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 王合霞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體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北京 102249)
高校體育社團是熱愛體育的大學生在團委或者體育部門的組織指導下自發組成的學生團體。高校體育社團不僅承載傳播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作用,還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該文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為例,對普通在校學生及參與體育類社團的學生進行體質測試成績的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該校普通組學生在體質測試成績上明顯低于參加體育社團活動的學生,不經常參加活動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在大學4年中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且各項測試成績均低于體育社團學生,社團學生體育運動意識與運動習慣也較普通組學生更為積極。以此推論,深入發展體育類社團在高校體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對于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的。
以“體育社團”為關鍵詞共在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查閱了相關文章27篇,為該文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和借鑒。
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6級、2017級、2018級學生中發放問卷共計800份,其中普通學生問卷400份,收回400份,有效問卷382份,有效率為95.5%。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學生社團中選擇代表學校參加過全國級或市級比賽的8個社團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游泳社團40人、體育舞蹈社團60人、羽毛球社團40人、健美操社團人60人、騎行社團40人、籃球社團60人、乒乓球社團60人、輪滑社團40人,共計發放400份問卷。回收400份,有效問卷為385份,有效率為96.25%。
通過對體育社團、群體活動開展的專家或負責人進行訪談,了解學生體育社團的活動開展情況及訓練和比賽時間安排、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目的等。
對所有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采用Excel與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與比較,數據包括肺活量、臺階試驗、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
從測試的數據統計中可知,體育社團組男生與女生的各項測試成績均高于普通組,尤其肺活量與臺階實驗中數據差異明顯;由此可以推斷,普通組學生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水平要低于定期參加社團體育活動的學生。而普通組女生平均身高略低于社團組的,平均體重卻高于社團組,由此可以得出,參與運動對改變身體的形態具有一定的意義。
為了檢驗差異的顯著性,該文對所測試數值進行了統計分析。從表1結果可知,女生組身體素質與身體機能的4個指標項都具有顯著性差異;男生組除握力外,各項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指標都具有顯著性差異。由此可以看出,社團體育活動對于改善學生素質水平與身體機能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通過采集樣本中所有學生4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均值,發現普通組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在大二時達到最高點,大四則下滑明顯成為最低點(見圖1),由此推斷,畢業年級學生只參加少量體育選修課,很少參加體育鍛煉,影響到其體質測試的成績;而社團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卻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持續上升。由此可見,常年堅持體育鍛煉能夠保持體能,提高身體素質。
對普通組與社團組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進行了比較分析。采用五級評分制,越靠近5分的結果越積極。由圖2可知,在每周鍛煉時間、每周鍛煉頻率、體育常識的關注度、參與競賽的積極性、結伴運動頻次和對自身健康滿意度6個選項上,普通組的得分均低于社團組,尤其是每周參加鍛煉時間及積極參與競賽的程度2項的分數差距明顯,普通組的得分接近于每周3~4h,社團組的得分接近于每周7h以上,普通組在競賽參與的積極性方面表現為更多的是被動參加競賽,而社團組學生則更多為主動參加并經常參加各級競賽。結伴運動的選項中普通組更接近于偶爾結伴運動,而社團組則更接近于經常結伴運動。在對體育與健康常識的關注程度上,兩組學生沒有明顯的差距,說明兩組對體育知識有較為接近的需求,但是在實踐行動力上,普通組學生明顯低于社團組。
第一,經常參加體育社團活動的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要高于普通組學生,其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水平與普通組學生相比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經常參與社團體育活動對于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
表1 普通組與社團組男、女生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的比較
圖1 普通組與社團組學生從大一到大四體質測試成績變化的趨勢
圖2 普通組與社團組學生在體育意識與習慣方面的比較
第二,經常參加體育社團活動的學生的健康水平呈逐漸上升趨勢,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普通組學生大四時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明顯低于體育社團學生,其測試數據下降趨勢明顯。
第三,經常參加體育社團活動的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明顯高于普通組學生,參與體育競賽及活動的主動性高,鍛煉頻率與鍛煉時間高于普通組學生。
第一,高校要加強對體育社團的管理與支持,重視體育社團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給學生創造出寬松的運動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各級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并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增加體育社團的參與人數,保證社團活動的質量。
第二,學生體育社團是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建議將其納入學校體育和課程發展的整體規劃,在現有條件下,依托體育社團來推進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課程結構,為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創造更好的社團鍛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