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佐
摘 要:現代化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大大地提高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自我教育,將自我教育融入積極心理學中,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到學生的發展,也成了一個必然趨勢。文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了明確深入的分析,表明了在學生心理健康中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論述了積極心理學在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產生的價值,以使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用積極心理學來引導學生的自我教育,深入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使學生的積極心態得到有效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重要性;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一、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利用各種方法途徑,使得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積極心理學的含義是要用科學的方法對人類的積極心理狀態進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了幸福、美德、審美、創新、善良等健康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它的存在對于個人、家庭、組織和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以品格優勢為基石,以正面情緒、投入、人際關系、人生意義、成就等五個方面為支柱的“幸福大廈”模型,為我們提供了追求美好人生的路徑。
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們的重點關注領域。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學生群體,是一個看似輕松,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他們在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心理健康已經告急。學習問題、人際問題、情感問題,這些都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方面。心理健康是學生成才的基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蕩著一代代年輕學生的心靈,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積極心理學與當下所流行的激勵成功學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它更為嚴謹,并非隨時隨地進行的雞湯文講座。心理學分為分理論和應用學科兩大部分,部分心理學家擅長理論的研究,心理學醫生則更多的是進行臨床實踐。心理學研究的是有關人的心理的各種病癥,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心理學家才會對健康的心理進行研究,人們更注重不健康的原因,更加關注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然而積極心理學是引導幫助人找到正確健康的途徑,指導人怎樣能夠積極快樂地生活。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在做什么事,都要在事先有個計劃或者準備,才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實現目標并不能使人幸福,但擁有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過程會讓人更加滿足。
二、自我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中的必要性
自我教育指的是學生依照教育者的要求,為達到目標進行的自身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起到監督和約束自己學習的作用,并且還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從而可以使自己不斷地完善。學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內涵是學生可以自行調節身心的發展,擁有維護心理方面的基礎能力,它體現在四個方面,分別是自我認知能力、自我實踐能力、自我要求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學生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外界的幫助,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可以促使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大學階段的學生已經成年,心理逐漸發育成熟,在這個時期塑造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效的。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對理想和抱負也充滿了自信,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會造成學生容易形成落差感,逐漸開始自我懷疑,否定自我,進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自我教育理念要與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相一致,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意愿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心理教育方式,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維體系,另一方面,自我教育以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會讓學生更加關注自身的發展需要,促使學生自覺進行心理調節。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分別從自我認識、自我實踐、自我要求和自我評價出發,多項內容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積極心理學對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產生的影響
(一)幫助學生更好地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積極心理學的含義是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積極倡導和發現每一個人身上的積極因素,然后利用這種積極因素去傳播影響到更多的人的心理和行為,有助于人們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學生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正在不斷地完善,而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自我認識,在積極心理學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倡導學生形成穩定的自我意識,使學生對自我的審視和評價更具有客觀性。當學生遇到心理困難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積極力量的作用,用其進行自我引導,這可以有效地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有利于觀念的革新和認知的增強
個人觀念的守舊非常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當人們無法對個人觀念進行及時的更新,那么他們本身原有的觀念就會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進而對事物的認知產生偏差。因此,他們只有不斷更新觀念和完善自身認知體系才能夠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利用積極心理學的模式,從全新角度看待問題,有利于建立新的觀念與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
(三)有利于加強情緒調節和控制能力
情緒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心理狀態是否良好。學生在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時,最常表現出的是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積極心理學下的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有利于促使學生從自身出發進行情緒的調節與控制,利用積極力量對消極情緒進行干預,從而使情緒調節和控制更有針對性,能夠快速有效地轉變不良心態。
(四)對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良好環境的營造提供了很大幫助
學校將積極心理學融入日常教學中去,為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良好環境的營造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學生所生活和學習的環境以及人際交往的環境對其心理健康發展能夠產生積極的直接影響。首先,積極心理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學相較于小學和中學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學習氛圍相對寬松,因此學生的自控能力成為良好學習環境建立的必要內容。教師要利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加強學生的自覺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其次,在生活中,學生與他人的溝通交流較多,社會關系逐漸復雜,積極心理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減少社交困擾,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提高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并能夠與教師和同學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在與人相處中收獲更多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目前主要的休閑娛樂活動和信息獲取方式來源于互聯網,且網絡資源也并不只有健康的信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此一來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就更為重要了。
四、結語
學校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對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進行及時的創新改善,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下,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是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過程中必要的途徑,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及時更新自身的觀念,努力使自身的情緒調節和控制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地培養積極的人格,發揮優勢特征,營造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個人積極性,全面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吳艷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體系中的構建和實施[J].亞太教育,2020(1):43.
[2]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20,40(2):171-176.
[3]賀小瑞,趙見偉,張少杰.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查 ——以燕京理工學院為例[J].才智,2020(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