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新

“ 現(xiàn)在的孩子總是什么都不愛吃,哎,不好養(yǎng)呀!”一句話,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這不愛吃、那不愛吃,想讓他們乖乖吃飯簡直比登天還難。無論是軟磨硬泡,還是聲色俱厲,他們就是不買賬。
遇到不想吃飯的孩子,相信90% 的家長都會這樣做:開出條件誘惑吃、逼著吃、追著吃、用看電子產(chǎn)品的方式哄著吃……這些方式雖然暫時有效,但從長遠來看是弊大于利的,不僅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可能會讓寶寶對吃飯產(chǎn)生抵觸情緒。沒有人喜歡被逼迫,孩子也是如此。食物本身不會讓孩子反抗和排斥,更多的還是與食物同時產(chǎn)生的負向情緒,將食物作為載體再呈現(xiàn)出來。
在很多家長看來,吃飯就是吃飯,和孩子“能力感”養(yǎng)成有什么關系?其實,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還是比較緊密的。吃飯的意義不僅僅是吃飯,背后還有更大的能力和力量體現(xiàn)。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吃飯又快又好,我們會把哪些話掛在嘴邊?
“哇,我們家寶寶好獨立呀!”
“看,咱們寶寶吃飯好香,很會為自己身體負責!”
“咱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簡直太美好了!”
“寶貝,你好有能力,能夠自己吃飯了!”
“寶寶自己可以決定愛吃哪個,真是自主的寶貝!”
如果孩子吃飯一直不積極,長此以往形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就很難糾正了。可別小瞧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它不僅會讓孩子身材瘦小、容易患腸胃病,還會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就餐狀態(tài)。
有些孩子甚至會因為嚴重挑食、偏食,在幼兒園很難吃到合胃口的飯菜,進而對上幼兒園心生抗拒,缺乏一定的適應力和團隊融入能力。也會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老師的負擔,不利于孩子人際交往,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有深遠影響。
孩子科學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是有方法可循的,爸爸媽媽們無需過度焦慮。除了進食規(guī)律、不斷豐富食物品種以外,還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都是我在育兒過程中的經(jīng)驗之談。
喜愛爸爸媽媽,崇拜、仰慕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爸爸媽媽可以將孩子對自己的愛、崇拜和仰慕,與桌上的食物聯(lián)系起來,說不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舉個例子:
?寶貝,你看這是今天爸爸媽媽為你精心烹制的晚餐,這里面都是我們對你的愛哦!快把我們的這份愛吃光光吧!
?寶寶想不想跟爸爸一樣身材高挑,這么帥呀?我們跟著爸爸一起吃黃瓜(芹菜),長得跟爸爸一樣帥氣,身材好!
?寶寶,你看媽媽的皮膚好好哦,我們也跟媽媽一樣美,好不好?吃個白煮蛋,可以吸收蛋白質(zhì),成為大美人哦!
游戲法
很少有孩子能抵御游戲的誘惑,尤其是對于好勝心強的孩子。爸爸媽媽們不妨自編自導一些“游戲規(guī)則”,讓孩子在吃飯的同時,擁有打怪升級的樂趣,自然也就愛上吃飯了。
舉個例子:
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戰(zhàn)了!我在吃含有綠色能量的食物,這樣我的能量源就超級厲害了。寶寶我們一起吃綠色的蔬菜吧!哇,感覺你體內(nèi)滿滿都是能量!
孩子:“我就是不想吃飯!”
爸爸媽媽:“寶貝,現(xiàn)在是我們的吃飯時間,你可以不吃,但我們一家人要在一起哦!”
接下來,引導和讓孩子開始看到美食的美妙。
孩子:“我想去玩,不想吃飯!”
爸爸媽媽:“你確定現(xiàn)在不想吃飯,對嗎?我們的吃飯時間是7 點結束,結束后就沒有飯和零食了,你準備好承擔餓的后果了嗎?餓沒關系,有時候饑餓就是最好的食物。”

孩子:(吃兩口就跑出去玩了)
爸爸媽媽:“我知道寶寶非常尊重大家,想要跟我們一起吃飯。寶寶如果給媽媽夾菜,媽媽心里會很開心的!”
引導孩子看到大家圍坐在餐桌邊一起吃飯的開心。
孩子:“菜的賣相太難看,我就不吃!”
爸爸媽媽們,挑戰(zhàn)菜品的美觀和美味的時候到了!孩子這么說,說明你的烹飪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平日里多多練習,一定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飯菜。
美國著名兒科醫(yī)生、心理學家斯巴克先生認為,每個兒童生來就有一套自行調(diào)節(jié)進食數(shù)量和種類、滿足正常生長發(fā)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機制。也就是說,孩子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該吃多少。沒有天生不愛吃飯的孩子,家長只需要采用適當?shù)姆绞郊右砸龑В湍苷0l(fā)揮自己的飲食功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