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是常見的心臟病之一,簡稱風濕性心臟病。病變部位、病變發展速度和并發癥是慢性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密切因素。大多數患者都要經歷較長的無癥狀期,一旦出現心力衰竭等癥狀或并發癥,很難預防。因此,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應盡早診斷。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病情較為復雜[1]。其一般原因是風濕性心臟炎患者在逐漸愈合過程中出現一種伴有結締組織膠原纖維和基質的心臟損害,導致瓣膜病變,屬于非化膿性炎癥。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又稱風濕性心臟病,是指風濕性疾病引起的心肌損害導致的結締組織纖維化。瓣膜病是一種典型的風濕性心臟病。據臨床資料顯示,慢性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治療周期極長,存活率低,5 年生存率為40.00%,10 年生存率僅為20.00%,心力衰竭患者平均生存期僅為1 年,診斷越早,臨床效果越好。心電圖對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具有一定的診斷作用。而近年來,隨著成像水平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具有操作簡單、無創等優點,在心臟病的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研究選取本院80 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電圖檢查以及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與心電圖聯合檢查,比較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與心電圖聯合檢查以及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電圖分別單一檢查的疾病檢出率,探析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與心電圖聯合應用于診斷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80 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年齡41~78 歲,平均年齡(58.29±6.58)歲,男54 例、女26 例。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Hewlett-Packard HX 彩色多普勒超聲,探頭頻率3.5 MHz,常規進行二維、M 型、脈沖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檢查。檢查時患者采取左側臥位,取左心室胸骨旁長軸、短軸、胸骨旁四腔、心尖四腔、劍下四腔等斷面測量各腔大小,實時觀察心臟各房室腔,特別是左心房是否有血栓,準確測量室壁厚度,觀察室壁運動狀態,觀察各瓣膜回聲及開閉狀態,檢測返流程度。將探頭放在患者心臟尖部(第3~4 肋間)進行檢查。對二尖瓣、主動脈瓣和三尖瓣分別采用常規二維、彩色M 型和彩色多普勒三種模式進行掃描觀察,重點觀察二尖瓣、主動脈瓣和三尖瓣的情況。
心電圖檢查:采用Madex 心電圖儀檢查心電圖,觀察記錄心電圖的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探討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電圖單一檢查以及聯合檢查對慢性風濕性瓣膜病診斷的準確性和檢出率。
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顯示二尖瓣環鈣化,二尖瓣葉回聲增強,瓣膜功能正常提示為二尖瓣鈣化;顯示二尖瓣交界處回聲增厚,粘連,瓣膜活動受限提示二尖瓣粘連;顯示二尖瓣回聲明顯增厚增強,二尖瓣開口受限,提示為混合瓣。
二尖瓣狹窄判定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顯示二尖瓣跨瓣壓差<10 mm Hg(1 mm Hg=0.133 kPa),瓣膜面積在1.5~2.5 cm2為輕度二尖瓣狹窄;跨瓣壓差在10~20 mm Hg,瓣膜面積在1.0~1.5 cm2之間為中度二尖瓣狹窄;跨瓣壓差>20 mm Hg,瓣膜面積<1.0 cm2為重度二尖瓣狹窄。
二尖瓣反流判定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顯示二尖瓣返流面積<3 cm2為輕度二尖瓣返流;3~6 cm2為中度二尖瓣返流;>6 cm2為重度二尖瓣返流。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判定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顯示主動脈瓣返流<25%為輕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反流25%~65%為中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反流>65%為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主動脈狹窄判定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顯示主動脈瓣跨瓣壓差<25 mm Hg,瓣膜面積1~1.5 cm2為輕度主動脈狹窄;跨瓣壓差25~50 mm Hg,瓣膜面積0.75~1 cm2為中度主動脈狹窄;跨瓣壓差>50 mm Hg,瓣膜面積<0.75 cm2為重度主動脈狹窄。
三尖瓣反流判定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顯示三尖瓣反流長度<1.5 cm 為輕度三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長度1.5~3 cm 為中度三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長度>3 cm 為重度三尖瓣反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及心電圖聯合檢查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檢出率高于單一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電圖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434、23.725,P=0.000、0.000<0.05)。見表1。

