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葛
貧血屬臨床常見的一種血液系統疾病,主要是由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或血紅蛋白下降等因素造成。發病后,患者不僅會表現出全身乏力等癥狀,而且會引起多器官及系統的差異性反應,如皮膚蒼白、頭暈、頭痛、心率加快、呼吸困難、食欲缺乏等[1]。隨著物質、文化的進步與發展,近幾年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直接導致貧血發病率的逐年增長,影響患者機體健康與生命質量的同時,還會造成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2]。根據相關診斷標準及分類來看,貧血可劃分為地中海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類型。研究指出,地中海貧血、缺鐵性貧血等患者,給予其盡早、有效的診斷能夠對貧血治療產生非常重大的意義[3]。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檢驗貧血的方法,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應用具有積極效果,同時還存在簡單便捷、安全性高等特點[4,5]。基于此,本文選擇了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貧血患者和50 例體檢健康體檢者,均開展血液檢驗,并對其紅細胞參數的差異性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貧血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不具有影響本研究的其他重大疾病;③患者意識清晰,能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交流。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損傷者;②合并傳染性疾病者;③其他惡性腫瘤者;④認知功能異常者;⑤合并神經功能障礙者;⑥內分泌疾病者。將貧血患者按照貧血類型不同分為缺鐵性貧血組和地中海貧血組,每組50 例。另選擇同期50 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缺鐵性貧血組女38 例,男12 例;年齡最大65 歲,最小24 歲,平均年齡(43.48±7.24)歲。地中海貧血組女36 例,男14 例;年齡最大66 歲,最小25 歲,平均年齡(43.52±7.51)歲。對照組女34 例,男16 例;年齡最大63 歲,最小22 歲,平均年齡(43.51±7.19)歲。三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組后,三組均接受血液檢驗。在本次檢驗過程中,為保證結果的客觀性,應統一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采集到受檢者的血液標本后,應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管進行妥善保存。血液檢驗的具體方法:行血液檢測前,三組受檢者均應禁食禁飲約8 h,然后在晨起空腹狀態下進行血液標本采集,采集外周靜脈血約2~3 ml 到真空抗凝管中,顛倒混勻8 次,然后借助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液檢驗。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三組紅細胞參數水平,主要包括Hb、RBC、MCH、MCV、RDW 等。Hb正常參考范圍:男120~160 g/L;女110~160 g/L。RBC正常參考范圍:男(4.0~5.5)×1012/L;女(3.5~5.0)×1012/L。MCH 正常參考范圍:27~34 pg。MCV 正常參考范圍:80~100 fl。RDW 正常參考范圍:10.5%~14.5%。當貧血患者的MCV<79 fl,MCH<28 pg,即可診斷為地中海貧血;當貧血患者的MCV<79 fl,RDW>14.5%,即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Hb、MCH、MCV、RBC 高于缺鐵性貧血組,RDW 低于缺鐵性貧血組;Hb、MCH、MCV 高于地中海貧血組,RBC、RDW 低于地中海貧血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地中海貧血組的Hb、RBC、MCH 高于缺鐵性貧血組,MCV、RDW 明顯低于缺鐵性貧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紅細胞參數比較()

表1 三組紅細胞參數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地中海貧血組比較,bP<0.05
在內科臨床中,貧血是一種常見且多發的疾病。發病時,大部分患者會自覺耳鳴、頭昏、眩暈、面色蒼白等癥狀,如未能及時接受針對性治療,隨著病情的持續進展與發作,不僅會加重貧血早期的臨床相關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機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會造成休克反應,進而提高治療難度[6,7]。因此,患者需要在入院后及時接受篩查診斷,通過血液檢驗的方法明確患者的紅細胞參數,進一步確定患者的病情狀況,然后在醫護人員的建議下及時開展對癥治療[8]。
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成熟,臨床用于貧血診斷的方式越來越多,但是,血液檢驗因具有方便、簡單、安全性高、檢驗效果好等優勢,長期受到了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的一致青睞[9]。據張霞等[10]學者研究指出,由于樣本采集不規范、患者自身因素、送檢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在臨床檢驗期間造成誤差,進而降低血液檢驗的準確性。研究提示,分析血液檢驗中的紅細胞參數,能夠有效鑒別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促使醫護人員根據貧血的不同類型,予以患者針對性治療[11-15]。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Hb、MCH、MCV、RBC 高于缺鐵性貧血組,RDW 低于缺鐵性貧血組;Hb、MCH、MCV 高于地中海貧血組,RBC、RDW 低于地中海貧血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地中海貧血組的Hb、RBC、MCH 高于缺鐵性貧血組,MCV、RDW 低于缺鐵性貧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血液檢驗貧血患者的紅細胞參數,有助于鑒別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的類型,在提高診斷準確性的同時,還能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相關參考信息,值得在臨床工作中積極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