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培珍
常見的淡水魚有胖頭魚(鳙魚)、草魚、鯽魚、鯰魚、青魚、鯉魚、鰱魚等,這些淡水魚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廣受消費者喜愛。然而,在如今養殖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抗生素濫用、藥殘超標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部分養殖戶為了解決淡水魚在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違規使用恩諾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綠、硝基呋喃類等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獸藥。
恩諾沙星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可用于治療動物的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動物專屬用藥。人若長期食用恩諾沙星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恩諾沙星在體內蓄積,進而對人體機能產生危害,還有可能使人體產生耐藥性,影響軟骨發育,導致畸形。
多年來,我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在開展各類食品的抽檢工作中,在淡水魚中檢出恩諾沙星超標的問題時有發生。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0年第29號〕11批次食品不合格通告”就曝光了江蘇省南京鳳棲茶南農貿市場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肖為懷銷售的、來自江蘇省南京江寧浩長水產商貿行的鯽魚,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又如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第44期省級食品安全抽檢的上海梅川農貿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黃可榮銷售的、來自江楊北路水產批發市場小潘水產店的鯽魚,經檢測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為828微克/千克,超過國家規定的限量指標(≤100微克/千克)。2020年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披露的不合格信息中,涉事超市為永輝超市有限公司大慶經六街店,不合格淡水魚為銀柳魚、鯉魚、鯽魚(購進日期均為2020年5月22日),均被檢出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其中,銀柳魚超標最高,檢測結果為297.6微克/千克,遠超國家規定的限量指標。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原盛廣等研究人員在對“北京農貿市場常見淡水魚體內抗生素殘留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恩諾沙星在鯉魚、草魚、鯽魚和鰱魚中均有檢出,其中鯉魚體內的恩諾沙星含量高于其他3個魚種;被恩諾沙星污染最嚴重的是鯉魚,其次是鯽魚、草魚和鰱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31650-2019)中規定,恩諾沙星在魚的皮和肉中最大殘留限量值為100微克/千克。淡水魚中恩諾沙星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過程中為快速控制疫病,違規加大用藥量或不遵守休藥期規定,致使產品上市銷售時的藥物殘留量超標。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薦,動物性食物應優先選擇魚類,每日水產品推薦量達到40克以上。有專家建議,無論什么魚都不建議吃太大的,因為越大的魚生長周期越長,體內沉積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越多。一般來說,對于淡水魚中的青魚、草魚、鰱魚、胖頭魚等,可選購0.5~1千克大小的,此時,飼養周期不長,但已達到上市標準,體內的有毒有害物質相對較少,且肉質較嫩。消費者可以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的攝入量選食淡水魚,既可獲得營養又可降低健康風險,確保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