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敏,韋勵,羅國英,鄒美玲,李仲均
(東莞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東莞 523000)
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是青春期女性常見的疾病,發生于行經前后或經期,表現為下腹疼痛、墜脹等癥狀,多位于肚臍以下、恥骨以上,部分患者伴有頭痛頭暈、背痛、寒戰、四肢酸軟無力等,嚴重者可出現惡心、腹瀉、冷汗淋漓甚至休克昏厥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多數原發性痛經患者生殖系統無器質性病變,其發生率為50%~90%[1-2]。維生素E(VE)是脂溶性維生素,水解產物為生育酚,能促進性腺分泌、提高生育能力,可用于防治不孕癥、更年期綜合征、預防近視等多種疾病[3]。關于VE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研究報道較多,有研究表明原發性痛經患者使用VE治療后,緩解痛經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2.7% vs. 82.9%,P<0.05),患者疼痛持續時間也顯著縮短(P<0.05)[4]。本研究擬通過比較原發性痛經患者VE治療前、后血清VE、E2、孕酮、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瘤壞死因子(TNFα)的水平變化,探討VE與原發性痛經的關系,為進一步機制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原發性痛經患者為原發性痛經組(n=365),另選取同期月經正常、無痛經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n=350)。納入標準:(1)符合婦科學診斷標準[5],即所有患者每逢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下腹疼痛,部分患者劇痛難忍,呈周期性發作,但經婦科B超檢查排除子宮器質性病變;(2)患者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存在急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婦科疾病誘發的痛經;(2)近期服用其他藥物治療或存在藥物禁忌等;(3)合并心、肝、腎等系統嚴重疾病或惡性腫瘤;(4)病歷資料不全或無法配合完成治療者。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2.主要試劑與儀器:PGE2試劑盒(默沙克,美國)、PGF2α酶聯免疫試劑盒(默沙克,美國)、CRP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Elabscience,美國)、VE膠囊(購自浙江醫藥)、TNFα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E2試劑盒(貝克曼,美國)、孕酮試劑盒(貝克曼,美國)、全自動酶標儀(Spectramax 190,Molecular Devices,美國)、化學發光儀(Architect I2 000,賽默飛,美國)。
3.樣品采集及保存:采集原發性痛經組患者VE治療前月經第1天和治療第3個周期月經第1天及對照組患者月經第1天的空腹靜脈血,采血5 ml,1 500g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備用。
4.激素檢測方法:采用液相-串聯質譜法(LC-MS/MS)檢測血清VE濃度,本實驗由第3方國家級實驗室深圳和合檢驗所有限公司完成;血清PGE2、PGF2α、TNFα、CRP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E2、孕酮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所有實驗步驟嚴格參照各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5.VE輔助治療:所有原發性痛經患者采用VE輔助治療,于月經前3 d開始口服VE膠囊,每次1粒(100 mg),每天3次,飯后服用,連續口服7 d,持續治療3個月。
6.療效評估[6]:痊愈體征:治療后腹痛及頭痛頭暈、寒戰、四肢酸軟無力等其他癥狀消失,疼痛評分減少≥90%,停藥3個月經周期未復發;顯效體征:治療后腹痛癥狀明顯減輕,頭痛頭暈、寒戰、四肢酸軟無力等其他癥狀減輕或消失,疼痛評分減少≥70%而<90%;有效體征:腹痛癥狀有所減輕,疼痛評分較治療前減少30%~69%;無效體征:腹痛癥狀未減輕或其他癥狀無明顯改善,疼痛評分較治療前減少<30%或加重。
7.視覺模擬評分(VAS)法和月經量評分(PBAC)法:采用VAS法對原發性痛經患者VE治療前、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分:無痛為0分;有輕微疼痛但能忍受為1~3分;疼痛并影響睡眠但能忍受為4~6分;疼痛強烈難以忍受,且影響食欲和睡眠為7~10分;評分越高顯示疼痛越劇烈。采用PBAC法[7]對原發性痛經患者月經量進行評分,根據衛生巾血染面積和丟失血塊評分,丟失血塊和血染面積評分總和>100分,提示月經量>80 ml則為月經過多;丟失血塊和血染面積評分總和<25分提示,月經量<20 ml則為月經過少。
8.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VE治療前、后血清VE、E2、孕酮、PGE2、PGF2α、CRP、TNFα的水平。
