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玉
肝硬化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是患者受到一種病因或者是多種因素長時間且反復性作用導致出現的彌漫性肝損害[1]。此疾病可劃分為酒精性肝硬化、肝靜脈回流受阻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一旦出現肝硬化失代償期有兩類表現:①肝功能減退;②門靜脈高壓。門靜脈高壓常導致肝肺綜合征、腹腔積液、脾功能亢進、上消化道出血等[2]。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并破裂出血,具有病情危重、發病突然及病亡率較高的特點,治療方面的重點是及時止血[3]。基于此,本文就本院收治的60 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生長抑素聯合鹽酸普萘洛爾治療上述疾病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4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 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28~72 歲,平均年齡(42.98±10.86)歲。觀察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27~72 歲,平均年齡(43.01±10.8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均由患者本人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符合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相關診斷標準;③能夠良好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年齡<18 歲者;②伴有肝性腦病或者肝癌疾病者;③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證者;④處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⑤伴有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作為基礎,即抑制胃酸分泌、輸血、維持電解質平衡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生長抑素治療,注射用生長抑素(商品名:思他寧,瑞士雪蘭諾有限公司,注冊證號X19990113)靜脈注射,首次劑量100 μg,之后進行靜脈滴注,滴注速率約為25 μg/h,持續72 h。持續治療7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鹽酸普萘洛爾治療,鹽酸普萘洛爾片(常州康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276),3 次/d,10 mg/次,根據患者心率情況調整劑量。持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脾靜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24 h 內出血停止;有效:治療24~72 h 內出血停止;無效:治療72 h 后出血未停止,或者再次出血,需要行手術等方式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止血成功判定標準:嘔血以及黑便等癥狀消失,接受隱血實驗檢查,結果為陰性[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量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脾靜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脾靜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量情況比較(,ml/min)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量情況比較(,ml/min)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在消化內科中屬于常見疾病,也屬危重癥,具有較高的病亡率,因此,及時予以科學的措施進行干預對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有著重大意義。就目前而言,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療多采用內鏡硬化劑、急診手術、三腔管壓迫及內科藥物等方案進行干預,其中內鏡硬化劑方案對于臨床醫師等相關技巧的要求較高,加之受到視野模糊等因素的影響,其治療效果不甚理想;三腔管壓迫方案干預后極易出現再次出血現象;急診手術方案的風險系數較高,病亡率較高[5],所以在推廣應用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在臨床診療中,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速度與出血量存在直接關系,其常見癥狀為便血和嘔血,由于出血次數頻繁和出血量普遍較多,所以通常患者會發生失血性休克現象,導致機體干細胞破壞加重,所以應盡早就診,并進行針對性治療。機體中樞神經系統、外分泌系統、下丘腦和腸胰系統廣泛分布生長抑素,腎上腺、腎、甲狀腺和前列腺等部位的環形多肽也分布少量生長抑素。生長抑素的活性形式共有兩種,一種是14 肽生長抑素(SST-14),屬于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質,構成物質為8 種氨基酸;另一種為28 肽生長抑素(SST-28);但SST-14 對于分泌胃泌素和抑制胰高血糖素上的作用大于SST-28[6]。細胞膜的生長抑素受體(SSTR)與生長抑素和生長抑素類似物(SSTA)有機結合,因此產生作用。天然生長抑素具有廣泛的作用,但是選擇性較差,而人工生成的生長抑素類似物(SSTA)具有持久單一的作用效果,在臨床中被廣為應用。目前,臨床上認為,生長抑素可抑制胃腸激素和生長激素等多種消化液,通過減少AMP 水平對機體分泌激素水平產生影響,可經由細胞膜上K+進行傳導,對外加電壓實施刺激抑制,最終形成Ca2+流通[7]。
SSTR1 和SSTR2 從1992 年就已經克隆成功,隨著相關學者不斷探索,陸續發現了以下5 種分子亞型:SSTR1~SSTR5,而且這5 種分子亞型中SSTR2、SSTR3、SSTR5 具有較強的人工合成生長抑素類似物親和力,遠強于SSTR1 和SSTR4[8]。有學者[9]曾經采用質子泵抑制劑合并生長抑素、單用質子泵抑制劑實施臨床研究發現,這3 種抑制劑在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合并質子泵抑制劑使用可保證出血區域的pH 值始終維持在6 左右,能夠幫助機體聚集血小板,促使其停止出血。但臨床上也有采用垂體后葉素降低門動脈血流壓力和內臟小動脈收縮的實驗,但這類實驗通常可選擇的藥物較少,又因為全血管收縮導致機體產生心腦血管等多種不良事件,不具備顯著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對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生長抑素聯合鹽酸普萘洛爾治療的效果理想。生長抑素主要是對胃泌素等多種激素(胃蛋白酶等)的釋放、分泌進行抑制,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內pH環境,為止血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通過抑制胃蛋白酶,有利于抑制其與凝塊之間的反應,可避免發生再出血[10]。除此之外,其具有較高選擇性,可有效收縮血管,減少胃黏膜等血流量,增強血小板的凝聚等功能,從而幫助止血。鹽酸普萘洛爾屬于異丙氨基萘氧基丙醇鹽酸鹽,也是一種β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藥物,可阻斷心肌β 受體,幫助減緩心率、抑制房室傳導、改善循環血流量[11]。除此之外,通過降低腎素水平,達到降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的目的,最終有效幫助止血[12]。
綜上所述,對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生長抑素與鹽酸普萘洛爾聯合治療,可有效提升療效,盡快改善靜脈血流量情況,且安全性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