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霖

節能環保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是朝陽產業,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但是,近年來,節能環保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這對新興產業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因此,研究我國節能環保企業安全風險管理,探究節能環保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內容,從而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 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無論是工業、農業、商業還是服務業,以及單位、家庭,都涉及節能環保相關事宜。因此,節能環保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節能環保集團”)是我國唯一一家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目前業務領域主要分布在節能領域諸,如工業節能、建筑節能、電網的綜合能源利用;清潔能源領域,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垃圾和生物質(包含餐廚垃圾、生物質轉化為瓦斯)發電、廢棄礦井瓦斯發電等。在環保領域,節能環保集團業務范圍涉及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處置,固廢、危廢(包含醫廢)等的處置以及礦渣的處置和再利用等。其他服務主業的工程領域如工程施工的設計、監理和總承包施工,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及節能環保咨詢服務等。
第一,固有風險因素多。一是涉及行業多,由于節能環保產業是依附于其他行業而開展經營活動,因此節能環保企業涉及大部分國民經濟行業。以節能環保集團為例,主營業務涉及70 余個細分領域;二是企業分布地域廣,分布在除西藏外全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三是生產運營固有風險持續增高。節能環保集團高危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占全部營業收入近50%。全系統有多家企業涉及化學品“兩重大一重點”,消防重點單位上百家,在用特種設備近3000 臺套。
第二,新產業風險因素多。由于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新工藝、新材料不斷產生,生產、經營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新設備新器具也是層出不窮,對風險管理帶來極大挑戰。具體有:
一是業務領域不斷擴大,生產工藝帶來更多風險。隨著資產規模不斷擴大,行業領域不斷拓展,污水處置不僅是生活污水還有工業污水,固廢處置不僅涉及一般的生活垃圾還有醫廢、危廢等,工藝更復雜、危險性更大,作業環境風險更加嚴峻。
二是業務規模急劇增加,導致生產單位管理力量被弱化。新的生產企業投入運營,基層新的生產人員逐漸增加,生產管理人員不斷被稀釋,安全環保管理力量也被削弱,結果就是監管能力和水平趨于下降。
三是工程模式多樣化。工程領域施工中,在傳統的工程總承包(EPC)、項目管理承包(PMC)模式、設計-建造(DB)模式下,呈現出更多的模式,如平行發包(DBB)模式、施工管理承包(CM)模式、建造-運營-移交(BOT)模式、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PPP)等。傳統的管理模式不能適應新的業務需要。
第三,承包商數量多。近年來,節能環保集團投資和承包項目快速增長,運營項目需要維修、保養、后勤服務等多項支撐。2020 年,在建基建項目上百個,其中基建及檢維修提供服務的承包商上千家。其中,規模小、管理弱的承包商占比較大,自身安全意識也較為薄弱,使得管控難度不斷加大。
第四,政策因素導致搶工期現象突出。政府的優惠電價政策要求年底并網發電,導致太陽能、風電和垃圾發電的許多項目存在搶工期的現象;一些地方長期環保設施欠賬,加上環保督察壓力所迫,業主對環保項目必須壓縮工期,導致投資施工單位趕工期、搶進度。
一是企業領導安全意識有待提高。目前,生產經營企業領導主要關注年度經營指標的考核完成情況,對于生產經營中安全風險管理主動性不夠,反而認為安全管理占用生產時間,增加成本。
二是安全風險管理能力不夠。部分安全管理人員業務能力和責任意識不高,導致企業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做好風險辨識和評估,對存在的風險沒有完整識別,更不能提前控制或排除潛在風險。有些企業制定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也不能在事故發生時科學應對。
三是企業直線管理層層衰減。由于許多企業都是新投資項目或者新投入運行,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直線落實層層衰減,車間、班組到個人的屬地責任未能落實到位,“三違”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安全風險控制存在嚴重的缺位。
四是職業培訓不到位。目前,檢維修承包商多為個體戶或私營企業,他們在承包后還存在勞務分包的現象。承包商規模小、實力弱,安全培訓難以到位。此外,生產作業人員多是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識不夠,加之缺少系統的安全培訓,作業時違章現象屢禁不絕。
第一,完善企業風險管理責任體系。建立有效的安全責任體系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點,企業加強自身的安全責任管理體系建設,合理架構屬地責任管理要素,對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節能環保企業要充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根據自身工藝生產特點,按照“三個必須”(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明晰生產經營和管理部門、車間和班組的安全管理責任,確保屬地有責任人,直線管理到位,各項安全操作規程準確執行,并通過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對企業的安全風險管控進行有效評價、考核。
第二,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機制。節能環保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生產工藝特點,對材料、設備、環境等進行充分、全面地調查、分析,對風險因素辨識徹底,制定風險因素清單和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如對高危作業要嚴格作業票的審批和監督執行。
制度執行是否到位最終依靠人的素質,因此承包商或者業主單位對從業人員應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從業人員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強化從業人員的自我保護能力,并加大企業內部安全保障的資金投入,防控事故的發生。
第三,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在設計階段,節能環保企業必須從生產工藝、流程上確保安全設施、自動切斷裝置、自動報警裝置等硬件配備的配套;在信息化建設上,在信息識別、捕捉、報警、停機等方面下功夫,提升現場監控水平,確保全時段、全方位管控生產作業過程。
第四,強化風險管理的考核和責任追究。節能環保企業必須強化責任機制,應扣減發生事故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績效得分,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從而增強管理人員的風險管控責任意識,有效防控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第五,加強集團公司的安全風險分級管理。集團對下屬眾多生產工藝屬性、行業領域均完全不同的企業進行分級管理,按照風險因素、危險程度分為一、二、三類。如涉及危化品企業、建筑施工等高危生產企業納入一類,要求配備安全總監和獨立安全管理部門,安全管理人員的數量和要求也相應較高。
分級管理,就是明確企業的風險程度,讓生產經營主要負責人在意識上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只有各級企業一把手盡責、安全管理人員盡職、從業人員盡心,安全風險管理才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