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伊 崔航宇 雅里坤江·雅克夫
(新疆自治區水利廳水資源規劃研究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指從輸水系統、田間節水技術、水源優化調配等多方面優化灌區水量調配和節水灌溉制度體系,以減輕無效水的耗散和深層滲漏等問題,最終達到提升農業灌溉用水有效系數的總目標。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屬于典型的大陸干旱地區。該地區常年干燥少雨,蒸發量大,綠洲面積僅占總面積的8%,卻集中了新疆地區90%以上的人類活動區域,是典型的“綠洲生態,灌溉農業”系統[1]。在日常生產中,農業用水占據比例顯著高于二三產業,農業生產占據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應用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大力推行高效節水灌溉勢在必行。
新疆地處于中國西北部,受天山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昆侖山脈橫斷的影響,年降水稀少,水資源分布不均,且多以冰川固態水等存在于荒無人煙的地方。因此,以農業為主的新疆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對水資源的使用量占據非常大的比重。合理減少農業用水負擔,對促進新疆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新疆農業統計年獻,多年來新疆地區總用水量趨于穩定,為502.46~581.82億m3;但第一產業總用水占比逐年升高,在2016年達到最高峰,為96.65%。部分學者認為,造成該現象部分原因是用水粗放所致。在此期間,新疆地區為響應國家號召,在保證農業發展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項制度”。截至2018年,第一產業用水占比逐漸縮減到89.45%,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取得效果顯著。
此外,新疆地區為減少無效耗水的產生,多年來大力推行田間節水技術,實施精準灌溉策略,避免肥力流失。2005—2018年,新疆地區使用高效節水灌溉的耕地面積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新疆地區需灌溉的耕地總面積為4936.7千hm2,已調整為高效節水灌溉的耕地面積為2797.29千hm2,占總灌溉面積的56.66%。但隨著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實施,一些新出現的問題仍影響著高效節水灌溉的推行。主要表現為農民群眾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認識不足;高效節水灌溉專業人才建設存在不足;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缺乏后續維護。

圖1 新疆地區總用水量及第一產業總用水量

圖2 新疆地區需灌溉的耕地面積及實施高效節水灌溉的耕地面積
從新疆地區整體情況來看,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各地區的推廣和運用方面水平高低不齊,部分地區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存在嚴重的滯后性。農業耕作是新疆地區廣大農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對耕地灌溉制度的調整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農民的心。同時農民又存在著知識文化儲備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較低的缺點。因此,當涉及農民自身根本利益時,時常會采納多年積累的經驗模式進行大田漫灌。甚至在一些地區,表面上采用的是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但在深夜無人時,農民會偷偷采取大田漫灌的形式對自家田間進行補充灌溉。目前部分地區的農民總體表現出明顯缺乏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深刻的認識和對現有科學灌溉技術的不信任感。
農田水利工程存在起點低、盈利少、工作地點艱苦、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性等顯著特點,因此在實際生產實踐中相關單位的人才流失現象普遍。相關從業人員和專職從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的專家人數難以滿足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需求[2]。此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設計與維護工作對有關設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同時各地區需求模式和要求均不相同,這嚴重影響到有關專業的培養方案。部分院校的制式教育難以滿足不同基礎單位的需求,亟需進行對口方向的專業學習和培訓。
目前,我國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的施工和后期維護隸屬于不同單位。即高效節水灌溉施工建設完畢并交底后,施工單位不再負責后期維護保養工作,多是交由當地水利局。但灌溉系統管理維護存在涉及區域廣、維護條件艱苦、運營管理資金缺失等問題。水利局及有關單位多采用村民自治管理方式對本地區內節水灌溉系統進行維護。在實際生產中,這些人可能對節水灌溉工程使用的技巧和常見的故障問題了解較少,相關維護和管理工作常因操作不規范而出現各種問題。同時又因察覺較晚,沒有及時上報維修養護,導致部分地區的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損壞嚴重,維修費用劇增。
