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
過敏性鼻炎是由于特應性體質者吸入外界過敏性抗原引起的鼻腔黏膜的變應性疾病,又稱變應性鼻炎。鼻癢、鼻塞、流清涕及打噴嚏為主要癥狀,病情加重可能會引起并發癥如哮喘、嗅覺障礙等,當過敏原有季節性的增減或持續存在時,發病也會呈現季節性的加重,給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1]。由于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并不確定,一般認為與環境因素、過敏原以及個人體質密切相關,且近年來疾病的增加,各類新藥不斷研發,該病的防治有了多種選擇方案,各類藥物的治療效果并不相同[2]。臨床上使用較多的糖皮質激素作為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首選藥物,但并未能完全控制其并發癥產生。近年來,本院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噴劑聯合孟魯司特鈉聯合治療過敏性鼻炎,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50 例過敏性鼻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過敏性鼻炎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患者年齡>15 歲;患者均有打噴嚏、流清涕、鼻塞、鼻黏膜腫脹等癥,有明確的吸入物致敏原。排除標準:合并有肝腎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藥物過敏以及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患者[3]。根據用藥方案的不同,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5 例。其中,對照組男40 例,女35 例;年齡17~63 歲,平均年齡(32.8±10.07)歲。觀察組男42 例,女33 例;年齡18~62 歲,平均年齡(33.1±9.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MSD Belgium BVBA/SPRL,注冊證號H20140100)鼻腔給藥,單側鼻孔1 噴/次,50 μg/噴,1 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孟魯司特鈉[Merck Sharp &Dohme Ltd.(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J20130053],10 mg/次,1 次/d,連續治療2 周,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抗過敏藥物、抗組胺藥及噴鼻劑,忌食辛辣、生冷以及油膩的食物等[4]。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對鼻癢、鼻塞、流涕、噴嚏等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評分,評分越高其臨床癥狀越嚴重。癥狀均消失記為0 分,有輕度癥狀即為1~3 分,中度癥狀為4~7 分,重度癥狀為8~10 分。②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 周后清晨,空腹抽取5 ml靜脈血,檢測患者的IL-4、IL-12 及IgE,分別表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及免疫球蛋白E 水平[5]。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鼻腔干燥、食欲減退、關節疼痛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噴嚏、鼻塞、鼻癢及流涕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噴嚏、鼻塞、鼻癢及流涕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IL-4、IL-12、IgE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患者IL-4、IgE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IL-12 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IL-4、IgE 水平低于對照組,IL-12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ng/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治療中,觀察組中有1 例出現鼻腔干燥、1 例食欲減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7%;對照組1 例關節疼痛、1 例鼻腔出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較常見的疾病,發病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遺傳因素以及空氣污染等均可導致該病呈現升高趨勢,當空氣中的花粉、螨蟲以及塵土、動物皮屑等污染物較嚴重時,對患者的生活治療與健康影響明顯[6]。早期反應一般表現為當機體接觸過敏原后,導致鼻部產生系列癥狀,吸入的過敏原與已結合在血小板以及嗜酸性粒細胞上的IgE 結合,肥大細胞釋放的大量組胺引起的系列炎性反應,隨后循環的炎癥細胞被激活,大量釋放的炎癥介質進一步加重炎性反應,最終導致鼻黏膜炎癥過程[7]。雖然過敏性鼻炎并非嚴重疾病,但其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鼻息肉、中耳炎等疾病。目前,臨床的治療方法一般為免疫療法、過敏原遠離以及藥物療法等[8]。
糠酸莫米松鼻噴劑是一種強效的外用糖皮質激素,作為新型的鼻內皮質類固醇激素類的藥物,作用機制是通過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噴入鼻腔后發揮作用,抑制炎性細胞向炎癥部位移行,發揮強有力的抗過敏作用,阻止炎性遞質反應,同時與靶細胞中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后抑制炎性細胞的活性,減少細胞因子與介質的釋放與產生,阻止鼻黏膜分泌引起的各種炎性反應產生的化學物質,減少鼻黏膜的粘液分泌,改善鼻部癥狀,另外促進以嗜酸粒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的凋亡,且生物利用度以及胃腸吸收率較低,即使在長期使用情況下,局部用藥幾乎不產生全身不良反應[9,10]。另外增強內皮細胞的穩定性、抑制免疫反應,從而降低過敏活性物質如組胺等的活性,降低其釋放。孟魯司特鈉作為一種選擇性的白三烯受體拮抗藥,可以特異性的抑制白三烯受體,同時抑制肽基生長因子對嗜酸性以及嗜堿性粒細胞的促成熟作用,從而抑制外周血以及呼吸道中的嗜酸性粒細胞的聚集,降低其含量來降低炎性反應,對空氣中二氧化硫以及花粉等刺激引發的炎性反應有抑制作用,且對機體重要器官無明顯不良反應[11]。過敏性鼻炎患者發病中存在TH1 及TH2 細胞,因其細胞因子網絡的失衡,黏膜局部TH2細胞浸潤后免疫活性過度活躍,導致血清中IL-4 細胞因子水平上升,由于IL-4 能上調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從而導致氣道炎癥的發生,而IL-10 細胞因子水平明顯下降。糖皮質激素作為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首選藥物,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癥反應[12,13]。
綜上所述,糠酸莫米松噴劑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過敏性鼻炎效果顯著,能迅速的緩解癥狀,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