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印
(四川輕化工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自貢 643000)
目前留學生教育所面臨的形勢也相當嚴峻: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急劇的變化,呈現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發展高速化的趨勢。科技競爭及由此而引起的人才競爭日趨激烈。
該課題研究是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對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中體育教學的研究,屬于體育教學研究的范疇,而高校體育屬于高校教育的一個分支,間接反映出四川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水平,是教育現代化、國際化和教育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過程,該課題研究是一項教學嘗試和探索,通過教學嘗試,找尋適合留學生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的質量,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間接提升留學生體育教學的認同度和滿意度。
我國的留學生教育研究總體滯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我國就招收了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留學生,而對于留學生教育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要研究國外的留學生教育現狀,對于國內外國留學生的體育教育則開始于20世紀末,如謝衛龍的《高校外國留學生體育活動現狀及其發展對策》,主要是針對改革開放以后外國留學生逐漸增多的情況,對上海市的外國留學生體育活動情況進行分析,結合上海高校的情況提出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的可能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黨的正確方針路線指引下,社會政治穩定,經濟建設實現持續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來華留學生數量大幅度增加,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0%,留學生層次也明顯提高,由專科、本科逐漸向本科、研究生發展。
隨著留學生規模的擴大,人們最開始分別從體育專業的留學生發展情況和現狀進行研究。如薛宏波的《我國體育專業留學生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我國體育專業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演變研究》等論文,分別從體育專業留學生的現狀和演變過程進行研究,認為體育院校自身發展需要是體育專業留學生教育發展的根本,對我國體育專業留學生教育進行展望,進而提出了我國體育專業留學生教育的發展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教育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各高校也逐漸擁有更多的辦學權和招生自主權,外國留學生在我國各級各類的高校中已經很常見,留學生人數的增多,使得高校開設公共體育課程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對于留學生體育的研究已經不再局限于體育專業。教育研究開始關注留學生的公共體育教育現狀。如李欣與關晶晶的《黑龍江省留學生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郭偉光的《江西高校留學生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等論文,主要研究留學生參與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課程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比如管理、語言溝通和公共體育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議。該時期的研究主要是現狀研究。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由于不同的文化、體育認知和語言溝通所導致的問題較多,研究逐漸由現狀研究過渡到內在因素研究。如邵倩與鄭志剛的《關于留學生對中國傳統體育認知度的調查研究——以鄭州大學為例》,賈麗芹、崔瑞華等的《文化融合視角下來華醫學留學生體育教學實踐研究》,莫連芳的《留學生體育全英教學初探等論文》,該階段的研究屬于歸因分析的階段,通過對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現狀,從文化、體育認知、語言溝通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并嘗試實踐探索,
四川輕化工大學、西南醫科大學、四川大學、共計3所大學,參與公共體育課程的非體育專業留學生。
查閱有關論文及相關文獻,有關高等學校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理論著作、網頁和報紙等資料,并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收集、分類處理,方便在今后的研究中查閱和使用。
設計調查問卷,首先依據所查閱的論文資料,篩選出該課題研究基礎中所涉及的全部研究指標,并將這些研究指標列表,請體育專家對研究指標進行打分,平均得分大于8.0分的研究指標作為有效研究指標,保證問卷的有效性;采用間隔1周時間重測問卷的方式,計算問卷的重測可信度為8.4。
表2 留學生對所在學校校內體育項目的選擇性(復選)
表3 體育課滿意度影響因素調查(復選)
借助調查問卷,使國外留學生就所就讀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體育模式、項目設置、體育教學水平等方面,依據個人理解對所存在的問題在問卷中進行反饋,3所學校共計返回68份調查問卷,排除3份無效問卷,共計65份有效調查問卷。
將問卷數據使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并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撰寫結論。
3.1.1 留學生來源分析
通過對四川高校2018—2019年期間招收的留學生國別進行分析,留學生的來源頗為廣泛,但留學生國別集中度卻很高,歐洲的留學生有13.51%,非洲的占比39.19%,美洲占比4.05%,亞洲占比41.89%,大洋洲占比1.35%,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及非洲;這些國家和地區與我國一樣都是發展中國家,在留學生中,政府資助和合作交流生占比50%,自費占比47.3%。
3.1.2 留學生語言能力調查分析
所調查的留學生中,男性占比60.81%,女性占比36.49%,未填寫的占比2.7%,國外留學生中男性占比明顯高于女性。
