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將
(長安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伴隨著近年國內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現階段全面進入“新常態”階段,其特點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這種特點體現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農業同樣體現在農業經濟發展的“三化”上。在這樣“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土地的流轉不斷加速發展。在黨的文件中也曾提出要穩定鞏固、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體現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第2輪到期后再延長30a時間。國內方面在關于影響土地流轉因素研究現狀中,相關學者對土地流轉中流轉情況、動因、流轉問題進行了研究[1]。有些學者認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夠有效地解決我國農村土地問題,同時也能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民增收[2,3]。但是土地流轉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以及土地流轉能否增加農民收入,土地流轉和農民收入是否存在相應的模型,現在還沒有形成一致結論。本研究論文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研究、調查結果研究和定量分析西華縣土地流轉對流出農民收入的影響,對土地流轉情況和土地流出農民收入現狀有了詳細的分析了解,并定量分析土地流轉影響因素和流出農民收入具體特點。通過實地發放調查專題問卷,搜集了樣本調查數據,綜合運用了SPSS方法進行樣本數據分析并建立調查模型,得到了相應的結論。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過數據分析法了解土地流轉與流出農民收入關系,并對其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得出不同的土地流轉因素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在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關系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議對策。
經過查閱河南省西華縣農業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在西華縣政府倡導優先發展農業、使農業規?;a業化方向發展,西華縣的農民合作社已經達到了1090家,土地流轉數量也非??捎^,西華縣的土地流轉面積已經達到了1.85萬hm2,占全縣農戶承包土地總面積的25.18%。相比河南土地流轉的情況,2015年土地流轉總面積已達到226.2萬hm2,占農戶家庭承包土地總面積的34.8%。由此可見,西華縣土地流轉距達到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大的發展余地。西華縣土地流轉的調查發現,土地流轉情況在比較突出地區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統計,土地流轉調查專項問卷共累計發放100份,其中共收回有效問卷85份,并把有效數據進行整理。
從表1可知,土地流轉年限主要分布在10a、15a,2戶土地流轉年限是3a、24戶土地流轉年限是10a、28戶土地流轉年限是15a、15戶土地流轉年限是20a,8戶土地流轉年限是5a和30a,在土地流轉中占的比例較小。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建設的不斷加快和我國現代農業的逐步建立,大多數農戶更傾向于選中長期土地流轉年限時間,更有利于我國現代農業向著專業化、精準化、適度化和規?;C合經營的大方向加快發展,提高農村土地資源規模利用效率、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快推進實現西華縣由傳統落后農業向現代農業更新換代。

表1 土地流轉年限及農戶所占比例
農民收入主要由財產性收入、農業收入、財產轉移性收入、工資性收入等構成。其中,西華縣農民收入增長2大主要方面是農業收入和工資收入。如,在查閱資料中得出,2013年農民人均經營性收入達到了4285.38元,比前1a增加311.95元,增長7.996%,對西華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度為32.896;在2013年西華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25元,比2012年增長17.4%。西華縣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在2014年得到進一步提升,達到7244元。
從表2可知,西華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4323元上升達到2015年7244元,增長量為2921元,增長率為67.6%,平均每年增長率13.5%??梢缘贸?,農民人均純收入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占很大比重,未來會得到進一步提升[4]。

表2 西華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情況
本文所用數據主要來源于西華縣統計年鑒和調研問卷。此外,還查閱了一些河南省的統計調查報告和統計文件等相關文件。通過詢問土地流轉農戶調查了解到,土地流轉在河南省己經大力推行很多年,積累了相當一些寶貴經驗和數據。另外,由于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土地流轉占比逐漸增加,在政策和服務設施方面也逐漸趨于完善。通過在河南省西華縣內土地流轉的調研,在西華縣比較突出區域發放調查問卷進行研究,共計發放1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85份,并把有效數據進行整理。
本文選用土地流轉面積、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價格、流出土地農戶勞動力數為自變量,因變量為流出農戶家庭人均收入,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土地流轉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y=a0+a1X1+a2X2+a3X3+…+anXn+ε
(1)
式中,Y是變量;X1為自變量(i=1,2,……ε);X為待估參數;ε為干擾項,服從正態分布且期望值為0。
對于本文調查情況,模型可為:
y=a0+a1X1+a2X2+a3X3+a4X4
(2)
式中,Y是流出農戶人均純收入;X1表示流出土地農戶勞動力;X2為土地流轉面積;X3為土地流轉年限;X4為土地流轉價格。
將研究區調查據導入SPSS軟件依據模型選定變量、自變量,運行結果見表3。

