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琦 高宏波 劉薇 翁文采
結直腸癌的主要轉移部位為肝臟,50%左右的結直腸癌患者會發生肝轉移,肝轉移預后較差,是結直腸癌的主要致死原因[1]。有研究報道,肝轉移患者若治療不及時或無法切除病灶,5年存活率僅為5%左右[2]。因此,判斷結直腸癌患者是否發生肝轉移,對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及預后評估至關重要。MRI 是目前常用的檢查結直腸癌分期的方法,可多平面對病灶進行掃描,清晰的顯示病灶位置、大小等特征,且可對病灶與鄰近組織的關系進行觀察[3,4]。CA199 是診斷結直腸癌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本研究選擇本院2015年6 月~2019年6 月收治的80 例直腸癌患者,就MRI 聯合血清CA199 在直腸癌肝轉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作以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6 月~2019年6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6 個月切除物病理檢查結果不同分為轉移組(46 例,有肝轉移)和未轉移組(34 例,無肝轉移)。轉移組患者中男27 例,女19 例;年齡22~68 歲,平均年齡(43.58±8.67)歲。未轉移組患者中男18 例,女16 例;年齡23~68 歲,平均年齡(43.63±8.71)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未轉移組符合直腸癌診斷標準[5],轉移組符合直腸癌肝轉移診斷標準[6];②經病理學確診;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轉移組患者入組前肝臟接受過治療;②肝功能嚴重異常者;③有MRI 檢查禁忌證者;④既往有其他惡性腫瘤史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前均進行血清CA199 檢測及MRI 檢查。
1.3.1 MRI 檢查 患者檢查前空腹6 h,并服用清腸藥物,取仰臥位,用1.5T MRI 儀(Philips)掃描患者膈頂至肝下緣。參數設置:①橫斷面:T1WI:重復時間(TR)570 ms,回旋時間(TE) 8 ms,層間距0.4 mm,層厚4 mm,矩陣212×160,視野180 mm;T2WI:TR 3000 ms,TE 90 ms,層間距0.5 mm,層厚3.5 mm,矩陣250×250,視野180 mm。②矢狀面:T2WI:TR 2600 ms,TE 90 ms,層間距0.4 mm,層厚3.5 mm,矩陣250×250,視野260 mm。③冠狀面:T2WI:TR 2750 ms,TE 85 ms,層間距0.4 mm,層厚3 mm。④DWI:TR 2000 ms,TE 55 ms,層間距0.4 mm,層厚4 mm,矩陣80×130,視野180 mm。b=0、1000 s/mm2。由兩位影像科醫師進行閱片,后處理DWI 圖像,生成ADC 圖,并測量目標ADC 值。
1.3.2 血清CA199 檢測 取清晨空腹血5 ml 放入含分離膠的真空管中,自然凝固后,用水平離心機(白洋B600A,轉速3500 r/min)將血清分離10 min 并吸出,用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血清CA199 水平,儀器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CENTAUR XP,德國西門子)。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的影像學特征;比較兩組ADC 值及CA199 水平;比較分析MRI、CA199 單獨及聯合檢測對直腸癌肝轉移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MRI 診斷肝轉移標準:在T1WI 呈稍低或等信號;在T2WI 上肝臟轉移灶呈稍高或等信號,邊緣可呈分葉征或毛刺征,部分信號不均勻;DWI 呈高信號;ADC 圖呈低信號。分析MRI 檢查兩組患者的影像特征。CA199 陽性標準:CA199>27 U/ml。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影像學特征 未轉移組患者MRI 檢查顯示病灶呈橢圓形或類圓形,T1WI 呈等信號,均勻;T2WI 呈稍高信號,均勻且邊緣光整;DWI 呈稍高或高信號,ADC呈稍低或等信號。轉移組患者MRI 顯示T1WI 呈稍低或等信號,T2WI 呈稍高或等信號,邊緣呈分葉狀或毛刺狀,不均勻,DWI 明顯高信號,ADC 低信號。
2.2 ADC 值、CA199 水平 轉移組患者ADC 值低于未轉移組,CA199 水平高于未轉移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ADC 值、CA199 比較 ()

表1 兩組ADC 值、CA199 比較 ()
注:與未轉移組比較,aP<0.05
2.3 特異度、敏感度及準確度 MRI 聯合CA199 檢查對直腸癌肝轉移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高于MRI、CA199 單獨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表4,表5。

表2 MRI 檢查結果 (n)

表3 CA199 檢查結果 (n)

表4 MRI 聯合CA199 檢查結果 (n)

表5 MRI、CA199 單獨及聯合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比較(%)
結直腸癌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居第3 位,死亡率居第5 位,結直腸癌發生肝轉移后,轉移病灶的位置、數量與手術方式的選擇、術后生存率等密切相關[7]。研究指出,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手術禁忌證包括術中肝切除量≥75%,無法保留2 個及以上相鄰肝段,肝功能未達到A 級等,因此,及早發現肝轉移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5年存活率[8,9]。
本研究結果顯示,未轉移組患者MRI 檢查顯示病灶呈橢圓形或類圓形,T1WI 呈等信號,均勻;T2WI 呈稍高信號,均勻且邊緣光整;DWI 呈稍高或高信號,ADC 呈稍低或等信號。轉移組患者MRI 顯示T1WI 呈稍低或等信號,T2WI 呈稍高或等信號,邊緣呈分葉狀或毛刺狀,不均勻,DWI 明顯高信號,ADC 低信號。說明MRI 檢查可清晰顯示病灶位置、形態等特征,與未轉移組的圖像有明顯差異。MRI 檢查對軟組織的分辨率極高,可通過區分腫瘤血管與正常血管的基底膜情況、周細胞粘附情況等,區分腫瘤病灶[10]。本研究中,轉移組患者ADC 值低于未轉移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由于MRI 的擴散加權成像技術,可觀測到水分子的自由擴散運動,從而將組織細胞密度、細胞膜的完整性通過ADC 值進行評估[11]。惡性腫瘤的密度較大,水分子運動受腫瘤病灶的限制時,ADC 值則降低[12,13]。另外,轉移組患者CA199 水平高于未轉移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CA199 對直腸癌肝轉移具有診斷價值,CA199 是細胞間粘附分子,為細胞膜上的糖脂質,可經腫瘤血管進入血液,是結直腸癌、胰腺癌的標志物[14]。有研究指出,CA199可預測患者結直腸癌分期及轉移情況,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5]。本研究中,MRI 聯合CA199 檢查對直腸癌肝轉移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高于MRI、CA199單獨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檢測對直腸癌肝轉移的診斷價值更高,兩者可互相補充。
綜上所述,MRI 聯合血清CA199 檢查對直腸癌肝轉移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可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