通過實際工作中與留學生的交流發現,他們國家的官方語言不同,以本國語言、英語為主,日常生活中則使用非洲本部落的土著語或者本國語言,這些學生在入校后學習漢語課程時間短,過半留學生漢語語言能力是空白,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0.27%的留學生能夠完全理解課堂中教師的講解。各國文化背景和語言的差異,致使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成為影響教學的主要障礙。而良好的語言交流和溝通能力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
調查結果顯示,59.46%的留學生在留學之前沒有學習過漢語,學習時間超過1年的只占25.68%,留學生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就是通過HSK漢語語言考試。
3.1.3 高校留學生體育興趣調查分析
77.03 %的留學生之前接受過學校體育的教育,盡管他們的學校體育模式與我國不盡相同,但貫徹了開設體育課程的學校體育思想。來自不同生源地的留學生體育興趣不一,中國傳統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并不明顯,由于留學生的來源不同,他們的體育認知和體育興趣愛好也有明顯的區別。
由于留學生的來源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本國的優勢和流行項目也不相同,從表1中的統計結果也可以看出不同項目在留學生群體中的占比。
從表2中可以看出,最受留學生歡迎的體育項目是足球,其次是羽毛球和籃球,其他項目的差別不大,越野、舞蹈和武術的占比相對較小。
3.2.1 留學生參與體育課影響因素
在問卷中設計若干影響留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影響因素,其中“興趣”占比為60.81%,是首要因素,其次是“教師能力”,占比為43.24%,其他如“教學內容”“課內交往”“場地設施”等因素占比均在32%左右,差別不大。
影響留學生的體育課程滿意度的因素占比也不同,其中占比最大的因素是教學內容的設置,而其他的影響因素占比27.03%,說明仍然有研究未能考慮到的影響因素存在,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看出,影響留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的首要因素是內容設置,留學生的個性和自由運動的熱愛是第一位的,也可能是留學以前的教學模式的影響,調查結果也顯示,28.38%的留學生認為中國的高校體育課程模式和他們本國的體育課程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3.2.2 體育教學模式分析
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學校有幾種情況:首先是合作辦學模式的交換生,其次是公費留學的學生,最后是出于興趣愛好來中國自費留學的學生,這也導致不同的學校在留學生的來源和人數上面有很大的差異,人數少的學校采用跟班上課的方式,人數多的學校采用集中的班級授課制,但是在教學模式上主要參照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實施大綱,在教學模式上體育健康教學模式和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并存,教學內容則是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
相對于任課教師而言,教學難點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語言水平的問題;第二,學生上課時,部分學生自由散漫,對于不感興趣的內容總是有各種理由逃避;第三,學生興趣分散,技戰術水平在各個項目差異化明顯,教學難度較大。
3.2.3 體育教學內容分析
留學生的體育教學研究,在我國并不算是一個很新鮮的課題,但絕對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目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內容多是西方體育,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也是參照的西方國家,如何把留學生體育課教學內容構建成為中國特色的課程是最大的難點,當前高校的留學生公共體育主要是參照公共體育課程而進行,結合學校自身條件和特色而開設教學內容,不具備統一性,而調查顯示,留學生對于體育內容偏好的集中度也不明顯,所以構建學校本身的特色教學內容尤為重要。
4.1.1 留學生生源地集中,前期基礎薄弱
來我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亞洲,來我國留學之前的前期專門的準備工作相對不足,本國的教育教學水平與我國相比相對落后,導致學習期間的學習困難,并影響學習效果。
4.1.2 當前我國的公共體育教學模式基本滿足留學生體育教學要求
當前我國的留學生公共體育一般是比照我國高校學生的教學模式而來,在教學內容上并沒有太大的差異,由于留學生的體育需求和體育水平的多樣化和差異化存在,當前的教學模式基本滿足教學要求,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4.1.3 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多樣性
教學效果涉及到教師、學生、場地設施、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多個方面,中外的體育文化和體育認知是客觀存在的,留學生的體育需求是多元化的。
4.2.1 確立適宜的留學生體育教學指導思想
教學指導思想是體育教學的靈魂,貫穿教學始終。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都是貫徹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要求,建立了以健康第一、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留學生存在教育經歷、生活背景、意識形態等差異,因此,應著重培養他們正確的體育認知。
4.2.2 實行留學生獨立體育選項課模式
開設留學生獨立體育選項課,滿足留學生的興趣需求,同時增加任課教師教授特長專業,提高體育課的專業性,選項課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共同的體育群體產生聚集效應,教學效果更好。
4.2.3 采取適當的體育課堂管理策略我國體育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軍隊的口令及隊列練習,強調組織性、紀律性,具有典型的中國式體育課的鮮明特點。相對中國學生,留學生學習更加主動、更加積極。但是,由于中外傳統、國情與教育習慣的不同及留學生個人素質的差異,少數外國留學生遲到、不遵守課堂紀律的情況很嚴重。針對這種情況,在尊重留學生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應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約束。一方面,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改善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對于外國留學生,不僅要“教”,也要“管”,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強調遵守體育課堂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