在進一步強化社會輿論引導、社區或居委會宣傳教育的同時,進一步采用專業技術人員走訪入戶,普及節水灌溉基礎知識,提高當地村民對節水灌溉的認知程度[3]。尤其在技術方面,要以高效簡單為原則,以切合實際和農民可以接受并理解的方式進行講解。而非采用一些高級的專業術語,讓農民存在一種“聽天書”的感覺。在推廣的同時,可以選擇部分地區使用案例推廣的方式擴大宣傳力度。如,新疆阿克蘇溫宿縣為倡導節水灌溉體系,在半荒漠化示范區通過安裝田間設計管網和秸稈覆蓋等方式,成功種植了大規模核桃和棗樹。而后以干旱區特色林果業發展為主題,通過柯柯牙精神為宣傳切入點,引領周圍農戶直接參觀,實地了解節水灌溉系統的優勢。此外,針對荒漠地區收入低、投入大的問題,政府應針對不同環境特點,給予相應的獎勵政策,以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在日常耕作的土地上,該地區通過對比節水灌溉和普通漫灌模式下果樹長勢和經濟效益,用事實說明采用高效節水灌溉的好處,減少農民疑慮性。能夠讓農戶改變自身思想觀念,增加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支持性。
此外,對于節水灌溉系統的應用,各級政府應建立完整的社會服務保障體系,明確職能劃分,加強維護和管理工作,系統地為當地村民定期提供有關高效節水灌溉設備保養維修等基礎知識培訓指導,保證節水灌溉項目能夠發揮出良好的工程效益;加強灌溉用水的管控力度,嚴禁農戶私自打井和肆意偷竊渠道內水源;同時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創建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以此引導農戶對高效節水灌溉認識的改變。
統籌兼顧,應從多個角度加強農田水利節水灌溉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制定出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人才培養制度。因地制宜,各地區應根據自身情況優化制定出適合當地的人才培養策略,讓基層管護人員能夠清晰地認知到本職業的重要性和光明的發展前景;重視對基層管護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基礎教育,在提高基層管理專業技術水平的同時,也要加強基層管護人員對節水基礎設施的了解,以便在實際應用中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技巧,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基層管護人員的福利待遇,減少人才因福利待遇低、工作地點艱苦等出現離職的頻率,如增設差旅補助、探親假期,改善基層管護人員下鄉入住條件等。
此外,對于人才培養,更應從源頭抓取,即地方政府應積極引導高校水利局進行戰略合作,優化農業水利基礎人才的培養方式,使學生能從書本中走出來,更貼近于實際。如,喀什地區水利局為加快農業水利基礎人才培養方針,于2019年與新疆農業大學水利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推進水利事業發展對水利科技和人才迫切需要進行了深入合作。就此校方可以針對地方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而基層單位又可以提出問題,為學校科研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試驗場地。
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應實行兩頭抓雙向管工作機制,在確保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時,著重加強基礎后期維護管理措施,提高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系統的使用年限[4]。在實際操作中,工程技術人員在完成建設后,要對使用者或養護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提高其操作使用的規范性。同時定期對養護人員開展技術培訓,使其了解并掌握節水灌溉工程維修養護技巧。嚴格規范節水灌溉工程維修養護細則和養護方法,規范大型問題上報制度,避免操作不當和養護不及時導致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出現荒廢的現象。積極調動農民參與節水灌溉基礎設施的管護工作積極性,使其切身實地地了解到節水灌溉基礎設施對田間節水工程的重要性和不當使用對基礎設施的破壞性,在提高農民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認知的同時減少農民因不當使用造成基礎設施的損壞。
高效節水灌溉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一項重要工程,尤其是對于新疆地區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發展社會模式,各級政府應注重在節水灌溉資金投入力度,確保高效節水灌溉專項資金來源[5]。如,新疆博湖縣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和多層次的現代化農村水利建設投資機制和投資形式,積極吸收社會資金,制定合理的分級稅收政策,分擔政府財政壓力。著重劃分成本問題,積極引導收益人群和組織參與維修和保護渠系設施,目前已經取得較大成就。
綜上所述,在新疆地區高效節水灌溉快速發展的今天,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仍影響著節水灌溉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如,農民群眾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認識不足、高效節水灌溉專業人才建設存在不足和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缺乏后續維護等。為此,新疆地區在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應用時,應在加強宣傳教育的同時輔以實際案例進行推廣,加強農田水利節水灌溉人才的培養策略,加強對農田節水灌溉系統的維修養護,提升其整體科學性和合理性,最終促進水資源持續性開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