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BMI)、病程、月經初潮年齡、月經期和月經周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2.兩組患者血清各激素及指標水平、VAS評分和PBAC評分比較:與對照組比較,原發性痛經組患者血清E2、PGF2α、TNFα、CRP水平及PBAC評分顯著升高(P<0.05),血清孕酮、PGE2、VE水平顯著降低(P<0.05)(表2)。
3.原發性痛經患者VE治療前、后血清各激素及指標水平、VAS和PBAC評分比較:比較原發性痛經患者VE治療前(VE治療前組)和VE治療后(VE治療后組)各指標及評分情況。與VE治療前組比較,VE治療后組血清E2、PGF2α、TNFα、CRP水平及VAS評分和PBAC評分顯著降低(P<0.05),血清孕酮、PGE2和VE水平顯著升高(P<0.05)(表3)。
4.原發性痛經患者VE治療前血清VE水平與VAS、PBAC評分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VE治療前原發性痛經患者血清VE水平與VAS、PBAC評分呈負相關(r=-0.642,r=-0.475,P<0.05)(圖1)。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各激素、VAS評分和PBAC評分比較(-±s)
表3 原發性痛經患者VE治療前、后血清各激素及指標水平、VAS和PBAC評分比較(-±s)
圖1 VE治療前原發性痛經患者血清VE水平與VAS、PBAC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原發性痛經是一種無器質性病變的婦科疾病,是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常見的婦科疾病。原發性痛經在少女首次出現排卵周期時開始,在整個青春期15~17歲發病率增加,在20~24歲時上升,隨后持續下降。原發性痛經患者常伴有頭痛乏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8-9]。因此探索與原發性痛經相關的血清標志物,研究其發病機制,對其防治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V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可促進性素分泌,使女性雌激素濃度增高,從而提高生育能力并預防流產,同時也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等[10]。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適當補充VE可能對因卵巢激素不足而引起血液參數的不良變化提供保護作用[11]。另有臨床實驗發現,VE對于月經稀少型月經失調以及痛經等均有輔助治療效果[12]。Hashemi等[13]研究發現,與安慰劑組比較,胚胎植入失敗的患者補充VE后血清VE水平和子宮內膜厚度增加,補充VE后可下調氧化應激物質丙二醛、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1(IL-1)和TNFα水平。林煒戈等[14]研究表明,VE可能通過上調大鼠子宮內膜中血小板內皮細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卵巢雌孕激素水平,促進子宮內膜再生修復;同時VE可上調IL-10表達,抑制炎癥反應對機體的免疫損傷,從而提高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達進而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原發性痛經組患者血清VE水平顯著降低(P<0.05),VAS評分增加,使用VE輔助治療后,原發性痛經患者血清VE水平顯著升高(P<0.05),VAS評分顯著降低(P<0.05),提示原發性痛經患者可能與VE低水平有關,補充VE后能改善患者痛經狀況。
原發性痛經發病機制復雜,與內分泌紊亂、子宮結構異常、神經與神經遞質、鈣鎂離子水平變化、遺傳因素、精神因素和生活習慣等有關,其中內分泌因素中的前列腺素(PG)在原發性痛經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子宮內膜產生的PGE2可使子宮平滑肌松弛,而PGF2α則促使子宮平滑肌收縮,二者比例失調,可加劇子宮平滑肌收縮,導致缺血和缺氧、酸性代謝產物堆積于肌層而引起痛經[15-16]。PGF2α的生成受性激素影響,E2可促進PGF2α生成,而孕酮可拮抗雌激素,降低子宮平滑肌舒縮活性而緩解痛經。TNFα與CRP是炎癥反應因子,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程度,原發性痛經患者機體可能處于微炎癥狀態,能形成血栓,易使經血形成血塊而加重經期腹痛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原發性痛經組患者血清E2、PGF2α、TNFα、CRP水平顯著升高(P<0.05),而孕酮、PGE2水平顯著降低(P<0.05),提示患者存在一定的內分泌失調和炎癥反應。相關性分析顯示,原發性痛經患者血清VE水平與VAS評分、PBAC評分呈負相關(P<0.05),提示血清VE水平與原發性痛經患者痛經嚴重程度相關。進一步分析發現,與VE治療前比較,VE治療后原發性痛經患者血清E2、PGF2α、TNFα、CRP水平、VAS及PBAC評分顯著降低(P<0.05),而血清孕酮、PGE2、VE水平顯著升高(P<0.05),提示補充VE可改善原發性痛經患者的痛經癥狀和調節患者體內激素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在臨床應用中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原發性痛經患者血清VE水平降低,且與患者痛經的嚴重程度有關;適當補充VE能緩解患者的痛經癥狀,在臨床應用中具有積極意義,但其具體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