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宮麗娟 王波 楊景元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傳播途徑與艾滋病一致,其主要是經血液、母嬰和性途徑傳播[1]。丙肝是我國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自2013 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全區丙肝報告發病率位于全國第5 名,并且呈現逐年上升態勢,2018 年上升至全國第3 名。寧城縣作為報告發病率全區第一的丙肝重點地區,其報告發病數占全區103 個縣區總報告病例數的近20%,因此,作者對寧城縣2014~2018 年丙肝疫情流行特征開展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數據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中“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按照報告地下載系統中錄入日期為2014~2018 年寧城縣報告的全部丙肝病例。
1.2 研究方法 分析2014~2018 年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報告的丙肝病例資料,包括疫情概況、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職業)、地區特征及疾病分類。
2.1 疫情概況 2014~2018 年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按照錄入日期、報告地共報告丙肝病例8817 例,按照審核日期、現住址共報告丙肝病例8262 例,寧城縣連續5 年丙肝報告發病數和發病率居全區第一,由2014 年的報告發病率196.29/10 萬,上升到2018 年的208.57/10 萬,其中2016 年報告發病率最高,為225.75/10 萬,高于全國平均報告發病率(31.05/10 萬)近3 倍。
2.2 人口學特征 性別分布:2014~2018 年共報告病例8817 例,其中男5695 例,女3122 例,性別比例為1.82∶1,男性多于女性。年齡分布:報告病例中36.96%(3259/8817)集中在51~60 歲,其次為61~70 歲、構成比為28.89%(2547/8817),第3 位是41~50 歲、構成比為16.49%(1454/8817),≤20 歲病例最為少見。見圖1。職業分布:2014~2018 年報告病例以農民為主,共計8486 例(96.25%),且農民發病例數呈增長趨勢,其他職業發病例數較少。見表1。
2.3 地區特征 寧城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南部,屬于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交界相對特殊地理位置。報告病例現住址以本縣區內為主,共計7527 例(85.37%),其他省病例共計1259 例(14.28%)。病例報告的醫療機構中以寧城縣政府所在地天義鎮為主,占96.03%,其中寧城縣中心醫院報告病例6909 例(78.36%),其他醫療機構報告病例較少。見表2,圖2。
2.4 疾病分類 報告病例以慢性病例為主,共計8145 例(92.38%),急性病例較少共計137 例(1.55%),存在未分類病例情況。病例類型以確診病例為主,共計8239 例(93.44%),臨床診斷病例較少,且呈現確診病例報告逐年增多,臨床診斷病例逐年減少情況。見表3。0-20 例20-50 例50-150 例>150 例

圖1 寧城縣丙肝報告病例年齡分布

表1 2014~2018 年寧城縣丙肝報告病例人口學信息(n,%)

表2 寧城縣丙肝報告病例分布情況(n,%)

圖2 寧城縣各鄉鎮丙肝報告病例分布情況

表3 寧城縣丙肝病例分類報告情況(n,%)
2008 年,我國出臺新版《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WS213-2008),根據診斷標準,通過我國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數據發現,2009~2012 年全國丙肝的報告發病例數平均每年增長16.92%。從2013 年開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陸續出臺丙肝控制策略,將丙肝與艾滋病合并管理,因此2013~2015 年增長呈明顯減緩趨勢[2]。但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的丙肝報告發病情況卻與全國疫情不同,從2013 年開始報告發病率逐年大幅度增加,至2018 年已位居全國第2 位,且與之相鄰的建平縣位居全國第一位[3],提示這一地區的丙肝疫情非常嚴重。因此,需要通過分析當地流行病學特征,探究其發病原因,為下一步防控提供理論基礎。
近五年,寧城縣丙肝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職業以農民為主。這與全國其他地區的流行病學特征類似[4,5],可能的原因為丙肝發展的隱匿性以及農民生活經濟水平較低,既往丙肝患者只有在丙肝發病期才會去醫院就診,導致的既往病例被發現。患病人群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這與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特征一致[6,7],提示男性為丙肝發病高危人群,可能與男性的工作壓力較大、就診率高、社交頻繁、發生高危性行為幾率較大等原因有關。在病例報告地區方面,寧城縣作為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由于經濟水平和醫療條件較高,因此就診病例除本縣區之外,周邊其他省縣區就診病例也相對較多。天義鎮作為寧城縣政府所在地,由于人口居住相對聚集,且醫療資源相對集中,因此病例報告的醫療機構中以天義鎮為主。其他如忙農鎮、甸子鎮等報告病例較多鄉鎮的高報告原因有待進一步核查。報告病例以確診病例和慢性病例為主,這與其他地區以臨床診斷病例為主要病例構成有所不同[8,9],主要原因為,由于當地丙肝發病例數較多,人群就診、檢測意愿較強,當地醫療機構的實驗室丙肝核酸檢測較普及且檢測能力較強。但后續仍需要進行病例數據現場核查來確定病例報告的準確性[10]。
綜上所述,2014~2018 年寧城縣丙肝疫情呈明顯上升趨勢,今后應重點加強對寧城縣男性人群、農民群體的宣傳教育,提高對于丙肝的認識程度,提高主動檢測比例。同時應繼續加大醫療機構的丙肝核酸檢測力度和范圍,提高醫療機構丙肝病例報告數據質量。建議建立統計模型根據既往疫情進行丙肝發病趨勢預測,并開展有針對性的病例對照研究,為尋找當地丙肝流行的真正原因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