表1 單一檢查和聯合檢查的檢出情況比較[n(%),n=80]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多發生在經濟條件差、環境質量差的發展中國家,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年齡在26~88 歲。近年來,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檢出率逐年上升,且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
彩色多普勒檢查無創性強,操作簡便,可以隨時檢查,多次重復。多種超聲診斷技術的聯合應用可以反映心臟結構、功能和血流動力學變化等多方面的信息。人們普遍認為,判斷瓣膜狹窄是診斷二尖瓣狹窄的金標準,也是診斷主動脈瓣狹窄的重要依據。本研究采用Hewlett-Packard HX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風濕性心臟瓣膜病,頻率分別為3.5、2.5 和5 MHz。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風濕性心臟瓣膜病,主要表現為瓣膜增厚、回聲增強、開放幅度和瓣膜面積縮小。當瓣膜不關閉時,心腔會擴大。對于二尖瓣狹窄患者,瓣膜呈穹頂狀,后葉和前葉可同向運動,這是風濕性心臟病的一個重要特征影像。根據瓣口面積可判斷繼發狹窄程度,瓣口面積1.5~2.5 cm2為輕度、1.0~1.5 cm2為中度、<1.0 cm2為重度。
慢性風濕性心臟病臨床發病率高,易合并瓣膜病變。不同程度的瓣膜損傷會導致不同的壓力負荷。常見的瓣膜病變是二尖瓣狹窄。據相關文獻報道,先天性畸形常出現心臟瓣膜炎癥、部分患者黏液樣變性、瓣膜結構創傷性和缺血性壞死,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臟瓣膜受創傷、炎癥、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疾病等因素影響,如瓣葉、乳頭肌、瓣環等畸形,易導致瓣膜關閉不全和瓣膜狹窄。為了進一步準確診斷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病情的變化,在診斷過程中提出了超聲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臨床價值。
根據相關文獻報道,超聲診斷可以綜合評價患者的整體心臟狀況(瓣膜增厚和鈣化、運動狀態、開閉程度、活動范圍等),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超聲心動圖可以有效地觀察和測量瓣膜面積和血流動力學。經超聲診斷,二尖瓣鈣化患者的臨床表現為二尖瓣逐漸增厚,二尖瓣運動明顯受限。二尖瓣粘連的臨床表現為二尖瓣逐漸增厚和二尖瓣交界處粘連[2]。超聲診斷的混合型瓣膜病的臨床征象是瓣膜增厚、開放。與X 線檢查結果相比,具有許多臨床優勢,特異性高,診斷率高,能有效評價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目前,超聲和心電圖被廣泛應用于本病的診斷,但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早期診斷困難,靜態心電圖只能做出部分有效診斷,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它不能完全被診斷出來。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診斷主要以左心房增大和左心室肥厚為主,這主要與該病的臨床表現有關。心電圖從體表記錄電活動的變化,具有創傷小、成本低等優點,是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方法。當患者出現胸痛、胸悶等癥狀時,心電圖會有ST-T 改變,但是僅靠心電圖診斷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是不理想的,需要超聲輔助檢查[3,4]。
超聲作為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常用診斷方法,具有無痛、無放射性等優點。
它可以清晰地顯示患者的器官和組織,更接近解剖結構,檢出率更高。超聲診斷的原理是超聲反射原理,但反射路徑、強度的改變以及環境的異常檢測也會造成誤診。此外,心電診斷儀的靈敏度也會影響檢測結果,如左、右心室同時肥大,電位會相互抵消,此時心電圖并無異常,容易誤診。它具有簡單、廉價、安全、無創等特點。兩種檢查方法的原理和標準不同,診斷結果也會不同。超聲可以動態觀察心臟的大小、結構、脈動和血流量,而心電圖可以在體表上連續監測心臟狀況,同步觀察心電圖的ST 段、心率、心肌缺血程度、持續時間、頻率等[5]。
據報道,慢性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病患者的預后與瓣膜病的類型和程度直接相關。因此,準確有效地診斷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瓣膜病變,對臨床治療和干預具有積極的意義。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是臨床診斷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將其應用于心功能診斷,不僅可以動態顯示心臟的血流和脈動,還可以動態顯示心腔的結構。同時有助于明確心腔、心房、心室等的形態、大小及瓣膜活動情況。結果表明,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電圖聯合應用對慢性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病的診斷是可行的、有效的,且具有準確率較高,操作簡單、無創等優點。
綜上所述,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電圖聯合應用于診斷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價值高,可有效提高病變的檢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