%(3/15);對照組初產婦的母乳喂養率為33.33%(5/15),人工喂養率為20.00%(3/15),混合喂養率為46.67%(7/15),兩組母乳喂養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母嬰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各項母嬰護理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對于初產婦及其家庭而言,分娩是一件重大的應激事件。產褥期產婦的生理與心理因分娩易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產生眾多不良情緒。而初產婦在產褥期的知識與行為,對其生活質量及新生兒發育均有著直接的影響。母乳是嬰兒最天然 、最具營養價值的食物,母乳喂養對產婦和嬰兒均具有其他喂養方式無可替代的優勢。尤其對嬰兒來說,良好母乳喂養對嬰兒生長發育、身體健康、機體免疫力等影響力巨大。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倡導,出生 6個月內的 嬰兒應以母乳喂養為主[4]。對產婦來說,進行母乳喂養還能有效的提升初產婦身體恢復速度,減少乳腺癌等惡性疾病發生[5]。但因多數初產婦泌乳不足,導致出現各種喂養困難,從而大大降低初產婦純母乳喂養率。臨床護理過程中,需以產婦為中心,幫助、鼓勵其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升其自我護理意識 ,從而促進純母乳喂養。
當前,很多初產婦缺乏對自身及新生兒的護理知識,導致新生兒和自身出現相關的疾病時不知所措,無法采取正確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而使病情加重,嚴重威脅新生兒的安全[6]。然而對初產婦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的效果十分有限,初產婦對相關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因此,在臨床護理中,需要探尋更加適合的護理措施,提升初產婦對于母嬰護理知識的掌握度。
系統化的健康教育涉及多個方面,在初產婦進行產檢期間就開始實施,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初產婦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在住院期間,通過現場的實際操作,進一步的加深初產婦對于母嬰護理知識的掌握度,使產婦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學會如何應對新生兒發生嗆咳、黃疸等現象,并有效糾正初產婦的錯誤認知,指導初產婦與新生兒進行情感交流,增加初產婦對生產的信心,緩解產婦的壓力,增強產婦的愉悅感,這對產婦以及新生兒來說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7~8]。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母乳喂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各項新生兒護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明顯提升初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增加初產婦對新生兒的護理能力以及自我護理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賀靜,何榮.孕期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的意義[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1):179-181.
[2]魏麗君.系統化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研究[J].人人健康,2020(12):181-182.
[3]劉彥彥,蔣名麗,趙磊,弓少華.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7):134-136.
[4]王輝.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J].人人健康,2019(20):105.
[5]閻潔.系統化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5):214,216.
[6]李莉莉,金君毅,李俊.多維度系統化健康教育配合心理干預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角色適應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9):1311-1315.
[7]豐文悅.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5):79-81.
[8]趙金鳳.家屬參與孕期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孕婦純母乳喂養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7):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