表3 模型結果
從運行結果可以看出,調整后的R方值為0.884,說明土地流轉活動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解釋程度高達88.4%,方程的擬合度非常好。

表4 Anovaa
由表4中殘差值得出,F值為149.149,遠遠大于F(4,85-4-1)=F(4,80)=2.49,因此,F檢驗通過,自變量流出農戶人均純收入與因變量中流出土地農戶勞動力、土地流轉面積、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價格的線性關系在置信水平95%的情況下非常顯著。

表5 回歸系數
查驗得出,臨界值tα/2(85-4-1)=tα/2(80)=1.990。根據表5的數據對因變量進行t值檢驗。|t0|=4.475,|t1|=2.553,|t2|=1.824,|t3|=6.350,|t4|=13.642。在給定的顯著水平下,α=0.05,t2小于臨界值,未通過檢驗;t0、t1、t3、t4均大于臨界值,通過檢驗。由表5得出結論,土地流轉面積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不明顯,所以去除土地流轉面積這個變量,流出土地農戶勞動力數、土地流轉年限和土地流轉價格這3個自變量,再次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模型匯總

表7 系數a

表8 系數a
同上文所分析,結果顯示,t1沒有通過檢驗分析,這說明家庭勞動力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不太顯著,也可以除去,再次建立線性回歸,運行結果如表9所示。

表9 模型匯總

表10 Anovaa

表11 系數a
從表11可以分析出,修正后的R方值為0.872,可以通過F值檢驗,F=278.965>F(2,85-2-1)=3.18,因此該模型可以通過F檢驗,流出土地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價格線性關系在95%的置信水平表現非常顯著。通過t值檢驗,|t3|=5.742,|t4|=13.412,顯著水平α=0.05,臨界值tα/2(85-2-1)=tα/2(82)=1.991,|t3|和|t4|大于臨界值,通過檢驗。得出回歸方程:
Y=3848.156+147.064X3+19.018X4
(3)
式中,Y為流出農戶人均純收入;X3為流轉年限;X4為土地流轉價格。從分析結果可以得出,研究數據中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價格和流出土地農戶人均純收入呈正態相關,假設其它因素不變,每增加1a土地流轉時間,農民人均收入應相應增加147.064元;同理,假定其它因素不發生相應變化,土地流轉價格增加1元·667m-2,農民人均收入也會相應增加19.018元。經過分析可知,在土地流轉時要盡可能延長土地年限,適當提高土地流轉價格以此來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農民把土地流轉,可以獲得土地經營性收入,可以把多余時間用于其它工作,從而獲得更多收入。農戶土地流轉后,延長土地流轉年限和增加土地流轉價格對農民收入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在黨的十九大會議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不變,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長30a政策,即是“定海針”也是“救心丸”,解決了流轉土地承包到期問題,以及土地流轉規?;芾淼闹萍s因素,讓土地承包戶或者經營主體放心大膽集中連片流轉土地。農業生產及收益是周期性很長的一個過程,短期的農地流轉收益較低,只有通過延長土地流轉年限才能取得較高收益[4]。同時進行科學政策引導,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與農業綜合示范園、現代農業、基本農田、土地復墾整理開發等進行結合,在鄉鎮或縣重點規劃建設幾個土地流轉示范園和基地,以試點方式引導推動全縣土地流轉實現并對土地集中連片經營和農業生產等元素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同時還要建立完善土地流轉市場產權制度,以保證農戶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增加農民收入,促使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5]。
通過貫徹落實西華縣新型農業生產補貼政策,保障農民工在進行新型農業綜合生產時可以獲得便利,進而保障全縣糧食產量增長;頒布優惠政策以此來吸引種糧大戶及企業積極推廣應用相關現代農業糧食現代化裝備工程和生產技術,依靠西華通用機場,使用現代無人機施肥打藥,進行農業規?;Z食生產;引進一批相關專業人才以努力確保農業糧食生產經營效率不斷提高,保障糧食種植者的經濟利益提高。落實農業生產保障政策有利于土地流轉年限的增加,提高土地種植者的經濟收入、積極性,有利于促進西華縣各地區土地流轉。同時構建農村土地流轉的利益分配、協調優化機制,完善全縣糧食主要主產區農戶利益補償機制,提高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糧食生產積極性,促進我國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確保糧食安全戰略實施[6]。
政府在繼續加強加快完善一級、二級土地經營權流轉同時,也要注重加快完善勞動力適應市場供需結構變化。此外要充分發揮西華縣政府各主管部門合理配置引導帶動作用,促進土地流轉各級市場健康發展和促進土地流出農民外出就業效益的不斷提高,同樣也要鼓勵土地流轉農戶依法進行土地合規并合法流轉,完善各級土地流轉。社會金融機構大力探索并給予流入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和農村房屋、林權、坑塘使用權抵押貸款制度,盡快出臺支持農業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如采取再貸款、利率優惠和窗口指導服務等間接調控手段,相關部門進行指導金融組織加大對土地流轉的扶持,同時稅收方面也要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7]。
新型職業農民需要專業的知識和能力,并且需要不斷參加政府和社會部門農業知識培訓,要在實踐中逐漸積累經驗。要想讓農民這個神圣職業變得職業化,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各界分工和交換資源,以進一步實現專業化、精準化和規模化[8]。將“互聯網+”、現代農業相融合,推動土地流轉面積占比,鼓勵政府對相關農業土地電子信息商務企業發展,重點支持土地流轉的土地農產品、打造土地農產品在農業電商服務平臺上直接實現快速線上交易,緊緊抓住農業電子商務行業飛躍式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9]。同時,打造一批縣級現代農業應用電子信息商務綜合運營信息平臺、縣級農業配送中間服務點和鄉級配送服務站,形成城鄉多體化現代農業電子物流服務網絡體系,針對農村土地生產流入者、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骨干企業等與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重要程度息息相關的經營主體,要繼續大力開展現代農業應用電子信息商務相關技術、知識的宣傳培訓,加快實施推動現代農業服務現代化[10,11]。經過近年農業生產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增加農村土地轉出后農民就業機會,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進而增加農民收入。
本文基于走訪調查數據,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法分析土地流轉對流出土地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分析發現,調查數據中的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價格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呈正態相關,假定其它因素情況不發生變化,每延長1a土地流轉年限,農民人均收入應該相應增加147.064元;同理,假定其它因素情況不發生變化,土地流轉價格增加1元·667m-2,農民人均收入也會相應增加19.018元。通過研究發現,隨著這幾年經濟發展,農村土地流轉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土地流轉面積呈現出較高增長趨向,同時農民人均收入也相應得到了增長,但是農民純收入增長還是比較慢,因此應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增加土地流轉年限和提高土地流轉價格以增加土地流轉所帶來的經營性收入。經過土地流轉后,束縛在土地上的勞動力會得到釋放,從而轉移到非農業工作中獲得更高的工資性收入,由此農民的整體收入也會得到相應提高。
根據研究結論,可以為西華縣土地流轉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西華縣農村的土地流轉在促進農民收入增加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關于農村土地的流轉對促進流出農民收入增加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農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業收入;在農村土地流轉中通過延長土地流轉年限和提高土地流轉價格來增加農民純收入是比較明顯的方法,但是經過本文分析發現,通過增加土地流轉面積比例來增加農民純收入的方法,其效果不是很明顯。本文僅調查研究河南西華縣東王營鄉部分土地流轉情況,由于有些是通過本人實地調查收集的數據,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偏差,研究中只是對流出土地農民收入情況進行分析,針對河南西華縣土地流轉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不太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實施者真正實際操作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且存在一些不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